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使命完成,大航海開啓(全書完)

作者:落葉凋謝
“臣等拜見至尊,恭賀至尊凱旋而歸……”

  於文武百官前,李瑄停止車駕。

  “衆卿不必多禮。”

  李瑄緩緩說道,聲音更有磁性。

  一次遠征,用五年時間,人生又有幾個五年?

  一如既往,文武大臣迎接他的時候,不問政事。

  他最先慰問退休的宰相裴遵慶,因爲裴遵慶更年長。

  爲國家操勞的宰相,這些開啓乾元盛世的宰相,值得被優待。

  李瑄給予他們足夠的榮譽,將他們一生的各種事跡記於史冊。

  纔會使後來者更重視聲譽,約束自身,爲國爲民。

  忠於社稷,而非忠於君王。

  這不僅是李瑄造反時說的話,當皇帝以後,也時常掛在嘴邊。

  只要皇帝英明神武,不爲所欲爲。皇帝和社稷就會融爲一體。

  反之,皇帝和社稷就會分開,朝野會區別對待。

  像是先秦時期的孔子、孟子一般,從道不從君。

  國家是開明的,會有百家爭鳴。

  工業革命之前,東方也一定是黎明的。

  “閣老身體如何?”

  李瑄握着裴遵慶的手說道。

  看裴遵慶紅光滿面,神采奕奕。

  他也羨慕裴遵慶有好的身體。

  “老臣好得很,謝至尊關懷。”

  裴遵慶向李瑄回答道。

  他出生在國家最動盪的時期,目睹了大唐的大起大落。

  然後大落大起。

  他有幸能在乾元年間擔任宰相,輔佐堯舜一樣的君主。

  有碗清粥就是太平盛世。

  這是一種謬論。

  以前的開元盛世他以爲是王朝的巔峯,和至尊的理念比較,開元也僅此而已。

  隨後,李瑄也一一過問劉晏、顏真卿、楊綰等。

  再纔是李泌、路嗣恭等現任宰相。

  “朕不在長安之時,全靠諸卿勞心勞力,使得天下無虞,百姓安居樂業……”

  最後,李瑄又向文武百官說道。

  他離開長安的時候,爲大唐打下根基,用超越時空的目光,任用賢明的宰相。

  使他可以去做許多事情。

  “臣等職責所在……”

  文武百官不敢居功。

  一番慰問後,李瑄吩咐起駕回宮。

  一路上,李瑄不斷地向迎接他的老百姓招手……

  朱雀大街,煥然一新,花開滿城。

  坊市制度取消以後,正式開始推倒坊牆。

  如有必要,李瑄會將在城外設立新的坊市、街區。

  長安城雖大,但限制住長安的發展。

  回到宮中,李瑄吩咐宰相,各司其職。

  七日之後,再進行朝會。

  李瑄要探望父親,陪伴妻子女兒。

  已經五年未上朝,也不差這幾天。

  李瑄一入太極宮,就到武德殿中探望李適之。

  李適之雖然還沒臥病在牀,但年過七旬的他身體每況愈下。

  可能是年輕時喝酒太多的緣故。

  作爲飲中八仙之一的李適之,沒有人能勸住他飲酒。

  正如李白的詩: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父親……”

  再見李適之的時候,李瑄沒有行禮,只是快步上前,抱住李適之。

  “七郎是做大事的人,不必兒女情長。”

  李適之雖然如此說,但他輕輕地拍了拍李瑄的後背,喜悅之色,溢於言表。

  一別五年多。

  去年病重的時候,他還以爲再也見不到七郎了。

  他的七郎光復了先祖的基業,他也因此富貴至極。

  能再見到七郎,他死而無憾了。

  “父親身體現在如何?”

  一番感懷後,李瑄向李適之詢道。

  “爲父好得很,不用爲爲父的身體操心。老了以後,哪會沒有些小病呢!”

  李適之見到李瑄後,精氣神好了不少。

  生老病死,他已經看開。

  “如此便好!”

  李瑄知道李適之是在安慰他。

  “如果父親覺得長安沒意思,過段時間,孩兒可以陪伴父親到洛陽走走……兩京古道的水泥路已經修通,坐在車上,不覺得顛簸。”

  李瑄與李適之在椅子前坐下後說道。

  李適之曾擔任河南尹,李瑄出征前,還說要去洛陽看看。

  而且李適之在洛陽還有幾個老朋友。

  爲不添麻煩,李瑄出征後,李適之一直在長安。

  “七郎還是要以國事爲重。我一老朽,在長安就行了。”

  李適之搖了搖頭。

  他不願意再因這種小事,去麻煩到日理萬機的七郎。

  “如果父親有心願,不去實現,這不是孝子,也不能去做天下的表率。”

  李瑄覺得這沒什麼。

  “天子之孝,異於匹夫。七郎爲國爲民,這就是最大的孝道。”

  李適之有自己的理由。

  “也罷!”

  李瑄不再多說。

  但心裏已有決定。

  隨着長安人口越來越多,糧食壓力非常大。

  在沒有化肥的時代,關中平原水土流失後,不足以養活數百萬人。

  這十幾年間,加強外地遷徙人口,長安府人口暴漲一倍。

  陝西省人口也多了百分之三十。

  兩京古道運輸糧食的車輛,不絕於路。

  以前李隆基先後五次,長達十年的時間到洛陽“就食”。

  恐怕要不了多久,這種事情就會出現在李瑄的頭上。

  所以,李瑄一定會到洛陽執政。

  最重要的是,李瑄要在中原地區,開始計劃籌備工業革命。

  利用淮南、江南、錢塘、河南、齊魯、河北等地的人力物力,展開一系列部署。

  而將這些人力物力,全部調到長安,太浪費資源。

  太平盛世,天子居於天中。

  相比於都護府,漢地二十四省中最核心的九省只要進入工業革命,西方的都護府便會被牢牢控制。

  李瑄不可能本末倒置,先去發展西面。

  “父親,隨兒臣到紫薇殿,我們一家相聚就餐。”

  李瑄與李適之說一會話後,迎李適之到紫薇殿。

  “好……”

  李適之沒有拒絕。

  紫薇殿,李奕、李淞拜見李適之的時候,李瑄也與妻子們闊別重逢。

  也算老夫老妻,充滿真誠。

  李瑄治家有道,身爲君王,家庭卻沒有鬥爭的風氣。

  李瑄感謝她們操勞宮中之事。裴靈溪等女也道夫君萬里遠征的時候更辛苦。

  在就餐的時候,裴靈溪提起李奕的婚事。

  太子到這個年紀還未結婚,也算是獨一份。

  主要是此次遠征的時間太長。

  李瑄卻是讓李奕和李淞,這段時間多與京城的少女們聚會,只要是他們心儀的女子,不論是什麼身份,只要品德無缺,都可以被定爲太子妃、王妃。

  裴靈溪沒有說什麼,畢竟他和李瑄也是因爲一場意外的邂逅所相識。

  至今留下無比美好。

  李適之也想看到李奕和李淞結婚,生個大胖小子讓他抱一下。

  至於李瑄的女兒李蓁蓁,聽說已經心有所屬,問她的時候,她面色羞紅。

  還是霜兒告訴李瑄,李蓁蓁與一名叫做韋皋的長安人相戀。

  韋皋出自京兆韋氏,大李蓁蓁三歲。

  李蓁蓁看上韋皋,是覺得韋皋和其他讀書人不同。

  父親不在長安,她當然不能結婚,一直拖到現在,都成大姑娘了。

  李瑄一聽是韋皋,見女兒歡喜,當即同意這門親事,約定今年八月儘早成親。

  李瑄記得韋皋文武雙全,非常具有才能。歷史上的韋皋被傳是“諸葛亮轉世”,品德可見一斑。

  一家人其樂融融,結束今日的就餐。

  翌日,李瑄又將兄長、侄子們叫過來聚會。

  七日已過,朝會開始。

  李瑄第一件事,就是令薛錯、羅興、裴瓔等將領,分批次安排遠征的禁軍休長假三個月,如家在遠方,允許騎馬回家,視路程遠近,休假半年至一年。

  傷殘的禁軍士卒已先一步乘車回長安。

  還有戰死的士卒,將在終南山下爲士卒立衣冠冢。

  評定爲烈士,家人得到優待、獎勵。

  若有後代,則無條件就讀至各省的大學。

  兵部也要對其餘戰死、傷殘士卒做出安排。

  務必將撫卹、獎勵發放到每一戶人家手中。

  地方行省,必須全力配合國家對傷亡士卒的政策。

  如果發展不達標,或玩忽職守的情況,直接考覈巡撫。

  若出現貪腐撫卹的情況,從下往上開始追責,定斬不饒。

  對此次西征的胡人部落,也發放絲綢、茶葉、新工業品、手工製品爲獎勵。

  而後,李瑄又說出關於新增六個大都護府的治理。

  利用俘虜,修建道路。

  關於礦產的開發,商貿、工坊的建設。

  堅定不移地主持改革。

  李泌也向李瑄彙報軍政事務。

  辛雲京於乾元十載的時候,渡過海峽,登陸流求島,征服島上的部落,設立官署。

  李瑄將之改名爲琉球郡,由福建省管轄。

  在雲南都護府,閣羅鳳不辱使命,在唐軍的配合下,於去年冬天,到達李瑄指定的“大洋”。

  沿途山林中的部落,要麼遷徙,要麼被征服。

  雲南都護府大擴張。

  李瑄獎勵閣羅鳳蜀錦千匹,金幣一萬,銀幣十萬。

  新徵服的地方,要加大掌控力度。

  李瑄希望在大航海的時候,印度洋上有停靠的港灣。

  這一次朝會,李瑄向第五琦詢問關於金幣、銀幣的儲量。

  早在八年前,金幣、銀幣樣本已經問世。

  李瑄在南巡的時候,還將一枚金幣送給淮陰擺渡人。

  中央銀行,佈局八年。

  李瑄又讓第五琦兼任商部尚書,參知政事。

  代表在第五琦的任期內,一定會將金幣、銀幣流通於世。

  第五琦啓奏李瑄,大、小兩種金幣;大、中、小三種銀幣,已經堆積滿倉庫。

  哪怕十幾年來貿易繁華,哪怕李瑄東征西討,解決數以萬計的黃金、白銀。

  但因爲大量儲存金銀幣,國家倉庫中的黃金、白銀儲量越來越少。

  李瑄暫時不擔心黃金、白銀儲量。

  他要求從八月一日起,逐步從兩京開始,向各地銀行運輸金幣、銀幣。

  明確估算多少銅錢能換得一枚小銀幣。

  同時,用新錢“乾元通寶”,逐步取代“開元通寶”。

  畢竟開元通寶實施一百多年,有太多劣幣。

  大唐民間、商貿上,許多都是以絲綢來當硬通貨交易,甚至以物換物。

  這是對貨幣的不自信。

  貨幣改革,也勢在必行。

  李瑄讓第五琦主持,穩健施放。

  其他宰相也要留心各地的糧食價格。

  大唐佔領大食的金礦銀礦,得到無數第爾汗。

  後續會有黃金白銀,從西方運輸到長安。

  大食帝國的金銀幣,也直接熔掉,成爲大唐的貨幣。

  與各國的商貿,皆採用黃金、白銀這種硬通貨。

  另外,明年一月,中樞暫時遷至洛陽。

  文武百官到洛陽處理公務。

  李瑄要在智慧宮中,繼續講解各種先進的知識,推動國家的發展。

  李瑄又向文武百官介紹未來二十年的重心。

  修橋鋪路,興修水利,要繼續實施。

  培養、培育新型農作物,因地制宜,普及蔬菜、水果,這是千年大計。

  遷徙漢民置於西域,要源源不斷,用更高的福利,使青壯年去“西部大開發”,使讀書人前往地中海傳道。

  只要有讀書人在新建立的六個大都護府教書五年,便可走捷徑,成爲九品官吏,或回中原地區,成爲一個學校的校長。

  大唐鼓勵波斯、兩河流域漢人男子,娶異族女子。

  特別是士兵。

  這是安家落戶最快的方法。對任何娶異族女子的漢人士卒、百姓,都會有一定額外獎勵。

  李瑄相信,必然會有異族女子,願意嫁給漢人。

  對金銀銅鐵等有色金屬的探索,不能停止。

  對煤、石油的發掘,要用到實處。

  李瑄希望有漢人學者能從石油中發掘奧祕。

  畢竟後世的石油化工,幾乎將生活所需全部覆蓋。

  加大對火炮、火槍的投入。

  任何對火器的發展有建樹的匠人,都會得到李瑄的接見。

  李瑄又增加“神龍勳章”和“牡丹勳章”。

  神龍勳章是對發明者最高榮譽獎項。

  牡丹勳章是對行業一流人才的嘉獎。

  有計劃地培育養雞鴨牛豬羊等牲畜的專家。

  希望能讓這些牲畜在更多農民家中出現。

  大勢剛開始,不求頓頓有肉,但逢年過年一定要開一次葷。

  要依次推進商品、工業品的流入,增大商品效率、降低成本。

  慈幼堂、濟生堂的投資要越來越多。

  對貪污腐敗、以權謀私的官吏持續打擊,一有發展,絕不姑息。

  逐步禁止奴婢市場的交易。

  官吏以身作則,僱傭人爲主,任何擁有奴婢的官吏,在年終考覈上,先扣除五分。

  李瑄要用二十年時間,瓦解賤籍制度。

  當然,李瑄也知道百姓安居樂業,沒有人會賣兒鬻女。

  乾元這十幾年,奴婢買賣幾乎不存在。

  通告郡縣,禁止重男輕女。由村長監督,任何生育孩童後,溺死孩童的父母,將會被定罪。

  如果無力養育,或不想養育,將孩童交給慈幼堂。

  李瑄鼓勵郡縣,發展屬於家鄉的特色。

  發展國有工廠的同時,對商人加強管理……

  計劃籌備更多水泥路等等……

  ……

  宰相和文武官吏明白至尊是在指引未來之路。

  他們將至尊的話,謹記於心。

  特別是有宰相之志的官吏,紛紛在捉摸李瑄的政策,希望在下一次換屆之時,位極人臣。

  ……

  九月,李瑄的女兒李蓁蓁婚禮結束後,李瑄又一次接見大唐的發明家們。

  這一次,李瑄看到溫度計、類似於鐘錶的計時器、望遠鏡等。

  雖然非常粗糙,但李瑄很欣慰。

  他給予發明者爵位,並頒發牡丹勳章,鼓勵他們再接再厲。

  乾元十五載一月。

  李泌連任首席宰相,段秀實、路嗣恭、張鎬罷相。

  李瑄又讓楊炎、蕭昕、韋陟拜相。

  天策府也開始輪換。

  大唐的中樞,正式向洛陽遷移。

  李瑄也如願帶着李適之到達洛陽。

  李瑄計劃在洛陽周邊建立城郊和街道。

  圍繞着伊水,在不擴大城池的情況下,加大洛陽的規模。

  因爲李瑄明白,一旦天子到達洛陽執政,洛陽會如長安一樣,短時間涌來大量人口。

  乾元十五載春天,李奕和李淞,先後在洛陽完婚。

  李奕娶的是大家閨秀,李淞看上的是一個七品小官的女兒。

  李瑄也隨他心意。

  花開花落,冬去春來。

  轉眼間,時間進入乾元十八載。

  這一年,李瑄下令更改西方六大都護府地名、山川菏澤的名字。

  賜當地一百三十二個輔佐大唐有功的家族爲“李”。

  賜葛邏祿、突騎施、契丹、室韋、回紇等四十九部族爲“李”。

  以國姓之,更因天可汗尊貴。

  同時,李瑄以大唐所在地,西方人口中的亞細亞爲“中洲”。

  寓意天下中心,華夏所在。

  更改歐羅巴洲爲“西極洲”,爲西方世界。

  更改歷史上的非洲爲“炎洲”,因爲那裏有無法逾越的大沙漠,乾旱且乾燥。

  未發掘的大陸,和四大洋今後再命名。

  也是這一年,最原始的蒸汽機被智慧宮發明出來。

  但李瑄不滿意這種蒸汽機,因爲效率較低,且適用性差。

  李瑄道明蒸汽機的原理和適用性。

  承諾誰能改良蒸汽機,將封以侯爵,賜予神龍勳章。

  智慧宮中,無數天才趨之若鶩。

  乾元十八載秋,李瑄令太子監國,離開洛陽,向東面的齊魯省巡視。

  隨行的有燕王,還有從地中海調回的馬燧,李瑄的駙馬韋皋。

  在蓬萊的港口,有五艘龐大的帆船,正是爲馬燧準備。

  此五艘帆船,分別爲泰山號、嵩山號、華山號、衡山號、恆山號。

  李瑄任命馬燧爲大航海使,韋皋爲大航海副使。

  指南針、星盤、望遠鏡、象限儀、航海圖等一應俱全。

  只是航海圖非常粗糙,具體還需要馬燧去探索。

  隨行的人員中,有攜帶強弩、火槍、火炮的禁軍士卒。

  有醫生、廚師、雜役、海洋學家、天文學家等等,各種藥品、工具一應俱全。

  衣服等生活用品、收集淡水的器具、糧食、糖果、罐頭、肉乾、燈具、燃料等,也準備齊全。

  計劃到達南海的時候,還會補充。

  馬燧的線路是從蓬萊南下,途徑江南、錢塘、福建、南海,然後過馬六甲海峽,到印度洋,途徑大唐的領地波斯,向炎州大陸、好望角這條路線……

  世界是圓的,他會從另一面回來。

  也可能會發現新大陸。

  這遠超於一場征程,李瑄在航行前,大擺筵席,慰問每一個大航海人員,哪怕是一個伙伕,都會得到關懷和祝福。

  每一個船員,都頒發一枚純金的“大航海勳章”,這勳章只此一回,以後不會再有。

  李瑄希望他們能一個不少地平安歸來。

  乾元十八載,十二月,十五日,清晨。

  這是歷史性的時刻。

  薄霧瀰漫,蓬萊仙嶼仿若披綺。港灣內,精緻的帆船待發,船桅直指雲霄,白帆烈烈欲乘風破霧。

  李瑄專門龍袍加身,冕旒垂珠,身姿挺拔卓然而立,威嚴肅穆之氣仿若令天地噤聲,身後衆臣侍立,皆斂息屏氣。

  馬燧、韋皋領隊在前,一衆船員身着棉衣卻精神抖擻,整齊一拜,山呼萬歲。

  李瑄目光掃過,眼中既有對未知探索的期許,又有對遠行衆人的關切,微微擡手,示意平身。

  海風漸起,撩動李瑄的龍袍,似在催促啓航。

  “卿等此去,身負開拓之重任,當懷無畏之心,探滄海之極,將更多農作物帶回長安,讓世人瞭解更廣闊的世界……朕望卿等平安歸來,與朕同飲……”

  李瑄聲若洪鐘,字字擲地有聲,於海浪喧囂間清晰入耳。

  “臣等必竭盡所能,不負聖恩,定當衝破險阻,帶來收穫,使大唐威德遠播!”

  馬燧代表船員們說道。

  再行一禮後,轉身登船,號令既出,船隊解纜啓航。

  李瑄再擡手!

  一時間,岸邊鼓角齊鳴,螺號長吹。

  船槳划動碧海,水花翻涌如雪,帆影漸行漸遠,隱沒於浩渺煙波……

  李瑄在海岸邊,目睹他們消失無蹤,纔回過神來。

  “淞兒……”

  李瑄對旁邊穩重一些的李淞喊道。

  “父皇……”

  李淞向李瑄拱手。

  “海對面有一個國家,他們的國王自稱天皇,這是藐視大唐。那裏的民族曾與大唐有過戰鬥,白江口一役後,方纔服從。但他們畏威而不畏得,你率領北海水軍和神機營,越過重洋去將所謂的天皇擒住,讓那裏成爲大唐的領土。”

  李瑄將攻擊島國的任務,交給李淞。

  大唐在北海有數十艘炮艦,數百艘海船。

  北海都督府的水師成立近二十年,等的就是這一刻。

  “兒臣遵旨……”

  李淞興奮地說道,父親終於讓他打仗了,他等這一刻等了好久。

  李瑄笑了笑,他會令參謀和將領輔助李淞。

  在這個時代,島國不足爲慮。

  他只是擔憂剛出發的馬燧和韋皋,他們將面對無邊風浪,困難重重。

  大唐要九天攬月,必須要走這一步。

  今後李瑄會在發展國家的同時,等待馬燧和韋皋凱旋歸來!

  等到那一天到來,等到蒸汽機改良,等到大唐的火槍更凌厲,等到大唐的大炮射程更遠,等到鐵軌鋪設,還有“嗚嗚”的笛聲……

  這個世界,沒有什麼能擋住大唐的腳步。

  李瑄最初的使命已經完成,大航海,是新徵程的開始……

  (全書完!)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