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前進方向,投入十年時
【第二個收穫,那就是讓他找到了接下來的前進方向。】
【今年他才五歲,即便過完年他也才六歲。】
【一個六歲的太子,無論如何都是不可能正式參與到國家朝政之中的。】
【哪怕他在父王,以及其他人眼中看起來非常聰慧也是如此。】
【而按照秦國過往的慣例,正常的情況下,大秦的公子一般都是在五歲的時候開始啓蒙。】
【然後在五歲到十五歲這十年間,繼續進一步深入學習。】
【到了十五歲之後,秦王一般就會根據這十年間,各個公子的學習表現,又或者是各自受寵的程度,再或者是各自身後支持的勢力大小等等因素。】
【然後初步地選出兩、三個太子人選,再繼續花兩到三年的時間,最終確定要立哪個秦公子爲太子。】
【一般到了太子十七、八歲的時候,秦王就會開始讓這個公子朝聽政,觀摩、學習。】
【然後再過兩、三年,到了二十歲的時候,就到了給太子加冠的年齡了。】
【加冠之後,就意味着太子可以真正親政了。】
【不過這裏的親政,指的是太子開始有資格在朝堂,在國家大事,正式發表自己的意見、建議,而不是像之前那樣只能聽,不能說。】
【並且國政的主持,以及國政的最終決定權,還是在國君手的。】
【而以父王對他的寵愛,他最早、最早,估計也等到十五歲左右,纔有可能朝聽政、親政。】
【換句話說,在他五歲到十五歲這十年期間,除了好好學習諸子百家治國之道外,其實是沒有其他什麼特別的事情,需要他來做的。】
【哪怕他對國務政事感興趣,至他父王,下至一衆文武百官,也不會讓他真的插手國務政事。】
【但是,如果他不插手國務政事,只是出於自己的興趣、愛好,“小打小鬧”一下的話,那麼他父王以及其他文武百官應當也是會由着他去的。】
【所以接下來六歲到十五歲的這十年時間,他便準備用來好好研究一下如何改善黔首百姓的衣、食、住、行、耕種等事宜。】
【反正對他來說,除了學習諸子百家治國之道外,其他的時間閒着也是閒着。】
【十年時間,在他花費衆多人力、物力等資源一起去研究的情況下。】
【不說做到讓黔首百姓的衣、食、住、行、耕種等各個方面,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是就算是砸水花,他應該也能夠聽到一個大一點的聲響了吧。】
嘶!
天幕下的秦皇嬴政,以及武成侯王翦、廷尉李斯、卿蒙毅、內史蒙恬等一衆文武百官,看到這一幕,皆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
雖說之前他們也知道太子扶蘇想要研究,如何改善黔首百姓的衣、食、住、行、耕種等事宜。
但是他們怎麼也沒想到,太子扶蘇居然決定花費十年時間來進行研究!
十年啊!
一個人的人生中能夠有多少個十年呀!
要知道由於連年天災、戰亂、人禍、疾病等各方面的綜合影響,當前這個時代的人們,平均壽命大概也就是在三十載左右。
當然如果是王公貴族的話,那麼平均壽命可能會長一點,但是大概也就在三十歲到五十歲之間。
而現在太子扶蘇開口就是要花費自己人生中的十年時間來研究。
說句不太好聽的,這就基本已經佔去一個黔首三分之一的人生時間了。
即便是王公貴族,那也相當於佔去了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人生時間。
壽命超過五十歲以的人,即便是王公貴族也是少之又少。
這要是換做他們的話,估計他們大概是不會捨得浪費自己寶貴的十年人生時間在這面的。
甚至說句不太好聽的,在場的大部分衆人,餘下還有沒有十年的人生時間都不太好說。
但是隨即大秦一衆君臣又想到,太子扶蘇即便是花費十年的時間,浪費在研究如何改善黔首百姓的衣、食、住、行、耕種等事宜面。
十年之後的太子扶蘇,也才僅僅十五歲而已!十五歲呀!
這個年齡如果放在普通黔首家中的話,大概到了成家立業,戰場搏軍功的年紀了。
但是放在秦國太子身,這就連朝聽政的年齡都還沒到好嗎!
想到這裏,即便是大秦一衆君臣此刻都忍不住羨慕嫉妒起天幕的太子扶蘇了。
這要是換做他們如同太子扶蘇那樣,自我開悟的那麼早,僅在五歲的時候,就真切地知道自己將來想要什麼,然後爲此而開始努力。
並且持之不斷地爲之努力十年,甚至二十年,他們都不敢想自己如今的成就會有多大!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假如廷尉李斯在自己五歲的時候。
就擁有他自己二十五歲任掌管文書的小吏時,被人輕視、看不起的羞憤而產生的發憤圖強,甚至擁有他三十五歲時的人生覺悟。
那麼廷尉李斯在自己五歲的時候,絕對不會浪費任何不必要的時間,在任何不必要的事情面,直接從五歲就開始瘋狂內卷學習。
並且這樣的內卷學習,如果能夠一直持續到二十五歲,甚至三十五歲的話。
那麼這個從五歲就開始內卷學習的李斯,單純在能力這方面,至少能夠吊打好幾個原來的自己。
要知道,一個人的黃金學習時期的年齡階段是五歲到十五歲。
在這個年齡階段的人只要能夠沉得下心來去學習,那麼不管學習什麼都會很快,也會非常容易手。
可以說付出一分辛勞,便能夠輕易獲得十分收穫,這便是黃金學習時期所帶來的新手學習福利。
過了這個黃金學習時期之後,在十五歲到二十歲期間,如果仍能夠沉得下心來去學習的話,
那麼也依然還有付出一分辛勞,便換來一分收穫的等價交換。
而過了二十歲之後,學習的辛勞與學習的收穫,便會從正比開始逐漸走向反比。
屆時,你付出十分耕耘,也未必能夠換得來三、兩分的收穫。
這便是大秦一衆君臣如此羨慕天幕的太子扶蘇的原因。
然而,他們也只有羨慕的份,即便真的給他們一個機會能夠回到過去,告訴過去的自己好好學習,過去的自己也未必會聽從。
就像現在,秦皇嬴政讓一衆公子、公主好好學習,這是對他們的未來好嗎?
這可對他們的未來太好了!
但是一衆公子、公主之中,又有幾人是真的願意聽從秦皇嬴政叮囑,並且發自內心的去好好學習的?
沒有!
一個都沒有!
人無法同時擁有青春,以及對於青春的感悟,大概便是如此的道理。
不過羨慕之後,大秦一衆君臣又再興奮了起來。
十年呀!
十年時間都足夠他們大秦掃平六國,統一天下了。
如果有誰研究一個東西,研究了十年的話,那麼也足以稱得是研究終生了。
而現在給天幕的太子扶蘇十年時間,去研究如何改善黔首百姓的衣、食、住、行、耕種等事宜!
他們都不敢想象,十年之後的太子扶蘇到底會有多麼大的收穫!
尤其是在天幕的太子扶蘇堪稱天生聰慧非凡的情況下,不說研究出個天翻地覆的大結果出來。
但是至少應該也比天幕的太子扶蘇所預想的,丟個石子到水面的動靜要大吧。
而天幕的太子扶蘇砸出來的動靜越大,研究出來的東西越多。
那麼他們這個世界的大秦所能夠佔的便宜也就越多,同時也可以少走更多的彎路。
想到這裏,一衆大秦君臣皆是忍不住摩拳擦掌地興奮起來,恨不得現在就看到十年之後的太子扶蘇的研究成果,然後好白嫖一波。
清明踏青快樂讀書!充100贈500VIP點券!
(活動時間:4月4日到4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