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朕終究還是婦人之仁了!(求訂閱)

作者:冥狄z
第552章朕終究還是婦人之仁了!(求訂閱)

  秦落衡目光微沉。

  凝聲道:

  “兒臣認爲百官的彈劾不足爲懼。”

  “他們很多其實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

  “他們是大秦的臣子,先天性的跟大秦捆綁在了一起,因爲他們其實是不可能反秦的,現在之所以羣情激奮,非是反對大秦,而是不滿於大秦的制度。”

  “大秦的體制是皇帝之下,衆生平等!”

  “他們要的其實很簡單。”

  “利益!”

  “當初王翦老將軍尚在時,就曾向父皇抱怨過,稱在父皇麾下爲將,很難獲得封侯封王的機會,因爲自古以來,士人也好,武將也罷,他們都是想有官做。”

  “想自己的成績轉化爲官職!”

  “只要能身居高位,他們自然就會對父皇感恩戴德。”

  “人都很現實。”

  “支撐兄長的很多是六地一系的官員!”

  “正是因爲有了這一步步退讓。”

  這種一步步荼毒,一步步改弦易張的做法,他在後世已經見過太多了,大秦的體制跟秦律並沒有真正建立,一旦朝廷中樞出了問題,很容易就擴散到天下。

  “若是等到這些官員,徹底被裹挾,大秦恐怕會重回到夏商周的時代。”

  “這部分人原本在朝堂的影響力不大。”

  他開口道:

  秦落衡目光淡定,華聿不緊不慢,從容不迫。

  “因爲有人在暗中使壞!”

  “這些官員深受三代王政的影響,而且深諳爲官之道,他們很清楚如果得利,也很清楚如何攪亂局勢。”

  “現在除了關中,其他地方,除了一些較爲嚴苛的律令,哪裏還能得到施行?就因爲維穩,讓一些正直的官吏,沒辦法按律行事,而讓一些別有用心的官吏,上下其手。”

  到時想斧正就難了。

  “只怕不是的!”

  “久而久之。”

  而這的確是他的擔憂。

  “朝堂上很多朝臣,其實都被別有用心之徒給收買、欺騙以及利用了,從最開始的建議分封,再到後面的‘使黔首自實田’,再到李斯的‘罷黜百家,獨尊法術’,這一件件其實都有人在暗中趨勢。”

  “我這次捲入瞭如此惡劣之事蹟,勢必會影響到儲君人選,而我一旦被父皇冷落,最有機會上位的便是大兄長。”

  “現在反對你的聲音,非是朝臣,而是大多數的秦官秦吏。”

  “但兒臣作爲大秦公子,理應以天下爲己任,父皇經十年平定了天下,若是因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將父皇一手建立的帝國摧毀,兒臣實在不想見到。”

  “等到最後,大秦的體制,秦律徹底崩潰,各地紛紛揭竿而起,他們又會把責任全部推卸掉,全都歸於是大秦體制的問題,進而提出改變大秦的體制,以達到最後重新回到三代的王政之上。”

  “多少人也願意冷靜?”

  嬴政臉色一冷。

  “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

  “而且”

  “所以他們眼下都十分賣力的來針對我。”

  “兒臣不知這種傳聞出自何處,但也無法辯白,還請父皇恕罪,但這種謠言,在百官中卻大行其道。”

  “現在百官對你的彈劾書一天多於一天,現在不僅是朝臣,地方的官吏同樣彈劾不斷,就因爲你在楚地動了貴族的根基,分給了黔首田地,讓其他郡縣的黔首看到了希望,開始了大規模的不滿。”

  “現在中立官員跟這部分別有用心的官員走得不算很近。”

  他此刻十分的冷靜。

  “官吏誰又會忠心的去維護秦律?”

  “這一切難道真的沒有緣由?”

  “因爲他們回不了頭了!”

  “就是他們知道,大秦現在的儲君人選,實則就兩人。”

  “很多忠於秦律的官吏,同樣也被裹挾了。”

  “現在這些官員緊抓着我不放,又把秦律拿出來說事,加上我身份特殊,還捲入到儲君之爭,他們藉此蠱惑更多的官吏參與其中,試圖將我徹底排擠出朝堂。”

  “而今這些人的計劃正在一步步推行。”

  “他們眼下大量彈劾兒臣。”

  “而一開始,父皇就讓丞相府、廷尉府、御史府三府重新覈定了律法,想盡快的讓天下安定下來,讓民心歸復,但這麼多年過去,效果卻始終不見好。”

  “他們只會對提出讓他們官復原職的人感恩戴德。”

  “他們也沒有辦法回頭,因爲他們做錯了事,一旦回頭,恢復大秦最初的體制跟秦律,他們都是要掉腦袋的,甚至是要被滅族的,所以就算他們知道自己上當,也無濟於事。”

  肯定道:

  “是一定會!”

  “不然他們就會跟現在一樣,認爲是大秦是父皇拋棄了他們,他們這些人其實初心並不壞,只是對天下時勢缺少了基本的判斷,以至於被一些別有用心之徒裹挾着,做了相逼之事。”

  “商君變法以來,大秦法制一直都很完備。”

  “朝臣也是這樣。”

  “兒臣認爲眼前的一切都是虛浮的。”

  “但立國以來,大秦很多法制漸漸陷入到了荒廢,甚至直接到了廢除的邊緣。”

  “不會!”

  “按照他們的想法。”

  “在兒臣看來,想處理此事,並非難事。”

  “都是在虛張聲勢。”

  “兒臣知道自己犯法了!”

  沉着道:

  “兒臣自然知曉此事。”

  秦落衡長跪於地。

  漠然道:“你說大秦會變成夏商周?”

  “只是很多朝臣並沒有察覺到。”

  “只需要把這部分中立官員摘出來!沒有他們搖旗吶喊,只靠那一小部分官員,根本就成不了氣候。”

  聞言。

  “父皇你也被蠱惑了!”

  他已經把自己想說的全說出來了。

  “但兄長對人心瞭解的太少。”

  “眼前的困境,其實都很虛浮。”

  “只是隨着一些人的推波助瀾,讓其他人不由的跟着參與其中,但只要事情遲遲沒有下落,這些人定會心生不安,自然而然就開始萌生了退意。”

  “再則。”

  “秦律的威嚴何在?”

  “但兄長把事情想的太簡單了。”

  嬴政心胸劇烈的起伏着,良久,才平靜下來,冷聲道:“朕知道了,朝堂一些人的確生有二心,只是朕並未多想,只以爲他們是貪圖權勢,但你這番話,卻是讓朕驚醒。”

  “他們則都有從龍之功!”

  “尚還有挽回的餘地。”

  “但就是靠着一步步裹挾,一步步誘惑,讓越來越多的老好人,以及中立官員倒向自己,等到最終被徹底綁架和捆綁,這些官員清醒過來也爲時已晚。”

  “但若是儲君之位依舊懸於不絕,甚至父皇始終不願表態,他們這麼費力的做事,卻得不到任何迴應,心中多少會打退堂鼓,不願再輕易捲入到儲君之爭。”

  嬴政面色難看至極,甚至手掌都在微微顫抖。

  “六地的官員,對秦律瞭解並不多,他們何以能用自己貧瘠的對秦律的瞭解,去治理好下面的民衆?最終只是藉着秦律之名,繼續爲自己斂財,大肆搜刮,最後反倒把惡名落到了朝廷頭上。”

  “大秦一統天下之後,因爲官吏的缺乏,大幅啓用了原本六國的官吏,這些本爲降將降官的人,未曾深入的學習過秦律,就直接官復了原職,這些官員會感激父皇嗎?”

  “父皇一掃六合,橫掃八荒,創立了大秦帝國。”

  秦落衡認真的點了點頭。

  “他們是在一步步的動搖大秦的根基。”

  “因而想徹底處理此事。”

  “但朝臣也好,秦吏也罷,他們所爲不過就一情緒,這種情緒,朝廷滿足也好,不滿足也罷,都由不得他們而定。”

  “也不想辯解。”

  “百官並非都是好人,也並非都是壞人,只是現在情緒裹挾,真僞難辨,以至做出了些錯誤的決斷,因而在兒臣想來,讓百官稍許冷靜一下,或許更爲適合。”

  “動搖法制的基礎。”

  “兒臣若是沒有猜錯,這些朝臣大多都傾心於大兄長,之所以如此賣力,就是看重兄長日後爲儲君,他們定能因此事加官進爵,繼而保證家族的繁榮昌盛。”

  “眼下父皇尚在,他們的動靜還不明顯,若是父皇出事,這些人只怕會徹底走到明面上,到時就真的要大廈將傾了。”

  “他們之所以這麼賣力。”

  “因爲我的確犯錯了!”

  “朝堂定下的所謂暫緩之計,無疑在否定大秦官吏任選制。”

  “朝臣中一定有反對的。”

  “一個爲大兄長,另一個則是我。”

  “才讓一些人越發猖狂,而讓秦律更難施行。”

  “在這種氛圍下,伱能讓多少人冷靜?”

  聞言。

  “大秦的根已經被毀了!”

  “只怕他們自己其實都找不到太多合理理由,除了含糊其辭的稱兒臣違背了律法,做了不法之事,僭越了法度,但這難道不是宗正應該處理的嗎?關朝臣什麼事?”

  “甚至.”

  “兒臣斗膽,妄議一些事。”

  “從一開始就不該生出緩和之心,也不該做出任何退讓,更不該想着維穩,大爭之世結束,的確該休養生息,但若是根基不穩,一旦遇到風雨,或者蛀蟲啃噬樹根,大秦這一棵大樹就很容易倒下。”

  “他們這次之所以動作如此浩大,也同樣是有所圖。”

  “父皇不可不察啊!”

  “天下想讓大秦覆滅的又豈在少數?”

  “再這種環境下,提拔上來的官吏,又有幾個是忠於職守的?”

  “兒臣認爲父皇當初做錯了。”

  “所以才一步步邁入到了別人設置好的陷阱中,進而做出了威逼的事情。”

  “但大多數其實都保持的中立。”

  “但他們腦海中的印象,依舊是當年的模樣。”

  “很少真正的深入過地方,更未曾深入的瞭解過‘貴族’,兄長是秉持着最樸素的仁義,想以此來讓天下得治。”

  “世人大多唯利是圖。”

  “就在一些人有意的引導下,一步步的被摧毀掉了。”

  “兄長是個仁善之人。”

  淡淡道:

  “冷靜處理?如何冷靜。”

  “聽之任之!”

  嬴政臉上露出幾分冷意,似乎對秦落衡的想法並不認同。

  “因而在兒臣看來。”

  “六國餘孽也好,諸子百家也罷,他們傳承的都是三代之政,大秦之新政,就他們而言,無異於是洪水猛獸,又豈會不想摧毀?朝堂的官員,他們的確是大秦的臣子,但舊時所學,依舊會影響到他們,或許他們自身並無這個想法。”

  一旦真到了那種地步。

  “只是我這次犯事太多,讓很多中立不得不提前站隊,以避免日後遭到冷落和排擠,這其實無可厚非。”

  “但這部分官員,卻是沒有想過,他們現在是在以秦律之名,在威脅朝廷,若是真讓他們得逞了,秦律的最終解釋之權,又會落到誰的手中?秦律跟朝廷若是發生了衝突,又以誰爲準?”

  他雙眼死死盯着秦落衡,似沒有想到,這番話出自秦落衡之口,他在腦海中仔細的想了一下,如果真的按秦落衡所言發展,大秦的體制的確在日漸崩潰,秦律也越來越失去威信。

  “但父皇可曾想過,秦國一直以來的官吏任選,除引薦、舉薦、自薦,大多都是出自學室,亦或者從高爵位中選出,因爲這些人熟悉律法,瞭解秦律。”

  “等到日後再有同樣的事發生,他們就可故技重施,因爲有了這次的事,這就已經表明,羣臣的情緒是能夠抗衡朝廷的意志,而其他正直的官員也並不好說事,因爲他們參與了這次的事,最終只能繼續被裹挾。”

  “一些官員一味強調,爲了‘天下太平’,爲了‘靡不清淨’,因而讓朝廷爲了維穩做出了很多退讓,這未嘗不是在動搖大秦的體制根本?”

  大秦也就到了分崩離析的時候。

  亦如當初,他還在驪山的竹樓一般,並非真的把始皇當父皇,而是把始皇依舊當成了昔日的秦長吏。

  秦落衡深吸口氣。

  “你說的沒錯。”

  “朕從一開始就做錯了。”

  “大秦新立,本該萬象更新,豈能畏畏縮縮,舉步不前?不用鐵血樹立威嚴,豈能讓天下臣服,又豈能讓萬民甘於治理?”

  “朕終究還是婦人之仁了!”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