第四十二章:中书平章军国重事
知道房舍是给他们自己居住的,城墙是保护自己,防御敌人的,這些赶到扬州的百姓,其中大多数,都是已经破产的农民。
在战争中,找不到一点立锥之地,看不见生存下去的曙光。
突然间扬州城的事情传了出去,自然吸引了无数的人,寄希望于来扬州府谋個生计。
无论男女,做起工来,一個比一個起劲。
不要小瞧女性的力量,在先天條件上,女人确实不比男人,但在人手短缺的扬州府,也是一大助力。
在這刚刚结束战乱不過短短两三年的光景,除了朱元璋的基本盘,应天周边,及张士诚的基本盘,苏浙地带,整個中华大地,满目疮痍,饿殍遍地,哪裡有什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
所有人都是为了活下去。
朱标看着一個七八岁的小娃娃怀裡抱着三块烘干的泥砖,走起来晃晃悠悠的样子,回头看了眼朱棣,朱标开口道;“他跟你差不多大,但差距却是天地之别,咱们家也不是贵族出身,以后你们俩可记住了。”
“千万记着,不论是朱家的皇帝,還是藩王,你们也并不比别人高一等,父皇对你们嘘寒问暖,别等作死了,大哥可不会护着你们。”
朱标一直在给朱棡和朱棣洗脑,灌输他朱标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而朱标最怕的也是,后世的皇帝会认为自己天生就高人一等,天下的百姓就应该被皇帝奴役。
朱棣道;“哎,大哥,你這天天碎碎念的,小四知道了,以后到了封地,一定好好做個藩王,为民做主。”
朱棡打量一眼,轻笑着,也不答话。
朱标伸手在朱棣的脑门上敲了一下道;“不是让你为民做主,你也插手不了地方事务,如果有害民的事情,直接报朝廷就行了。”
正当朱标向前走着,突然间,蒋瓛火急火燎的冲了過来道;“殿下,殿下。”
“你這什么时候,能稳重点?”
“常,常,常遇春大将军到扬州了。”
蒋瓛上气不接下气的急喘着道。
朱标微微一怔,狐疑道;“常叔?他沒死??”朱标快步向城外跑去,常遇春哎,大明第一战神,他這個战神,可是正八经的战神,不是李景隆和朱祁镇那种战神。
朱棣疑惑道:“大哥怎么跑那么快?”
“去见自己老丈人,太子也得给面子呐,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朱棡冷笑一声,朱标的婚事早就定下来了,虽然沒成婚,但皇帝和开国大将军定下的婚事。
這普天之下,谁人也更易不得。
朱棣瞥了一眼,满不在乎的跟着向城外走去。
当朱标到了北城门时,常遇春身边跟着冯胜,傅友德,李文忠,蓝玉等一众将领,因为他们要进城,南归回朝的大军在耿炳文的带领下,前往长江北岸待命。
朱标穿着一身粗衣麻布,在這扬州府,哪怕他想穿好的,也是弄不来的。
常遇春领头,冯胜站在常遇春的左手向后半個身位,右边是傅友德,再向后李文忠,蓝玉只能隔着远远的眺望朱标。
“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常遇春,拜见太子殿下。”常遇春一身甲胄,身后呼呼作响的披风,在朱标的面前,半跪在地。
其身后的冯胜,傅友德,李文忠,蓝玉,及数十名亲军将领,纷纷叩拜。
然而,看着這一群大将,可以报上自己名字,报上自己官职的人,也只有常遇春一個人了。
伸手扶起了常遇春,朱标道;“你可是孤的少保,又是孤的岳丈,哪有岳丈给女婿下跪的道理。”
“众将士都辛苦了,起来吧。”
朱标挥手示意众人起身,起身也是有先后顺序,有尊卑秩序的,从常遇春的身后几名将领开始,再到后边的一众亲军将士。
朱标拉着常遇春道:“侄子在這扬州府,可是日日盼,夜夜念,常叔终于回来了。快进城,快进城。”
朱棣和朱棡,蒋瓛,赶忙低头,躬身,在這支大军中,常遇春是统帅,而在扬州府,也只有朱标的身份,能去接待常遇春了。
包括朱棡和朱棣在内,都不大够格,更不用說蒋瓛了。
走在扬州城内的街道上,朱标道:“常叔北伐的时候,也是从扬州過去的吧。”
“哈哈,太子要是不說,俺都要忘了這裡是扬州了,洪武元年,陛下建国后第一道圣旨就是要大军北伐,我和徐达领军就是从扬州過境。”
“那個时候的扬州,已经破败的不成样子,让人看了都感觉心寒,我和徐达就地取材,用扬州府的遭遇,景象,激励三军士气。”
“当时也是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這一回首,时光荏苒,扬州府在太子的治理下,恢复的這么快。”
常遇春一回头,眨眼已是两年過去了。
“是啊,一眨眼两年都過去了。我還记得,当时常叔和徐叔攻入元大都时,豪言壮语的大捷奏报呢。”
“哈哈,燕云十六州自唐末以来,四百年多番易手于北方游牧异族,使我中原,人畜无息,不得安生。”
“如今燕云十六州将再一次成为大明对北方的天然屏障,背靠燕山,进可北伐大漠,退可固守长城。”
“你可不能把燕云再给丢了。”
常遇春作为三军统帅,虽然在北伐的全局上,常遇春是听徐达這個大元帅的,但真正比较起来,常遇春在军中的威望,相对要超過徐达。
徐达更为老成持重,事事求稳,步步为营,反观常遇春,往往冲锋最前,朱元璋对這种事,可沒少教育常遇春。
也是因为他勇猛過人,军队混的都管常遇春叫常十万,一人可抵十万大军。
朱标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笑了笑道:“常叔,你看侄子我是丢祖宗用头颅热血换来的土地的人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