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家庭生活的变化
刘谦同在自家车库停好车,拎着黑色皮包,快步走进电梯,回到家中。
“老婆大人,今晚吃啥呀?”刘谦同五十出头,圆脸白面,头顶微秃,性格却外放开朗。他将钥匙放在玄关,抽了抽鼻子,闻到一股香味,顿时笑呵呵地朗声說道。
“你昨天不是嚷着好久沒吃打卤面了么,一冰箱的番茄,我做了鸡蛋打卤面,手擀面,够你吃到撑。”拿着勺子走出厨房的是一個眼角带笑的圆润妇人。
刘谦同夫妻两人结婚近三十年,极少拌嘴吵架,两人和和美美,女儿乖巧懂事。他们夫妻经营多年服装生意,如今名下有店面数间,单靠房租,就已经富裕不愁。
前一阵子,在外念书的女儿,给他们寄了一株番茄幼苗,說是室内番茄的品种,种在墙角。
刘谦同向来爱女如命,拿女儿的话当成圣旨。他收到透明球裡很新鲜的番茄种苗,马上去花鸟市场买了一個漂亮的紫砂圆盆,认认真真的种下番茄苗,每日回家,不忘浇水。
随着女儿送来的番茄苗抽枝长叶,爬满半個墙面,开出朵朵黄色小花,然后结出红彤彤如灯笼的番茄果实。刘谦同夫妻才算明白女儿大老远寄了一株番茄苗的用意。
原来现在有這么好玩的番茄。刘谦同打理起番茄就更起劲了。同时,他又叫女儿买了二十棵藤本红玉番茄的种苗。
在自家一百八十多平方米的墙角边,种了十棵。又在公司的各個墙边,种了十棵。
他们两夫妻种的高兴,却沒想到,等到第二批十棵番茄成熟之后,冰箱的保鲜室,完全被這种口味還不错的红玉番茄占据了。
每天都有十多個番茄成熟,采摘下来,可以将一個小竹筐堆的满满的。
再好吃的美食,天天吃,也腻味的不行。
“去,把洗菜水给番茄浇去。”张美端着盘子,朝刘谦同說道。
“遵命!老婆大人!”刘谦同象個小年轻一样和老婆开玩笑。
“冰箱裡的西红柿都放不下了,你明天全部拿去给公司裡的人分了吃吧。”将番茄鸡蛋的卤汁摆放在桌面上,张美又走进厨房准备手擀面。他们两人现在在经营一家进出口服饰贸易公司。办公室的地盘也挺大的。
“哈哈哈,公司裡也种了十棵。”刘谦同尴尬地笑着,他将一盆子水倒进种植番茄的花盆裡。
张美翻了一個白眼,說道,“那我可不管你,当初听闺女的种两棵就好,你這偏要在家裡种满了,這下好了,吃不完了吧!”
“沒事,吃不完我送给我的老伙计们去。”刘谦同满不在乎地摆摆手,他又去厨房盛了一盆水,将客厅的,卧室的,阳台的,书房的其余几棵番茄全都浇上水。浇完水,他洗洗手,帮着张美摆好碗筷。
“你自己看着办,实在不行,咱们揣個筐子,去小区门口卖番茄也行。昨天超市裡的番茄三块多一斤我們卖两块钱一斤,保定抢着要呢!”手工的打卤面爽滑劲道,卤汁浓郁馨香,张美看着刘谦同呼噜呼噜吃的爽快,也笑眯眯琢磨着。
德源市的富裕人家只是随口說說,但岭南省光州市一個九十年代的小区一個楼房裡,却有一個年龄在七十岁左右的老妇人,拿着剪线头的小剪刀,将墙壁上的一個個成熟番茄剪下来,放进一旁的塑料筐中。
一会儿的功夫,塑料筐裡的番茄果实就堆得高高的。
赵英月退休十多年,和老伴住在单位的老房子裡。儿孙都各忙各自的事业学业,她平日裡除了出门散散步,和其他老人聊聊天,也沒有太多事情。
几個月前,儿子一家带着孙子来看她,给她在客厅种了一棵番茄。她活了七十多年,却从来沒有见過能爬到墙壁上的西红柿。
赵英月觉的這爬藤番茄好种,又叫儿子给她买了十五棵。三房一厅九十多平方米的房子,被充满生命力的爬藤所覆盖。
爬藤番茄种植起来,沒花费多少力气。除了一开始,儿子搬了十几個大花盆和运输土壤耗费了一点功夫,等种苗种下,就不用太力气。即便是赵英月和老伴這样七十多岁的老人家,也不花多少力气。顶多是,每天拎着一壶水,浇灌及时。
一個月打理,番茄终于结果成熟。赵英月和老伴兴高采烈地摘下最早成熟的几個番茄,尝试了各种番茄的吃法。
只是,随着屋内所有番茄成熟,赵英月和老伴两個老人吃不下這些番茄了。
尽管种植在室内,但這种番茄结果的数量出人意料的多。转眼不過几天的時間,一個小筐子就被放的尖尖的。
送给儿子家?他们家本来就在客厅种了两棵。
送给邻居亲戚?送一两次是人情往来,天天送人家還以为你是傻子呢!
這個苦恼了赵老太太几天的問題,在一個清晨,老太太出去晨练之后,得到了解决。
老太太出去散步溜达,路過一個小学旁的路口,看到一個中年妇女,自行车后架着一個塑料泡沫箱子,售卖包子馒头和牛奶。
老太太灵光一闪,她也可以拿着家裡哪些番茄去卖呀!
一棵番茄每天结果1-2個,十六棵番茄有时候结出二十几個番茄果实,大概也有快十斤呢!
她也推一辆自行车,带着老伴到其他小区去卖番茄。
赵老太太想到做到,回家马上把杂物间裡满是灰尘的老式自行车拿出开清洗干净。自从他们年纪大了以后,這自行车就沒用過了。
她到菜市场旁的杂货铺买了一叠白色塑料袋,摸出厨房的电子秤,做了一個“自己种西红柿,一斤两块钱”的纸牌。
收拾一番后就拖着老伴,推着自行车,西红柿装在自行车前的大筐子裡,慢悠悠地走向隔壁街的一個小区。
两個年龄加起来上了一百五十岁的老人家,把自行车在嘉乐小区门口的路边一架,把简陋的招牌一亮,立刻就吸引了不少眼光,不到五分钟,就有一個提着鱼肉蔬菜的中年妇女上前问话。
“您老人家多大年纪了?怎么還出来卖菜呀?”
赵老太太笑眯眯地說道:“今年七十三,自己种的番茄,吃不完,便宜卖了。”
“给我来三斤吧。”中年妇女看了看车篮裡的西红柿,确实饱满又新鲜,比起超市三块多的价格,也便宜很多。
“你等等。”赵老太太眉开眼笑,她沒退休前,是国企的会计,在办公室待了一辈子,沒想到第一次做生意,就這么快有人关顾。
中年妇女急忙說道:“沒事沒事您老人家慢慢来,不着急。”
老太太车篮子裡的西红柿看上去很多,但来了几個顾客,就卖光了。不到十斤,买了十九块钱。
赵老太太扶着老伴的手,眯着眼笑的很开心,嘴裡不断嘀咕着明天還要来。
她老人家不缺钱,但這卖西红柿的收入,却像是意外之财,让她非常高兴。
从此,老太太每天就采摘一篮子西红柿,推着自行车,在附近的小区售卖。
在藤本番茄還未普及千家万户的时候,老太太每個月都能够靠卖番茄赚几百块钱。
(三七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