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舆论控制
“倒是我糊涂了,那你对此地茶馆酒楼可熟悉?”
“回六郎,這個小的真不知道,刚到武昌千头万绪,实在沒功夫去這些地方,六郎如有兴致,小的在武昌县衙门裡倒是认识两個师爷,他们是地头蛇,对此甚是熟稔”
“這样啊,嗯,你一会让他们来见我,另外,本王可不是你想的那样!”
“哪是那样?”冯如松笑着追问一句,潘诚厚私下和他說過,這位大王脾气甚好,主仆之分不明显,对這些下人都挺客气。
“总之不是你想的那样!,快下去把”
“是”
几天后,武昌城楼上挂出一溜儿鲜血淋漓的脑袋来,旁边還贴了文书布告,有衙役负责朗读解释,這些脑袋的主人都是私通敌国之辈。
一時間,不免有几個吃斋念佛之辈开始窃窃私语,意思是如此手段未免太過残忍,菩萨都看不下的。
进而又惹来一班腐儒跟着起哄,說什么君子当以仁治天下,博爱于民方为正道,盛世之中行此修罗手段实在有违圣人所述忠恕之道。
于是双方越瞧彼此越对眼,就在這告示下說的唾沫横飞。
果然有喜歡看热闹的传统,他们几個占据了城门一角大鸣大放起来,很快周围便围上一圈人。
他们见有人听众,嗓门便不自觉不自觉的加大几分,仿佛成了朝中叱咤风云的重臣,又仿佛书院中精通经意的宿儒。
然而,也有不和谐的声音响起。
“哎,别說咱這大唐,咱這武昌城裡還真有不识好歹的啊!”
“是啊,是啊,岂止是不识好歹,简直是狼心狗肺,香臭不分。”
“還是兄台說的准,香臭不分,狼心狗肺,啧啧,跑到城门口妖言惑众!”
老佛婆和腐儒们正因为自己身边围了一大圈人而沾沾自喜,听到這些刺耳的话自然勃然大怒。
摇头晃脑查阅一番后,发现是人堆中有两個青年后生在一搭一唱,一唱一和。
“小辈大胆!”
這腐儒叫韩全,是附近的一個私塾先生,早年有個秀才功名,人不坏就是读坏了脑子。
眼看有人拽咧子骂自己,怎么吞的下這口气?
然而那俩后生对韩全的怒吼置若罔闻,仿佛一個字都沒听到,依然继续着他们自己的节奏。
“兄弟啊,你且說說什么叫狼心狗肺,什么叫香臭不分。”
“這個倒也简单,大家都是吃五谷长大的,做事情要讲個良心,眼下圣人把這大唐治理的井井有條,米价低贱,起码人人都能吃饱饭是吧。”
“是啊,是啊,有时候還能吃到点肉”
“可不看看天下其它地方,别的不說北边伪汉,就是活地狱,你杀我我杀你,把农民都杀光,只剩下丘八,沒人种地,白米得上百钱一斗!”
“什么!”
“那么贵?”
“不可能吧!”
围观人群纷纷发出不可思议的惊叹。
毕竟在南唐一斗米最贵也就十個钱,便宜点的7钱便能买到。
“哼,去看看就知道了,過了黄河你们就知道什么叫十室九空什么骸骨盈野。好吧,不說這些個虚,大伙自己想想,烈祖继位以来,从北边跑過来多少世家,都是居家迁移的!”
“哎,老兄說的有理,我想想啊,韩熙载一族,孙晟是一族,常梦锡也是一族,皇甫晖一族,還有好几個节度使也是居家归附。”
“正是,可你再想想,又有多少我大唐人家跑到北边去的?除了作奸犯科的混子以外?”
“所以,哪儿好,哪儿不好,不就是一眼就能看出来了么?這些人当细作,把大
本章未完,請翻下一页继续閱讀.........大宋终结者最新章節第二百六十章舆论控制,網址:唐的消息为了几個钱就卖给外国之人,你說可恨不可恨,你伪汉要是占领了咱這花花江山,還有咱的好日子過?米面肯定都运走,让咱啃野菜皮去!”
“哎呦,老哥你說的真是,這帮混球活该被斩了脑袋,否则咱這日子可沒法過,可就是這样還有人替他们說话。”
“是啊,所以是脏心烂肺,香臭不分,這路人咱也别理他们,一会报与县尊去,让县尊把他们拘起来,也别关牢裡,那样還得费大唐的米梁去养他,索性扔到黄河北边去就好,他们不是要仁义嘛,和伪汉的伪君讲去啊,沒准還能封個仙姑,国师什么的!”
“哈哈哈哈哈”
人群中暴发出哄堂大笑。
這俩后生不但容貌俊俏,嘴也了得,几句话說到大家心裡去了。
其实对老百姓而言,城门楼子上挂几個脑袋,挂谁的脑袋都不是個事儿,只要不是自己的脑袋挂上去,那天大的事情也就是個饭后谈资。
华夏老百姓好糊弄的很,只要有粮吃就懒得闹事,如果闲暇时能吃到几块肉,那可是要高呼万岁了。
可反過来谁要不让他们吃饭,這就是不共戴天之敌了。
俩后生說的挺明白,這這几個死鬼就是把朝廷机要卖给伪汉,真要打起来,咱大唐关隘道路伪汉国了如指掌,這群牲口是穷惯了,跑到大唐来還不大抢特抢?
于是不少人便跟着起哄“对对,送他们去伪汉,送他们去伪汉”
“就是,就是,過着好日子不但不思感恩,還帮着外人,真是”
“一把年纪活到狗身上了”
众人议论纷纷,更让這韩全羞愧难当,急急掩面而去。
這时有人上前搭讪這两個后生,“二位看着有点面生啊,好像不是附近的人”
“确实,我是城西头春来茶馆說书的”
“我是城东头,禅林寺做俗讲的,今天正好出城办点事。”
“原来如此”
這样的事情在每個城门附近都有发生,连带着大点的茶馆裡都是這样。
這自然是李煜安排的,這次西行,他特地把俞签和郭刚德等人带上。
這俩人现在是江宁城一等一的风头人物,每天都在茶馆驻场,来听他们的茶客络绎不绝。
而他们也确实有天赋,经常把李煜要求的消息夹杂在日常演出中放出,让老百姓在无形间受到影响。
当然他们也会面临着問題,比如会有人公然抬杠,這些人多半身后還有点势力,比如各個王府的下人。
郭俞二人针对不同的挑衅者,也有不同的应对的方式。
总之在打嘴仗上面,二人联手简直是打遍江宁无敌手。
李煜某次私访时无意间听到,顿时大为惊叹,觉得這等人才可不能埋沒。
這年头,沒收音机沒络,茶馆和庙宇的說书、俗讲,就是老百姓们接受信息的主要途径。
作为穿越者李煜深知民心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南唐的老百姓差不多有這個时代最好的生活,但很多人却并沒有家国意识,這听起来非常扯淡,但却是现实。
主要是杨行密建立吴国,到李昪和平篡位,几十年间,基本沒有大的战争。
老百姓们承平日久,对和平和相对富足也就觉得是理所当然。
殊不知,此刻伪汉已经是民不聊生,而南汉,呃,主要是人的丁丁不聊生。
总之李煜觉得要让南唐百姓意识到自己過的是好日子,這才能对皇室对国家效忠。
于是一方面要求李景逷周围的那些商人,在出国做生意的时候,都要带上几個人随员,钱财由德昌宫供应,這些人的作用就是详细记录所到国家的一切。
整理成册后,上缴澄心堂,由李煜派人
本章未完,請翻下一页继续閱讀.........大宋终结者最新章節第二百六十章舆论控制,網址:逐页审核,分類。
有价值的情报资料会被归类整理。
原本是要那些商人记录他国的风土人情,城防工事,兵力部署。
现在有添加了一條,要注意搜集他国的民间疾苦。
那些记载這伪汉民生艰苦,冤案横行的册页,则命人誊抄整理后,重新集结成册,找史虚白或者礼部的中级官员做個叙,让澄心堂的木刻工坊刊印出版,美其名曰采风记录。
人向来有立功立德立言的志向和要求,這些人多半是秀才或者童生,沒有一技之长,眼下忽然有人供吃喝,還帮着出书!
虽然去国外有点危险,但读万卷书行万裡路本就是人应该做的事情。
一時間,江宁城這些落魄秀才都聚集到李景逷和澄心堂的周围。
而這些印刷出来的一本本的采风记录,倒也卖得不错,南唐识字率高有闲钱的人也多,沒事买本看看领略一下外国风情也是好的。
再有就是郭刚德和俞签這等人,经常从這些书裡找寻创作源泉。
這让他们在茶馆裡也能做到常演常新
当然這些书的內容也多有太监开会无之谈的感觉。
虽然沒有說什么伪汉皇帝生食人肉,马楚皇帝必以人心肝下酒這种段子。
李煜作为穿越者,自然是深谙造谣的精妙之处,核心要义在于看上去像是真的,然而借着众口铄金让事情越传越玄乎,那么在這個谣言的传播演变過程中,不管是识字的高智分子,還是不认字的愚夫愚妇都能各取所需。
比如說伪汉骸骨盈野,這话沒错,但那是朱温和石敬瑭的时候,這么些年過去了,北地老百姓虽然惨但還不至于那么惨。
斗米百钱也不是虚言,但那是在特定的荒年,平时也就五六十钱。
另外就是,往下三路方面发展,比如伪汉的太医到处搜罗虎鞭鹿鞭,导致北地的虎鞭比同等重量的黄金都贵。
但收罗的原因则闭口不谈,或者在书裡加一句,不知何故。
可太医张罗這玩意,還能为谁?
人民群众都不傻,或者說碰到下三路的事情,脑子都特别好使。
很快刘承祐阳痿的故事,就在南唐不胫而走。
随着传播范围的扩大,刘承祐不但阳痿,而且阳痿還导致了变态,不喜歡女人了,整天和史弘肇,杨邠,冯道腻在一块儿。
可怜冯道都七老八十了,還被這么编排,不知道他听到這些传言的时候会不会当场脑溢血。
再比如,刘长是为了以绝那些人的后患才下令只有太监才能做官,可在某本册子裡却叵测的写到,刘长似乎不喜歡妇女,随后又点了点南汉這两万多太监官员
顿时南唐百姓都一個机灵“我大唐不容易啊,南北两国都有龙阳之好,就我大唐正常,這要是万一他们打過来了”,一時間民心大为可用。
這些小动作和技巧,他都毫无保留的交给了郭俞二人,這俩人当时听得如痴如醉。
而且李煜還告诉他们,這手用到他们的相声裡去,效果肯定好。
两人一试之下,果然是妙用无穷。
随后,這些說书的,俗讲的,组织起来成立一個团社,每隔十天半個月,聚会一次,交流信息交流心得,所以眼下李煜对江宁城内人心的指挥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
他想让老百姓议论什么,后者就会不自觉的参与进来。
這一切都是他操纵的郭俞二人的功劳。
這回西征,這俩自然也要带上。
本来让他们随行還多有不愿意。
毕竟在江宁赚的多,而且還管着上百号人。
李煜也简单,每人给個流外二等的令使职位。
南唐官制,一到
本章未完,請翻下一页继续閱讀.........大宋终结者最新章節第二百六十章舆论控制,網址:九品唤作流内,是正儿八经的官。
流外還有一到九等,那就是吏了。
世人常說的“不入流”便是指這流外的职级,身份。
和官是不能比,但比民却高出了一大头!
就這么個小公务的头衔,却让這俩死心塌地的磕头不已。
好歹是個吏员身份,再說李煜也许愿了,他们去武昌好好干,那么等伐楚之役结束,一人一個从九品的流内官是肯定给的。
所以,這次不但二人亲自跟着来,身边還带了一堆徒弟。
李煜那日让冯如松带了两個武昌县的师爷過来,他自然是不见的,但让身边的小太监传几句话,再赏個几贯钱,足以让這二人有吹嘘一辈子的本钱。
于是武昌城的俗讲者,說书人,也很快就学坏了
就這样,整個武昌城都处于一种大战前的气氛中,紧张而略带忙乱。
李煜也趁此机会观察這個时代的组织运作,虽然和后世的大战役暴发前的准备无法相比,但几万大军出征毕竟不是小事,人吃马嚼,兵器军甲,一样都不能缺。
在南唐强大的国力支持下,一切运转的井井有條。
隔三差五的去边镐大帐中点個卯,听听他们议事。
议论来议论去,总是有几個军将急着要出兵,但边镐却摆手示意稍安勿躁,连带着白昌裕也跟着劝說时辰未到。
几個军将问,何时才算时辰到?
回答他们的却是笑而不语!
如此大略過了十天,已经是八月二十三,這日一早边镐便传令大小军将去他大帐集合。
众人心中皆是一喜,“终于要来了!”
大帐中挂着一幅偌大的地圖,边镐神情严肃,白昌裕也是一脸公事公办的样子。
“众将士,明日开拨!”
见人到齐后,边镐很果断的宣布了命令!
“轰!”账内欢声雷动。
過了会,声音低了下来。
白昌裕闪出道:“诸位,我来讲一讲此战吧,之前众位一直在问为何不出兵之事,现在也能說了。”
“且看”說着从书案上拿起一卷文书来。
“這是?”
“此乃何物?”
众人连忙问道
“此乃,眼下朗州之主马希甲昨晚遣人送来的称臣文书,這是我连夜抄录的,原件和使者已经送往江宁去了。”
“什么?”
“什么?”
众将议论纷纷,很多人都是一脸震惊的样子。
趁此机会白昌裕将马楚的這几年来的大致情况讲了一遍。
马楚由三個军镇构成,其中最大的武安军由开国皇帝马殷自领,占据了大半個湖南,且有握有长沙,朗州常德,两個重要城镇。
另有以刘言为节度的武平军和以孙朗为节度的静江军,前者位于湖南与云贵交界出,后者则是湖南与两广交界处。
刘言和孙朗与马殷是同辈人,虽然实力上不如后者,但依靠這地势险要,马殷一时半会也吃不掉他们。
后来马殷建立楚国,刘、孙二人表面上对其称臣,实际上则是处于独立王国状态。
马殷是個典型的五代十国时期的开国君主,起于草莽,知道民间疾苦,生性机敏,在乱世中打出一片天地后,在内政外交上亲力亲为,算是保境安民的好手。
在他的治下,马楚也获得了喘息发展的时机,湖广之地土地肥沃,又靠着南唐和西蜀两個产量大户,很快马楚的民心便尽归其所有。
刘、孙二人只能更唯唯诺诺。
马殷其它都好,但有個不良嗜好特别喜歡生儿子。
白昌裕說道這儿也是忍不住笑道“马殷之
本章未完,請翻下一页继续閱讀.........大宋终结者最新章節第二百六十章舆论控制,網址:子至少在四十以上,且死前定下规矩,皇位由其子之间兄终弟及。這众驹争槽之事,也用不着仆多說了吧。”
马殷在二十年前去世,按照他的设想应该由长子来继承大统,然后接茬往下传就是了。
不料头炮就沒有开响,长子马希振厌倦了宫廷斗争,干脆出家当了道士。
他一走不要紧,马楚老百姓的好日子便就此结束。
次子马希声继位,此人贪婪成性,曾多次劫杀商人以获取钱财。
他有個偶像后梁太祖朱温,朱温是晚唐天字一号反贼,马希声不管文韬武略都沒法和他比,结果不知怎么的,被他想出一條可以一较长短的地方来。
朱温非常喜歡吃鸡,马希声觉得這方面自己有胜算,于是命令御膳房每日必烹饪五十只鸡。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這话在五代可不成立,两年后這位吃鸡专家便死了。
老四马希范继位。
他狠毒狡诈,攘外不行,安内确是一把好手,把几個在民间颇有声望的兄弟,杀的杀,囚的囚。
并且在马楚大修宫殿,沉迷女子,丝毫不顾国是。
“奢侈而喜淫,于马殷妾侍多加无礼,又令尼僧潜搜士庶家女有容色者,强委禽焉,前后数百人,犹有不足之色”白昌裕說道這儿摇头叹息。
“马殷,好歹英雄一世,儿子却個個不成器。”
马希范如此荒唐,李璟当时就有动手的心思。
但碍于马殷留下一众经验丰富的老臣辅佐,马楚内政外交军事倒都還過得去。
三年前,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大军入汴梁,石重贵出降,中原大乱。
牙将丁思觐劝马希范:“晋犹汉也,契丹虽强犹虏也,今天子蒙尘北狩,中州无主。此正天授大王以成齐桓、晋文之事也!愿王能举湘兵十万,北进中原。中原士民岂愿俯首事虏?义师行于汴洛间,举义旗募锐旅,驱胡虏奉王道,期年之内,大业底定。大王不要再贪恋儿女子事,女子之乐,孰比雄据天下之乐?大王思之!”
意思是劝他借着契丹入寇的机会提兵北上,一举占领正朔,取得道义大统,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子,再說了女子哪儿有天下好玩啊?
丁思觐說的慷慨激昂,也并非纸上谈兵,马楚辟地千裡,甲兵十万,国丰库足,且有地利优势,地形险峻,稍加把守就能据敌于国门之外。
這敌么,自然便是南唐了。
可這时候,南唐却在李璟的虚荣心下去攻打闽国。
千载难逢的机会!
应该說丁思觐的思路非常正确,而且和李昪当日的想法一致,乘着中原大乱的时候,以优势兵力出击,一战尽全功。
只要马希范能起事,成功希望不小。
就算拿不到正朔,這趟出兵也沒有太多的危险可言,至少還能掳掠来不少人口金银。
可马希范此刻天天忙着为爱鼓掌,举得后宫嫔妃比烈马骑起来舒服的多,便拒绝了出兵的建议。
眼看百年难遇之良机就此错過,气的丁思觐当面大骂马希范:“竖子!终不可教也!吾事昏君,宜其死乎!”說罢自杀。
马希范荒唐了一辈子,终于在去年病逝。
他虽然不是個好皇帝,但却是個孝子,遵循父亲遗愿,早早就定下了继承人,马殷的第三十五子马希丁。
俗话說朝中无人莫做官,其实朝中无人的话,莫說是官,就是皇帝也是当不了的。
马希丁有自己的拥趸都指挥使都指挥使刘彦瑫、天策府学士李弘皋。
但這样一来,却又有人不高兴了,马殷最大的儿子马希甲,他觉得自己才是正朔,同样他也有自己的班底都指挥使张少敌、都押牙衙袁有恭。
本章已完成!大宋终结者最新章節第二百六十章舆论控制,網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