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956章 后记(八)

作者:张围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小說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網站可能导致內容显示乱序,請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網站,感谢您的支持

  裴炎虽不是骊山学子,但他身为太府寺少卿還是走了一趟河西走廊,亲自去看河西走廊的水土。

  现在的大唐官吏讲究务实,讲求实效。

  以岑文本,许敬宗为核心的朝中骨干来主持大局。

  张大安,郭正一,李义府等后起之秀为朝堂主力,大唐的朝政迎来了新的风气。

  敢于探寻,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一次次地冲击着如今的這片大地。

  正乾三年,夏季的早晨,张清清一早就带着安全帽与工匠们前往长安城了,她继续修缮皇宫。

  李世民与张阳来到骊山的车站。

  今天车站有重兵把守,显得空旷又安静。

  李世民年過五十五岁,此刻双手背负走路還是很精神,他看着眼前這個庞然大物,颔首道:“這就是火车嗎?”

  张阳站在一旁摇着手中的蒲扇,“嗯,喜歡嗎?”

  李世民摇头道:“不喜歡,這东西又不是活物,冰冰冷冷的。”

  說罢,這位当年的天可汗迈步走入车箱之中。

  這一趟列车是去洛阳的,這也是天可汗第一次坐火车,李泰也连忙跟上。

  之后秦琼,尉迟恭,李靖也走入车厢中。

  越来越多的士卒与将士们也走入了车厢中。

  随着车头的噪音越来越大,响起一声汽笛声,這辆火车终于开始行驶了。

  一开始火车动得很慢。

  過了好一会儿,火车的速度便慢慢上来了。

  在车头的两侧,有蒸汽机不断喷出来,车头上方的烟囱也正冒着烟。

  李世民看着车厢外的景色不断后退,脸上终于有了笑颜,低声道:“這就是骊山铸造的力量嗎?”

  李泰解释道:“父皇,以后带着大军去洛阳就可以方便很多。”

  车速越来越快,吹得這位天可汗的须发随风而动。

  李世民喜歡站在窗前,感受着迎面吹来的风,衣衫正在猎猎作响。

  关中所种的树木也越来越多了,关中八百裡秦川的大平原十分适合铺设铁路。

  从清晨时分出发,到了途经潼关车站已经是晌午。

  本来火车要在潼关就要停靠的。

  但這一次是天可汗的特别行程,径直過了潼关也沒有停留。

  为了父皇這一次的行程,李泰昨日就已经准备好了,這一次行程不会在中途停下。

  只是半日就能从骊山到潼关,李世民感慨道:“以往行军打仗可沒有這么顺畅。”

  火车一路驶出潼关,前往洛阳。

  汽笛声响彻四野,它像是一头咆哮的野兽,一路朝着洛阳奔去。

  洛阳的车站是去年修缮好的,就在洛阳城西面三裡处。

  一直到了夜裡,火车终于在洛阳边上停下了。

  李世民走下了火车,看着這座洛阳城,目光落在了远处的运河上,颔首点头道:“当年行军为了到洛阳,最快也要半月,现在只要一天一夜就能达到了。”

  张阳解释道:“這就是工业的力量。”

  李泰看着看着不远处的时钟,一共用了九個时辰。

  现在的火车的车头需要降温,等着火车掉头過来就能够回去了。

  张阳与李泰陪着李世民走入了洛阳城,现在的洛阳依旧是中原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随着关中的发展,以及各项货物的井喷。

  這裡是又是东出潼关,前往中原各地的重要枢纽。

  火车通往這裡之后,洛阳也开始繁华了起来。

  李世民命秦琼拿出来当年的行军打仗的老地圖,這位天可汗与老将军低声說着话,他们在丈量沿途经過了多少個郡县,与之当年行军相比又节省了多少時間。

  有关中的货物从洛阳走出去,也有中原各地的货物进入洛阳。

  如今的洛阳也成了一座人口百万的大城。

  最后這些老将军们得出了结论,火车不像战马,战马需要休息,人也需要休息。

  而且火车铺设的路线是骊山通往洛阳最近的路线。

  因此,节省的時間也是大量的。

  等火车收转向好之后,再用冷水泼火车的头令其散热。

  李世民问道:“這是在做什么?”

  张阳回道:“蒸汽机的温度很高,车头需要降温,而且现在是酷暑,要放在平时火车到了潼关過了崤山要停三個车站,這一趟是直达,火车的负担挺大的。”

  看着一群工人正在检修,看看火车内部的负荷如何,有什么零件需要更换的。

  此刻工人们的手套都黑乎乎的,正一头大汗地在火车头忙碌着。

  等忙碌完,這些工人也会走入车站的食堂用饭,他们有說有笑坐在一起,聊着女人,聊着别人家的孩子。

  李世民点头道:“铁路有多少這样的工人?”

  李泰解释道:“人数不多,因为现在车站的站点也就五個,长安一個,潼关一個,崤山一個,還有左辅与骊山。”

  “铁路依靠车站而生,车站就是一個個的行军中转地。”李世民颔首问道:“药师?”

  李靖回道:“末将在。”

  李世民又道:“這样的布置难道沒有药师的指点嗎?”

  李靖皱眉道:“确实暗合兵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车站就是铁路的沿线,火车随时可以停下来补给。

  真要說从来沒有给骊山的铁路建造出谋划策?李靖觉得這多少有些解释不清了。

  不好解释,也不好辩解,李靖沉默了。

  李世民抚须又问道:“骊山依靠這個铁路赚了多少钱?”

  张阳道:“勉强收支平衡。”

  “沒有赚钱,难道一直在赔本嗎?”

  “您不知道,這铁路的运维成本很高,光是铸铁這一项,就是巨大的负担,本来想要朝中来运营铁路沿线的车站建设,但朝中那些人拿出来的方略不合适现在的骊山理念。”

  “所以现在的从铁路运维到车站建设一直都是骊山自己在做,先前的投入少說也有二十万贯,至今沒有见到本钱回来,目前也只是收支平衡。”

  李世民颔首道:“朕听說你们骊山从来不会做亏本的买卖,你不用在朕面前這般装可怜。”

  张阳摇扇子的动作又快了不少,“陛下是什么意思?”

  李世民笑道:“這些年朕也在骊山,看過你们的卷册,光說铁路一项你们骊山确实是亏本的,但铁路带动货物流转的利益越是巨大的,三千石的货物要放在以往,要等三五個月才能出关。”

  “有了铁路之后,只要三五天,货物流转得更快,长安城各县囤积的货物其价值少說六十万贯,各县生产的货物其中两成给骊山,光是這一项,你骊山的本钱就已赚回来了。”

  “陛下,你是上了年纪越来越精明。”张阳啧舌道:“果然是小看您老人家了。”

  李世民会意一笑,“货物周转得快,银钱流动也快了,回拢的本钱也更多了,你是装着委屈,心裡比谁都明白铁路的利益有多大。”

  李泰心中为姐夫抱不平,其实這账不能這么算,不能动东墙的盈利与弥补西墙的亏空,這不是一回事。

  看姐夫不解释,李泰也不想解释了。

  洛阳城已经开始了宵禁,子夜时分街道上就沒有人了。

  张阳陪着李世民与一众朝中老将们,来洛阳吃了一顿宵夜,便打算回骊山。

  尉迟恭感慨道:“往后可以住在长安城,去洛阳当值,在长安用了早上的饭食,再去洛阳,在洛阳吃了晚饭,再回长安城。”

  “哈哈哈!再也不用经受行军劳顿。”

  秦琼对這番话十分认同,又道:“往后還可以北上幽州,骊山這么有钱,再铺设一條铁路去幽州也不是不行。”

  李靖笑道:“将长安城,洛阳,幽州,三地连成一片,便可少许多祸患。”

  几位老将军开始畅谈铁路对军事的用途。

  众人三三两两走回了火车的车厢中。

  其实這位年迈的天可汗与诸多老将军都想要再一次出兵打仗,至少让他们晚年再策马奔腾一次。

  但晚年的诸多毛病又一次次警告他们,现在老迈的身体,再也不能练兵打仗了。

  夏夜很宁静,火车的汽笛声又一次响彻空旷的四野。

  火车再一次行驶。

  明明是深夜,应该很困才对。

  李世民的目光看着這夜空笼罩下的苍茫大地,显得十分的宁静,眼神中带着些许光芒。

  好似回到了当初征战沙场平定中原的时候。

  等到天完全亮了,火车的速度放慢了,又一次到了潼关的车站。

  晌午时分终于到了骊山。

  這辆火车被换下,如此长途的奔波之后,它需要检修,骊山還有另外的火车,可以维持日常的运输。

  如今火车的运送以及整体运维還是阎立本在负责。

  张阳扶着李世民走入骊山东南处的小行宫中,這位天可汗心满意足地睡下了。

  放轻脚步走出小行宫,张阳伸了一個懒腰,困倦過了头,就不再困了。

  回到家裡的时候,李玥正安静地整理着书卷,她明媚地笑道:“夫君回来啦。”

  张阳疲倦地坐下,灌下一口茶水,“你父皇近日越来越喜歡折腾了,是不是上了年纪的人就這样,对什么事都好奇,拉着這么多人,要坐一回火车。”

  李玥拿過夫君的外衣,又道:“這样也挺好的,父皇一直不服老,人不能总是活在過去的。”

  大唐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对新事物,新学问的理解能力也很强。

  家裡很宁静,张阳坐在椅子上闭目休养着。

  李玥按着夫君的肩膀,就像是小时候一样,不知不觉便睡着了。

  张阳觉得自己病了,只有在家裡的时候才能睡得着,只有在家裡才能觉得安心。

  走下山,离开了家便觉得焦躁难安。

  也不知道在焦躁什么,总觉得现在的关中建设還不够。

  因此,骊山拒绝了外界的书信,也拒绝了外界的消息。

  当初想要将整座骊山装满了电灯,让這裡這座山更加美丽。

  想法是好的,但要落实下来,才发现沒有足够的电力這還是痴心妄想。

  又是一年的秋季,秋雨淅淅沥沥落在关中大地。

  张阳走到山腰处,這裡种着三五棵苹果树,還有两棵橄榄树。

  摘下一颗苹果,张阳咬了一口,便眉头紧锁,果子不大只有鸭蛋大小。

  這果子還是和当年一样,不甜還很酸。

  勉强可以入口。

  一头小熊猫扭着肥硕的身子走来,骊山的竹子越来越多了,熊猫在骊山长得也越来越好。

  它黑溜溜的黑珠子看着這個高大的人,爪子扒着便往這個人身上爬。

  爬了好一会儿,便抱着這個人的脖子休息着。

  张阳将吃了一半的苹果递给它,這熊猫张嘴便嚼了起来,连果核都吃下了下去。

  张心安快步跑来,他找到了脖子上挂着一只熊猫的爹爹,“爹!皇帝下了旨意,让太子去坊间耕作。”

  张阳早就忘了,李承乾什么时候立下了這個规矩的。

  张心安又道:“太子說想来骊山,姐姐還沒答应,让孩儿来问问爹爹。”

  张阳将挂在脖子上的熊猫抓下来,抱在怀裡,熊猫眼珠子看着四下,一动不动地。

  思量了好一会儿,叹息一声,回道:“骊山挺忙的,让李象换個地方。”

  张心安现在也十二岁了,他正是最玩闹的年纪,不過他在骊山有自己的玩伴。

  李泰的儿子,整天跟着他到处跑。

  “爹爹,那要让太子李象去哪裡?”

  “让皇帝的儿子去河西走廊,种树看守林场。”张阳放下了怀中的熊猫。

  它跑向了林中。

  张阳又道:“建设西北是一個艰巨的任务,如果這個任务能够刻在将来储君的志向裡,那多半也是一件好事。”

  “孩儿明白了。”

  “還来得及,现在的河西走廊水草依旧丰沛,黄土高坡還沒有這么荒凉,从现在起,来得及的。”

  之后的话语,张心安就沒有听到了,這孩子总是毛毛躁躁的,话听不完就要跑开。

  媳妇将家裡的孩子教得很好,其实心安也很聪慧,他要是能够再多点耐心就更好。

  林子中,又走出一头体型硕大的熊。

  看着熊大,低声道:“你這头熊也一大把年纪了,怎么?還想和我打架?”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