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唐皇震怒,李靖驚惑。
張尋也發現了唐軍棄船而逃的舉動,不過他也並未岸追殺,他的優勢還是在水面。
在徹底擊潰了唐軍的蜈蚣船艦隊之後。張尋就立刻率領艦隊,長驅直入。
此番他的目的有三個個:
一是擄掠工匠,對於張尋來說,工匠可是很珍貴的資產,尤其是現階段,唐朝無疑是世界手工業最爲發達的國家,唐朝的能工巧匠,是全世界最優秀的工匠。
所以,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二是要擄掠人口。
隨着北流城的工業的發展,人口的缺乏已經漸漸成爲限制了北流城發展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漢人的缺乏——張尋可是一名華夏之君,即使日後想要夏君夷民,統治更多的地域,那夏民自然也要多一點纔好。
其三便是糧食。
長江沿岸遍佈良田,在近些年的開發之下,已經漸成大唐糧倉。
糧食取至長江沿岸,非常方便。
所以,當張尋沿着長江沿岸,打破那些防禦並不強的小城,擄掠人口工匠,搶奪糧食、鐵料、銅錢等物質,整整肆虐大唐長江沿岸足足數天,打破數個縣城,擄掠了三萬多青壯,才揚長而去。
就在張尋在長江沿岸肆虐的時候。
長安城內,太極宮,唐皇李世民的御書房外,擺放着一副巨大的海圖。
在海圖,擺放着一百艘蜈蚣船的模型。
“藥師,你對這蜈蚣船怎麼看。”
李世民面帶笑意的看着那蜈蚣船的模型。
實際,李世民本人也是一位極擅軍事的軍事家。
他本人帶兵打仗的水平一點也不弱,大半個唐朝,實際就是李二打下來的。
因其功勞,才獲封“天策將”,建節置衙,自募官屬。
李世民麾下,本就有一羣以他爲核心的屬下,他和李建成的矛盾,幾乎是不可解的。
玄武之變之後,李世民殺兄逼父,依舊能夠穩坐大唐江山,可見其根基之深厚。
李世民之所以能夠以非太子的身份,獲得如此巨大的權力,和他特別能打,是分不開的。
所以,軍事水平在線的李世民,一看到這蜈蚣船,就立刻知道。水戰的模式,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在李世民看來,這蜈蚣船集合了遠距離縱火彈、大威力撞角。
就相當於在陸地有一支軍隊,既能發射強弓勁弩,又能人馬具甲衝鋒陷陣!
這樣一支軍隊,威力當然很可怕。
“陛下,這蜈蚣船,專爲水戰而生!那水賊張尋,還真不簡單。”李靖讚歎道。
“不過,那張尋只是一名水賊,根基不身,誰有水戰之才,但我唐富有四海,豈是區區一水賊能比?”
李靖撫須笑道。
“程知節沙場宿將,他當然知道這蜈蚣船的威力所在,若是雙方決戰,那張尋討不到好!”
“只要我們的蜈蚣船比對手多,那便可戰而勝之!這蜈蚣船用於海戰,將會是無敵的!”李靖說道,同時,他心裏也有些惋惜。
在他看來,開發出蜈蚣船戰術的張尋,可以說是不世出的水戰天才。
可惜,他空有才能,卻無施展之處——現在大唐已經一同四海,連身爲軍神的李靖,都大門不出,一心和紅拂女在家造小孩,擔心唐皇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那張尋固然能夠憑藉堅船贏一時,但等大唐反應過來,區區一個水賊,又憑什麼撼動李唐的統治?
天命歸於李唐,這已是註定的事實!
李靖只能在心中嘆息。
張尋哪怕再有才能,他的所作所爲,都註定了他的結局
真是可惜了...如果有機會,李靖還真的想要見一見張尋這年輕人。這樣一名幾乎是開創了水戰新模式的人物,可以算得是是水戰的大師了。
真是可惜
李靖搖頭想道。
“這賊寇,竟敢如此膽大包天!”
李世民卻沒有李靖的這種惺惺相惜之感。
他對於張尋,只有憤怒!
這是一名敢無視他天子之威的人物。
膽大包天,天生反骨。
這樣的人,哪怕再有能力,都必須要死!
皇權是有排他性的!只要有人敢對李世民的權力發起挑戰,別說是一個張尋了,哪怕是他的親哥哥親弟弟,不也是照殺不誤嗎?
甚至有必要的話...連李淵他都可以幹掉。
李世民盯着這擺放在他面前的蜈蚣船模型,和李靖想的不同的是。
這蜈蚣船威力巨大,若是用於徵遼東
李世民不由得看向了東北方向。
隋朝因爲徵遼東而亡,可以說,高句麗對於此刻的中原政權來說,是不亞於突厥的大敵!
就在此時,一名士兵匆忙而來。
李世民心中有了一絲不好的預感。
“陛下!昨日午時,蜈蚣船艦隊與張賊船隊大戰...我方艦隊...全軍覆沒!”
“你說什麼?!”
李世民驚駭的幾步走向前,一臉的震怒!
那士兵低着頭,背脊一陣陣發涼,彷彿一頭猛虎此刻就在他頭頂咆哮一般。
李靖也是豁然站了起來。
他實在是想不明白
連他認爲這蜈蚣船的戰術近乎完美,究竟...是怎麼敗的?
難道是那張尋擁有更多的船?
這怎麼可能呢?
李靖也是一臉的驚駭,他實在是無法想象,要讓一百艘三層蜈蚣船全軍覆沒,究竟...要怎麼辦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