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時間不多了,年紀都大了
長孫無垢的寢宮之中。
“唉。”
李世民坐在牀邊,重重的嘆了一口氣,一副憂愁的模樣,眉頭緊皺。
“陛下,何必這般憂愁呢?”
長孫無垢看着李世民這般樣子,心中也是有些不好受,這幾年,李世民一下子老了好幾歲。
顯然是事情太多,耗費心力。
“唉,這幾個逆子發展的越來越好了,朕愁啊。”
李世民搖了搖頭,伸手抓住了長孫無垢的手,緊緊的握着。
“如今,朕都沒有辦法將他們拿下了。”
“陛下,他們終究是您的孩子,如今在外造反,但也一直都未對您動手。”
“顯然都是對您有孝心的。”
長孫無垢反手握住了李世民的手,柔聲的安慰道。
“有時候看開一些,不是更好麼。”
“看開一點?”
李世民眉頭一皺,隱隱有些怒火:“這羣逆子可是在造反,如何讓朕看開一些。”
“他們這些年不對朕動手,那是因爲他們沒有把握!”
“你可知現在他們發展的有多麼的厲害?”
“恪兒身居蜀地,整個蜀地都已經在他的掌控之中,手握兵權達到五十萬人!”
“蜀地本就善戰,五十萬的軍隊,戰力非凡。”
“前兩年,吐谷渾不斷的對吐蕃動兵,讓這逆子抓住機會。”
“而今,這逆子已經進入吐蕃和吐谷渾的領地不斷擴張,看着趨勢,不出一年,他便可將兩地給掌控在手中!”
“屆時,他蜀地的版圖將擴張的更大。”
“陛下,恪兒至少在爲大唐開疆擴土啊,他有兵力,但並未對國內動手。”
長孫無垢安慰道。
“呵,但他已經發展到了吐蕃和吐谷渾,而今,哪怕捨去蜀地,他也無懼了,朕已經對他沒辦法了。”
李世民搖頭,他只看到了李恪的威脅。
現在的李恪,徹底成了氣候,沒得辦法了。
“還有青雀,這些年,青雀擴張商隊,重商發展,還真給他發展出來了。”
“這逆子訓練水軍,擴張海外,爲經商之人護航。”
“他一年所賺的財富,比朕這五年的稅收都要多上好幾倍!”
李世民眼睛都是紅了:“這些年,他的商業領域擴張到各地,掌控了大唐經濟。”
“朕一旦動他,只怕整個大唐無數店鋪都要關門,甚至於米糧都無人售賣!”
李泰也已經徹底成了氣候。
五年的時間,不斷的發展商業,各種的掙錢,擴張商隊,建立江南商會,幾乎覆蓋了大唐全產業。
各大米糧商都是李泰的人。
一旦李世民對李泰動手,只怕各地糧食都要回縮到江南。
導致整個大唐陷入缺糧的狀態。
李世民這些年不斷的囤積糧食,也無濟於事。
“更不說承乾那逆子了。”
李世民額頭青筋暴漲,更是怒火中燒。
“這逆子更是三面發展,搞出各種的產業,整個幽州城都被其打造成鋼鐵之軀。”
“還新造出什麼水泥地面,一路鋪設,直驅長安。”
“火藥武器更是更新換代,越來越強勁,已經天下無敵。”
“商業版圖更是暗中發展,各類工具層出不窮,賺取大量錢財。”
“整個幽州城百姓受益。”
“這些年來,多少百姓哭着喊着想要去幽州城生活,羨慕幽州城百姓!”
李承乾讓利給百姓,幽州城百姓們的生活是越來越好,已經成爲整個大唐幸福指數最高的地方。
“其還不斷開墾土地,其手下糧倉無數,更是家畜無數。”
“不缺錢,不缺糧,更是武力無雙!”
“這些年,他沒擴張,但四周諸城皆是與其往來頻繁,名義上還是朕的,實際上只要他一聲令下,那些城市也就都開始反叛了。”
“如今大唐看似和平,實際上已經搖搖欲墜。”
李世民眼眸之中閃過道道精光不斷開口。
這些年來,他已經派人監控着李恪李泰還有李承乾的動向。
很顯然。
這三個兒子都是極其的優秀,他們的發展超乎李世民所料。
而今別說三人聯手了,哪怕單對單,李世民能勝都要元氣大傷,也是慘勝。
“呼。”
李世民長長的吐出一口氣,只感覺腦殼一陣的疼痛。
“更不要說這些年來,朝中大臣態度愈發的曖昧。”
“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也漸漸有偏向幽州那邊。”
“你說,朕如何不憂愁呢?”
李承乾三人就好像慢刀子一般,一刀刀的割着李世民的肉。
一開始只是有些難受。
五年過去了,李世民感覺自己已經被割廢了。
想要魚死網破好像都沒有這個能力了。
“而且。”
忽的,李世民面色一肅,低聲喝道。
“時間不多了,青雀和恪兒還不好說,但是承乾這逆子只怕要忍不住了。”
“啊?”
長孫無垢一愣,眨了眨眼睛,疑惑的看着李世民。
李承乾怎麼會時間不多忍不住了。
見到長孫無垢疑惑,李世民無奈的搖了搖頭,解釋道。
“父皇的離世,給那逆子點醒了一些事情。”
“前兩年這逆子還在不斷髮展民生,在父皇離世之後,開始不斷的招兵買馬。”
“他還年輕,但他身邊的人卻不年輕了。”
“例如秦瓊,杜如晦等,年紀都大了,他可以拖下去,但秦瓊他們拖不下去了。”
“更不要說,還有一個在長安城等着的李靖。”
李世民眼睛微眯,他看的非常清楚。
李靖只怕已經是蠢蠢欲動了。
年紀大了,這羣人不能再等待下去了,李靖還好說,他畢竟明面上沒有造反。
但秦瓊等人造反這麼多年了,再等下去,都要老死了,那造反還有什麼意義。
聞言。
長孫無垢的面色也是嚴肅了起來,頗爲凝重的看着李世民。
“陛下,您的意思,將有一場大戰要發生了?”
“不錯。”
李世民重重的點頭:“大唐即將迎來一場大戰,屆時一切的和平都將會被打破。”
“那逆子不傻,只怕會兩面進攻。”
“一面對長安城動手,一面對江南動手,以他的武力應當是足夠了。”
“唉,江南之地,青雀抵不過,只怕會退居海外,這些年他應當是跟恪兒一般謀好了後路。”
“而朕,無路可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