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一駕四輪馬車

作者:扶疏亭
“陛下,成功了。”

  延福宮內一匹駿馬拉着四輪車廂在大院內來回轉圈。

  太監張迪牽着馬,扈三娘和瓊英坐在車廂裏,趙佶站在一旁觀瞧,身邊還站着工部尚書和一羣工匠。

  “傅雱,你看如何?”

  工部尚書傅雱看的驚歎不已。

  “轉向自如,真是神了,陛下知識淵博,無所不曉啊,臣佩服的五體投地。”

  趙佶哈哈一笑,喊道:“三娘和英兒坐在車裏感覺如何?”

  扈三娘答道:“陛下,四輪的馬車比起兩輪的又寬敞有平穩,舒服極了。”

  瓊英興奮道:“曾經坐過的馬車不似這樣好享受。”

  趙佶點點頭道:“天朝歷經數個朝代,一直沒有令人滿意的四輪馬車,無非是缺少關鍵的部件。”

  “轉向器和減震器你們都會做了嗎?”

  工匠們齊身答道:“陛下所教,草民都學會了。”

  “學會就好,你們回軍器監之後,把製作技術傳授給其他工匠,根據長官的要求,大量製造四輪戰車。”

  “是,陛下。”

  趙佶研究歷史發現,天朝古代的四輪車沒有專門的轉向裝置,四輪車沒法靈活轉彎,只能直線行走,若是轉彎就要靠馬和牛的力量硬拐。

  這樣使用當然不方便,所以古代一直是兩輪車爲主流。

  其實在前面兩個輪子的共用軸的中部設計一個與底盤相連的樞紐裝置,兩個輪子的共用軸能夠繞這個中部樞紐做大角度轉動,這樣,四輪車就可以方便地轉彎了。

  另外馬車還需要減震,用來適應野外顛簸的道路。

  通過設置牛皮拽拉模式來減震就可以完美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要使馬車安全舒適長久的行駛,還有一些重要問題要解決。

  比如剎車裝置,牽引挽具等,包括車廂的合理設計。

  “傅雱,你們工部要善於挖掘能工巧匠,改進我們的工具,尤其是軍用器具。”

  “比如,馬蹄鐵的製作,安裝技術,就很有必要在軍隊中推廣使用。”

  趙佶發現無論是戰馬還是馱運軍事物資的牲畜,都沒有安裝馬蹄鐵。

  但是這項技術,在唐朝時期就已經被回鶻所掌握,到了宋朝卻沒有廣泛使用,實在是遺憾。

  “馬蹄鐵?”

  傅雱作爲工部長官,不可能不知道馬蹄鐵。

  “遼金鐵騎,均有馬蹄鐵,党項羌人也會使用,不過我們大宋境內確實沒有廣泛使用。”

  趙佶問道:“什麼原因?”

  傅雱答道:“陛下,我們大宋建國以來一直缺馬,所以馬蹄鐵使用的少,久而久之,就形成不使用的習慣。”

  這時工匠裏一個老者道:“陛下,容草民說兩句。”趙佶道:“但講無妨。”

  “給馬掌釘蹄鐵,不僅保護了馬蹄,還使得馬蹄更堅實地抓牢地面,讓馬匹擁有了更強大的奔跑能力,對騎乘和駕車都很有利。”

  “即使是牛驢騾子等牲畜打蹄鐵之後,也能大大提高馱運能力,爬坡,長途,都會提供支撐。不過這項技術,中原人確實極少有掌握的。”

  “其實可以高價聘請遼人,羌人的牧民幫我們製作馬蹄鐵,再安排工匠學習,相信很快就能掌握。”

  “說的很好。傅雱,這事你儘快去辦。”

  正在談話間,宗澤和李綱進宮覲見。

  “陛下!”

  “奧,來了,來看看朕設計的馬車。”

  宗澤和李綱一愣,皇帝還會設計馬車?

  只聽說皇帝琴棋書畫,喫喝玩樂樣樣精通,沒想到還會木匠活。

  這可都是奇淫巧技,皇不會正常了幾天,又變得不務正業,玩世不恭了吧。

  宗澤和李綱心裏一陣緊張。

  “張迪,趕着馬溜兩圈。三娘和英兒坐好。”

  趙佶下令道。

  “是,陛下!”

  扈三娘和瓊英興奮的小臉都紅了,以後出門就坐這個四輪馬車,既省力氣又舒服。

  這股新鮮勁就像是慈禧第一次坐汽車。

  張迪還喊了一嗓子:“兩位皇城使大人坐好了。”

  張迪坐馬車,揚起皮鞭,輕微的抽了一下馬屁股,馬兒拉着三人圍着大院開始繞圈圈。

  “哦?這駕馬車居然能如此靈活的拐彎,真是開了眼。”

  宗澤瞪大了眼睛,露出一臉驚訝的表情。

  “這,陛下是怎麼做到的?”李綱好奇道。

  趙佶呵呵笑道:“很簡單,安裝一個轉向裝置即可。你們看,一個小小的發明,就可以解決大問題。可見創新對一個國家是多麼重要。”

  “以後讀書人的學習不能只侷限在四書五經,詩詞歌賦這些知識,也要學習一些推動社會發展的科學技術。”

  “科學技術?”

  衆人驚訝的嘴巴張的老大,不明所以。

  “哦,怎麼說呢,就是鼓勵百姓多多發明創造,發明一些馬鐙,馬蹄鐵,轉向器,活字印刷術,這些給國家帶來極大方便的工具。”趙佶解釋道。

  衆人聽了明白過來,皇帝用心良苦啊。

  清明充值活動,充100贈500VIP點券!

  (活動時間:4月4日到月6日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