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對黔首民生諸事有了解,
天幕的太子扶蘇的想法非常好!
但是,下一刻,它就是我們的了!
感謝天幕的太子扶蘇,爲他們指點迷津。
現在他們也知道如果想要讓天下黔首以後都能夠喫得不帶殼的麥飯的話,應該往哪些方向去努力了。
“果真不愧是朕的好大兒、親兒子!”
秦皇嬴政如是想道,看着天幕的太子扶蘇,眼中的滿意之色又多了兩分。
“果然真不愧是大秦的太子殿下,當真事事皆益於秦。”
一衆文臣武將如是想道,對於他們來說,只要有一個明確並且正確的前進方向給他們,那麼憑藉他們的能力,很快便能夠搞出來或多或少的成果。
而且該說不說,天幕的太子扶蘇對黔首百姓衣、食、住、行、耕種等事宜的深入瞭解,也的確爲他們不少人補了補課。
畢竟在場的衆人,可以說全部都是王公貴族、士族。
真要說有多麼的瞭解黔首百姓的衣、食、住、行、耕種等事宜,那也是不太可能的。
說句最簡單的,在場衆人就沒有誰真正下田耕種過!
又或者說,有過下田耕種經歷的人,根本就沒有資格站在這裏。
因爲如果你在這個時代需要下田耕種的話,那麼就意味着你根本就沒有時間、精力、金錢與人脈去讀書識字!
而如果你連讀書識字都做不到的話,那麼你還想做一個文官,哪怕是最低級的秦吏都是不夠資格的。
因爲最低級的秦吏都是要識字,並且要求熟讀秦律的。
只有這樣作爲秦吏的你才能夠去告訴百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做了就是犯法,需要受罰。
而文官之路走不通的話,那麼武將呢?
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同時也是秦國黔首唯一一個能夠從底層爬來,站到在場一衆文臣武將之列的機會。
甚至是七國之中,唯一一個能夠讓底層黔首真真正正跨越自己的階級,改換門庭,出人頭地的機會。
像秦國爲什麼註定會統一秦國?
這是因爲秦國連出包括秦王嬴政在內的七代明主嗎?
還是因爲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有這兩方面的原因,但是真正根本的原因,還是在商鞅設置的軍功爵制度面!
說句不好聽的,即便秦王嬴政死了,甚至秦國連續死好幾代國君。
但是隻要商鞅設置的軍功爵制度沒有被秦國廢除,只要其他六國沒有改革,並且堅定施行如秦國那樣的軍功爵制度。
那麼不管秦國遭受多少磨難,又或者是死了多少的國君。
只要秦國還沒有徹底被毀滅,那麼在中原這片大地,最終統一六國的必定還是秦國!
究其根本,就是因爲在這個講究血脈,貴族永遠是貴族,階層被固定,底層黔首幾乎永無出頭之日的社會。
秦國的軍功爵制度,給了所有底層黔首一個公平的、出人頭地的機會!
這便是一道光,一道照亮底層黔首的光!
爲了這一道光,會有無數的底層黔首如同撲火飛蛾那般,願意以自身爲薪柴。
只爲讓這一道光,不斷地發光、發亮,直至真正取代天的大日,煌煌普照天下四方!
有句話叫做“得民心者,得天下”。
而秦國的軍功爵制度,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又何嘗不是如此。
不過秦國的軍功爵制度,雖然是給了底層黔首一個跨越階級、改換門庭、出人頭地的機會。
但是想要通過軍功爵制度走到面見秦王,與其他一衆文武百官一起同朝奏事的程度,可以說是非常、非常難。
秦國施行二十等軍功爵制度,所有秦人都可以通過軍功封爵。
但是,這並不是所謂的殺敵一人,便能夠升爵一級。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殺神白起,堪稱七國第一猛將,擔任秦國主將三十餘年,攻城七十餘座,殺敵百餘萬,生平無一敗績,堪稱爲秦國掃平六國立下了不世之功。
但是,白起到死時,最後的爵位纔是大良造(十六級),並沒有升到最頂級。
這是因爲商君設立的二十等軍功爵制度,有非常嚴苛的評判標準。
比如說,二十等軍功爵制中最低等的一級公士,它的要求是:“能得爵首一者,賞爵一級”。
這裏說的爵首,並不指那些普通的士兵,又或者是奴隸之類的炮灰,而是對面的低級軍官。
但是別管軍官低不低級,只要它是一個軍官,那麼它的身邊就肯定有少則三、五個士卒,多則十幾個士卒負責保護它。所以對於秦士卒而言,即便是想要殺掉一個在三、五個士卒到十幾個士卒保護下的低級軍官,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且還有另外一個“盈論”的規則,說白了就是不能虧本,要“盈利”,盈利當然要刨除掉己方隊伍損失的人才算“盈”。
像當年的長平之戰中,白起率軍斬殺趙軍四十多萬,但是此戰秦軍也死傷過半。
按照傷亡抵消的原則來算,長平之戰同樣也達不到軍功晉級的條件。
再加秦法細緻嚴苛,一個不注意就有可能會犯法。
而犯法之後,自己不想受到懲罰怎麼辦?
那就拿自己的軍功、爵位來抵!
所以有可能自己辛辛苦苦在戰場殺敵,掙得了一個爵位,但是搞不好自己一不小心犯了秦法,又被剝奪了。
在這樣的升升降降的過程中,底層黔首想要憑藉軍功,成爲一個三級以下的軍功爵位貴族,通過努力與拼命,希望還是不小的。
但是如果想要成爲一個三級到五級的軍功爵位貴族的話,那麼單純靠努力和拼命就已經不夠了,還需要看一些運氣。
而想要成爲一個五級以,八級以下的軍功爵貴族,那麼不僅僅要看你的努力、拼命、運氣,還得要看你自己的天資。
因爲這個級別的士卒已經不再是普通的士卒,而到了“將”這一層次了。
哪怕只是一個不出名、不起眼的小將、偏將,那算也是一個正兒八經的將軍了。
而將軍不是說誰都可以當的,它需要你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戰術眼光、鼓舞士氣等等。
如果沒有這些能力,那麼就算你當了將軍,也不過是去給敵方送人頭、送軍功罷了。
而想要學習剛剛說的那些能力,要麼自己去看兵書,自己學習領悟。
但是一個普通黔首出身的小將、偏將,能夠有兵書這麼珍貴的資源嗎?
在這個時代即便是最普通的書籍,都是非常珍貴的資源,更加別說是書籍之中的兵書了。
再要麼跟在一個大將的麾下,默默學習他的一言一行,自己慢慢領悟。
又或者是幸運一點,能夠得到那個大將軍的言傳身教。
這樣默默學習個三、五、七、八年,說不定就能夠成爲一個合格的小將、偏將了。
再或者是自己參加的戰爭足夠多,拿人命來堆。
只要最終能夠活下來,那麼那些需要學習的爲將知識,便會在一次次喫虧踩坑,甚至險些戰死的情況下,被自己記憶成天賦與本能。
又或者就是自己天資爆表,完全不需要看兵書,也不需要跟隨其他大將軍學習,更加不需要其他大將軍對自己的言傳身教,甚至也不用參與足夠多的戰爭來堆。
自己直接無師自通,一戰場,別說成爲一個合格的小將、偏將了,就算是直接成爲一個合格的,甚至於是出色的大軍統帥都不算什麼難事。
嗯,在當前這個時代,能夠做到最後一點的人。
往前一點的那個人叫做白起,出道即巔峯,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做兵家四聖之殺神人屠。
往後一點的那個人叫做韓信,同樣出道即巔峯,同樣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做兵家四聖之兵仙神帥。
所以由此可知想要成爲一個五級到七級爵位的小將、偏將,對於普通的黔首而言,到底有多難。
而想要真正站在在場的一衆文武百官之列,單單是五級到七級的軍功爵位還不行,還得要再突破一層級,達到第八級的軍功爵。
拿到了第八級的軍功爵位,在秦國纔算是正兒八經的高爵,也才真正擁有了能夠站在在場的一衆文武百官之中的資格。
所以真正的底層黔首如果想要通過軍功爵制度爬到秦國的中下層貴族階層的話,這個問題不大。
但是如果想要走到秦國的中層貴族階層的話,在沒有其他貴人提攜的外力因素之下。
單靠自身的話,不說要有兵家四聖的天資。
但是也差不多要有個武廟七十二將這樣的天資,又或者是有再次一等的一般名將之資,才能夠活着走到秦皇嬴政的面前吧。
所以目前在場的大秦一衆高級君臣之中,是沒有真正意義的依靠軍功爬來的底層黔首的。
而在場的一衆大秦高級君臣,雖說各自也都從書中,又或者是從現實中或多或少地瞭解過一些黔首百姓衣、食、住、行、耕種等事宜。
但是他們肯定沒有如太子扶蘇在專心調研、瞭解了七天之後,知道的那麼透徹。
不過現在只要他們好生記住消化太子扶蘇這七天調研、瞭解、總結出來的結果。
那麼他們也可以稱得一句深入瞭解黔首民生諸事了。
說的直白點,天幕的太子扶蘇就相當於一個經驗包,誰吃了,誰就能升級。
現在大秦一衆高級君臣在吃了天幕太子扶蘇有關於黔首民生,這方面總結出來的經驗包之後。
他們現在在對於黔首民生這方面的瞭解,也是迅速升級到了和五歲的天幕扶蘇相同的層級。
清明踏青快樂讀書!充100贈500VIP點券!
(活動時間:4月4日到4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