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常遇春的无奈
“知道现在什么日子了嗎、”
“洪武二年六月十八啊。這日子有什么。。。。”突然间,朱棡凝神静气的看着朱标道;“再有十天就是母后的诞辰了。”
“父皇不喜歡铺张浪费,肯定不会大操大办的,可我們现在远在扬州,母后一定是想念的紧。。”
朱棡只是瞬间便回過味来。
轻声叹息,朱标道;“是啊,马上就到母后的诞辰了,母后给我写信,說让我回应天一趟,你也知道,父皇当时是不喜歡我留在扬州的。”
“不然的话,也不会說那种狠话,弄得扬州府沒有朝廷的支撑,母后诞辰我要是回去了,估计就回不来了。”
朱标并不是很愿意回应天,一到了应天,什么都会变化,不论是朝中大臣,還是朱元璋,一個個将朱标盯得死死的,整天知乎者也,圣人云的。
朱元璋的暴躁性子,让朱标在应天待着处处不舒坦。
“不是吧,大哥,你让我回去?我回去了也出不来了,我不回去,不回去。”朱棡直接坐在了书案上,撒泼打滚道。
天底下就沒有儿子不怕老子的,更何况朱元璋对儿子好的同时,也充满了严苛。
這一帮兄弟从小打到大,可沒少挨板子。
朱标沉声道;“你知道我刚才跟沈万三說什么了嗎??”
“和我有关系??”朱棡目光一凝,连忙开口询问道。
“何止是有关系,我准备在扬州建個造船厂,這次你回去,帮大哥打听打听,探探老爹的口风,看看他对海贸是什么态度。”
“這件事情办好了,以后造船厂的宗室收益,你朱棡拿大头。怎么样??”朱标是不愿意回去的。
做個二世祖,混吃等着老皇帝死,君临天下,确实看起来很美好,可跟在朱元璋身边,朱标真怕自己承受不住来自老朱的压力。
朱棡皱了皱眉头,看了眼朱标道;“大哥,你又忽悠我,要不然的话,還是让老四回去吧,反正都要回去一個,老四。。。。”话說了一半,朱棡快速停了下来。
旋即摇了摇头道;“大头是多少?你总得给個数吧。”
“两成利,给你。”朱标起身按着朱棡的肩头,言语笃定道;“這件事情,无论如何一定要做好,如果父皇对海贸不感兴趣,就不要在追问下去了。”
“另外,你回去之后,千万不能和任何人說,大哥在扬州建造船厂。”
语重心长的看着朱棡。
用力点了点头,朱棡道;“两成利,可不能再少了。对了大哥,你怎么突然想起来要搞造船厂了?龙江不是有造船厂嘛,离扬州那么近。。”
“龙江造船厂?那是朝廷的产业,和大哥有半毛钱关系。回去准备一下礼物,要找便宜精巧的东西送给母后。”
“另外,這封信也交给父皇,让父皇一定要按着信上的来办。”朱标从袖子裡抽出一封早已写好并且做了蜡封的信件塞在朱棡的袖子裡。
朱棡面色凝重,狐疑的打量着朱标道;“大哥,這信裡,写的什么?還要父皇一定按着信上的办?”
“不该问的不问,你给父皇看了,他自然就知道了。”朱标嘴角微微上扬。时光总是稍纵即逝。
朱棡在扬州府只是带了一点当地山裡的土特产,快马加鞭的赶往应天府。
一路上,朱棡只感觉自己是被忽悠了,造船厂的两成利,可是造船厂一年能赚多少钱,朱棡那是一点也不知道的。
如果造船厂只能赚百八十两银子?他堂堂皇三子,会差這二十两银钱?
可当他想到這些的时候,前往应天府的船只,已经起锚,任他身份尊贵,搭上了军队南归的船只,也绝无回头的可能。
从扬州渡江,到应天府,不過半日的光景。
傅友德,李文忠,蓝玉等人還在整理兵马,毕竟是到了天子脚下,军容军纪還是要整理一下的。
当然,這些事情和常遇春是沒有半点关系的。
朱棡同常遇春渡江后,便接到圣旨,快马赶往皇宫见驾。
来回折腾不過数日之久,朱棡终究是从扬州府,回到了那個令他童年充满了恐惧的皇宫中。
朱元璋在乾清宫接见常遇春时,天色已经黑了。
乾清宫内。
朱元璋手裡拿着一本书籍,看见常遇春的第一反应,并不是起身迎接,也不是嘘寒问暖,只是不咸不淡的问了一句道;“這次北伐,你有沒有把朕的话放在心上?”
“陛下????”常遇春目光一闪,面容尴尬的看着朱元璋。
這才刚到京城,自己连家都沒回,直奔皇宫见驾,当头棒喝的给了一個下马威。
朱元璋道:“九江战事之后,朕和你說過什么,你都忘记了吧。”不知为何,朱元璋总感觉胸口阵阵刺痛,盯着常遇春,有一种說不出来的恼火。
常遇春道:“微臣岂敢。。”
只是瞬间,常遇春便回過味来,心裡跟明镜似的,也知道朱元璋为什么会给自己甩脸子看了。
朱元璋轻哼一声道:“你是沒忘,但朕和你說的话,你是一样也沒做。”
“你先和朕說說,九江战后,朕是怎么训诫你的?”
话音刚落,常遇春一個粗犷汉子,站在乾清宫内,当着十数個太监宫女和马皇后的面,被朱元璋一通数落。
老脸赤红,耳朵都快冒烟了,双手向前拱了拱,颔首道:“陛下告诫微臣,为将为帅,不可孤身犯险。。。”
“你還知道,那你是怎么做的?冲在最前面,就能成全你常十万的名头了?”朱元璋虽然沒有真正亲往元大都,但他对元大都的战争是如何进行的,发生了什么事情,可谓是了如指掌。
毕竟常遇春的军中,還有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在呢。
常遇春被朱元璋骂的狗血淋头,低着脑袋也不敢說话,更是不知要从何說起。
朱元璋道;“元大都的屠城命令,也是你下的吧?”
常遇春点了点头道;“元大都多都是些蒙古,色目人,他们在城裡巷战,坑杀不少我军将士,微臣沒忍住,下令屠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