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家裏有礦,坐享財富
看了這幅圖,不但對天下地理形勢瞭然於胸,還能有巨大收穫。
地圖,標註了金礦銀礦銅礦鐵礦等礦產的詳細分佈。
趙佶所要做的是根據開採的難易程度和便利性做出統籌安排,合理利用這些礦產。
雖然金銀珍貴,但是流通並不普遍。
宋朝還是以銅錢爲基礎貨幣作爲流通,銅礦就是幣礦,直接決定了國家的富有程度。
“先了解一下目前銅礦的開採情況。”
趙佶一邊看圖,一邊思考。
工部尚書傅雱已經按照趙佶的旨意將銅礦出產的資料彙總遞交過來。
大宋銅礦集中分佈在江西、湖南、廣東三處,共有22個州出產銅礦,其中以韶州岑水場、巾子場,潭州永興場等地產量最高。
岑水場產銅甚至能達到年產一千多萬斤,十分驚人。
銅礦儲量大,產量大,也是大宋富有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宋每年可以鑄造銅幣500萬貫。
如果能再開採一個像韶州岑水場這樣的銅礦,大宋的財富就可以輕鬆翻一倍。
國家財力可以輕鬆碾壓遼金夏,對老百姓也可以降低賦稅,減輕生活負擔,緩和國內矛盾。
趙佶研究了一番,發現銅礦最爲集中的地區是在吐蕃青藏高原,儲藏量超級大。
但是那裏氣候惡劣,不但開採難度大,運輸業非常不方便,就這個時代來說,生產條件根本達不到。
然後是江西和雲南儲量也十分驚人。
但是雲南主要在大理國的勢力範圍,鞭長莫及。
江西距離開封比較遠不方便管理。
看來看去,趙佶選中了江東路池州銅陵縣。
銅陵自古以來就是銅產地,而且臨近江寧,運輸也非常方便。
漢唐以來銅陵就是著名的採銅區,在唐朝達到興盛。
在《答杜秀才五松山見贈》詩中,李白寫道:
銅井炎爐歊九天,赫如鑄鼎荊山前。
陶公矍鑠呵赤電,回祿睢盱揚紫煙。
從詩中可以看出當時採銅的盛況。
因爲唐朝的過度開採,淺層容易開採的位置都已經開採差不多,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深一點的地方,無法採到。
所以到了宋代,銅陵漸漸的衰落下來。
實際銅陵的礦產儲量是十分驚人,足以讓大宋開採使用數百年。
“把戶部尚書陳顯和工部尚書傅雱召來。”趙佶道。
張迪連忙領旨去六部辦公的地方大慶殿南宮。
“陛下,臣陳顯候旨。”
“陛下,臣傅雱候旨。”
很快,他們都來了。
“傅雱,朕問你,現在尋找銅礦,都是用的什麼辦法?”趙佶問道。“陛下,目前找銅礦主要是兩種方法。”
“一是在前朝開採遺址繼續採掘。因爲商周以來,採銅就一直沒停止過,各地都有痕跡可循,這樣比較省力,也很準確。”
“二是根據一種喜銅的草木作爲指示。有一種草叫做“銅鏽草”,如果某地發現此種草木繁盛,多半都可以找到銅礦。”
工部尚書傅雱如實答道。
“把這張圖收好,以圖中銅官山爲中心,方圓二百里,都是富含銅礦的區域。”
“對這片區域進行封閉管理,派廂兵駐守,你立刻着手組織礦工,工匠進行銅礦開採。”
“這圖?”
傅雱看到趙佶手繪的銅陵銅礦分佈圖,一臉困惑,皇是怎麼知道這面標註的圈圈點點一定有礦?
趙佶看出了他的心思,呵呵笑道:“昨夜我夢見赤腳大仙,授予此圖。此乃天意也!”
古代人就信這一套,甭管什麼事解釋不清楚,就說是天意,準沒錯。
果然,傅雱聽了激動萬分:“陛下洪福齊天。大宋受到天垂青,必將永遠繁榮昌盛!”
趙佶道:“先別激動,關於銅礦開採,朕要你儘快改進方法。用鐵錘,鐵釺這種工具,蠻力開採的方式要改變。”
傅雱慚愧道:“陛下所言極是。這種挖鑿的方式沿用了數千年,依然廣泛使用,確實沒有更先進的方法。”
趙佶提醒他道:“以現在大宋的技術,可以使用火藥爆破法,能夠達到更深的開採位置。你要聘用能工巧匠,火藥作工匠研究如何開採更深處的銅礦。”
“陛下英明!臣如醍醐灌頂,想明白了。”傅雱恍然大悟,驚讚道。
趙佶點點頭,道:“明白就好,那就抓緊辦吧。”
“陳顯,現在國庫還有多少錢?”
“回稟陛下,現在國庫滿盈,門都快關不了,總計約2億三千萬貫銅錢。這是我大宋立國百年以來從未有過的奇觀。”陳顯激動道。
趙佶長舒了口氣道:“朕可以高枕無憂了,這些錢足夠國家正常開支三年。”
“從即日起,免除全國百姓三年賦稅。”
陳顯聽愣了,雖然現在國家一下子暴富,卻是從貪官手裏奪來的財富。
這種一次性收入,多少年才能來一次,就是把豬養肥也要兩年吧。
皇一揮手就免了百姓三年的稅收,這也太大方了,我這個戶部以後花錢能不小心嗎。
“國庫裏的錢,一年之內全部花掉。”趙佶輕描淡寫的道。
“什麼?全部花掉!”
陳顯驚得下巴都要掉下來了。
“陛下!免了三年稅,國庫的錢全花掉,後面兩年怎麼辦?恕臣糊塗,算不清這筆賬!”
陳顯幾近失態,這簡直是胡鬧。
哎呀,以前那個昏庸的紈絝皇帝又回來了,還沒剛有些錢,又得瑟起來了。
陳顯內心翻江倒海,五味雜陳,心裏想,後面兩年,皇是不打算給官員發工資了。
還是趁早告老還鄉得了,不然窮的連褲衩都買不起。
他在那裏胡思亂想,趙佶卻說道:“張迪,去把蔡卞和劉安世都喊來。”
時間不大,蔡卞和劉安世都來到御書房。
兩人瞭解剛纔對話之後,同樣大喫一驚。
清明充值活動,充100贈500VIP點券!
(活動時間:4月4日到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