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天道教的构想 新書求
“主公,這兴宗教....”
凌敬沉吟着。
這自古以来,得天下之人,哪個是靠宗教位的?
這也有些不符华夏传统啊。
而且,兴宗教這個事情,也不是儒生专长。
别說是儒生了,就算是本土的道士,传播能力也不强。
道教本就是一個传播能力偏弱的宗教,几乎走不出汉人社会的教派。
相比之下,来自天竺的佛教,就强多了。
道教起源這么早,還在华夏圈子裡面打转,看看佛教,不但传遍了中土,连扶桑、南番几乎手是佛教的地盘了。
“军师,咱们能不能拉起一個道场,在辽东汉人之中传教....”
张寻沉默半饷,问道。
“传教?!只怕沒人信啊..”
凌敬苦笑說道。
“那就想办法让别人相信!”
张寻轻轻敲打着桌面,沉吟道。
“這鬼神之說,可是要比仁义道德的儒家道理更容易吸引普罗大众的。军师,你看看這摩尼教,传入中土不過数十年,此时在沿海至少有百万信众!這宗教之力,不可小看啊!”
“军师,咱们得合计合计,也拉起一個宗教的牌面,要不要参考人家佛教,天方教,看看人家是怎么弄的?”
“参考佛教、天方教...”凌大军师心說要怎么参考?剃光头還是带小白帽?
“咱们這個教,也要有组织!”
张寻其实早就想過了。
“群龙无首不行,人家天方教就有一個一教之主,叫什么哈裡发。讲究的是一手经书一手宝剑,用宝剑传播教义!咱们也可以让道教学习学习這点,也要有一個号令天下教徒的头领,一個可以号令天下群道的教团!”
“不是姓张的就是张天师啊...”凌敬听力心裡吐槽道。
而且,這個目标可不低
“只怕他人不服啊...”;凌敬轻声說道。
现在是李唐当世,所以大唐崇道,道教在大唐還是有许多信众的。
你区区一個水贼,想要弄一個号令群道的教派...怕是有些不自量力。
而且,那龙虎山张天师一脉相承,已有千年,和曲阜孔家并列的传世大家族,和张家抢生意...怕是
张寻轻哼一声:‘打到他们服不久行了!’
這样真的能行?!凌敬将信将疑,他毕竟是個儒生,不知道大食人、欧洲人是怎么传教的。
张寻则是自顾自往下說:“我看,咱们這個教派,就叫做天道教,以后要做天下道门的正宗!咱们麾下那些摩尼教徒不是說我是光明神嗎,那我就把他们都吸收进天道教中,参考摩尼教的教义来建立天道!咱们的天道教,首先要有一個号令天下的教团,還要有各级的组织,分为总观、分观、支观!要实行下级服从级,全教服从总观的原则!”
建立個天道教就想要做天下道门正宗,将来還要号令天下群道...這哪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凌敬一皱眉,摇摇头說道:“這样...這样一来,這天道教会不会太强了,将来怕是不容易治理啊。”
這确实是個問題。
宗教太强了,不好控制。
宗教太弱了,又沒办法凝聚民众,也就沒有办法成为殖民扩张的工具——歷史欧洲人的殖民扩张,可不仅仅是靠坚船利炮,還有他们的基督教!
张寻笑着摇头:‘世事总有利弊,有些事情,眼前是利,将来或许是弊。不過是趋利避害而已。现在可不是看将来的时候,只能先看眼前,咱们要的是辽东,就要把辽东汉人都拉到我們的麾下,现在唐朝势大,吾等只能先顾眼前,将来如何,就留待将来吧!’
凌敬深吸一口气。
张寻說的也沒错。
现在是争天下的阶段,而且還不是乱世争天下,而是在唐朝已经一统的时候,想要与唐争锋,可不得无所不用其极嘛!
凌敬虽然觉得,這天道教沒什么必要。但是他也不反对這样的做法。
凌敬抚须說道:“若是辽东汉人都能入天道,自然是好事。只不過,现在還有一件要紧事,需要禀明主公!”
“哦?”
“那便是主公已年越二十,当成家,留后,方可安人心!”
现在张寻麾下已经形成了一個利益团体。
而对于任何一個利益团体来說,有沒有稳定的继承人,是暴涨团体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阶段,流球大都督府一切都系于张寻之,若是张寻有任何意外,這個团体便立刻土崩瓦解——這也是为什么,在歷史,皇帝生不生儿子,是关系到帝国稳定的头等大事。
“军师..吾等现在创业艰险,哪有良女可许配于吾...”
张寻沒想到,到了唐朝了,還要被催婚呢。
“那唐皇之女,不刚好配主公嗎?”
凌敬笑道。
“你說的是长乐公主,李丽质?”
“正是!”凌敬說道,“那唐皇李氏,乃魏国八柱国之后,身份倒也配得主公!”
张寻苦笑。
這种事情,哪能就這么草率,人家愿与不愿還两說呢。
张寻难免也有些现代人的思维
在凌敬离开之后,张寻继续思索自己關於天道教的构想。
凌敬乃是儒生,对于教派之事不太了解。
张寻想了想,向着外面吩咐了一句。
“让杨幼娘来见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