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出征(三)

作者:自由的凡人
自從超額完成了李大帝的任務後,李大帝終於同意徐凡的出戰請求。但是卻不準徐凡到正面戰場去,只是作爲行軍長史作爲負責糧草、傷員、出謀劃策等的後勤雜務。

  徐凡也很高興,按照他本來的想法就是想去見識見識古代的戰場到底是什麼樣的,體會一下那種風起雲涌,波瀾壯闊的宏大的戰爭場面。如果是讓他去上陣殺敵,估計打死他都不一定會去,因爲那跟送死沒什麼區別。前後兩世活了還不到三十歲,他可不想將小命就直接丟在戰場了。

  後來,李繼策帶着他去了幾趟軍營,體驗了一下軍營的生活,觀看了幾次所謂的軍演,徐凡慢慢的就有了自己的想法。

  唐代的兵制實行府兵制度,最重要的特點是兵農合一。府兵平時爲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連同行軍打仗的裝備都是自備的,然後由全國各地負責訓練的折衝府組織、選拔。當時府兵的社會地位比較高,百姓家裏一家出一個府兵,府兵全家可以免除賦役,是真正的“一人當兵,全家光榮”。但是造成的結果是,因爲不是常年在一起訓練,府兵的默契和相互之間的磨合不夠,加上府兵自備的兵器參差不齊而影響戰力。到李大帝時期,府兵制因爲均田制執行的比較徹底,加上撫卹較爲豐厚,府兵的單兵戰鬥力很強,敢打敢拼,也敢於犧牲,但是相較於後世的募兵制,還是缺少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整體戰力。

  徐凡依據唐朝府兵的優點,想出了在府兵制的基礎上將部分身強力壯但頭腦靈活的府兵改爲募兵,組建特種兵的想法,將其歸於自己下屬的“輔兵”。因爲作爲行軍長史,徐凡需要有自己率領的輔兵,主要是運糧隊、救護兵等。他初步的想法是下設特種偵察營、特種狙擊營、陌刀營、長槊營、親衛營以及防護營、醫療隊、軍紀執法隊、特種兵備研究院等。並將後世能接觸的特種兵的訓練方法經過修改制訂了訓練大綱,其中突出強調了紀律和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並且附帶體能訓練方法、戰鬥技能訓練方法、機動技能訓練方法,滲透技能訓練方法以及偵查諜報技能訓練方法,最後更是附帶了幾十種特種兵備的圖紙以及醫療救護的想法。

  但是他自己沒有任何的帶兵經驗,於是就跟這幾個國公家的“太子黨”商量了一下。結果引起了幾個“太子黨”特別是有夠帶兵經驗的李繼策、李業嗣等人的陣陣讚歎,紛紛願意加入其中,也就有了之前在酒樓慶祝時籌備的一幕。

  但是幾個國公雖然也爲徐凡的訓練大綱中的新奇想法連連讚歎,但是涉及兵制,幾個國公都是既不贊同也不反對,最後要看李大帝的看法。

  沒辦法,徐凡只得做了幾件特種兵備覲見李大帝,向其展示了特種兵的訓練方法以及特種兵器的好處,並且以自己出錢置辦所需的裝備換取了李大帝同意作爲試驗兵種的要求。反正還是那些士兵,徐凡出錢置辦兵備,李大帝又不損失什麼。如果他們幾個人練好了兵,最後還是歸自己,他當然不反對。還樂呵呵的給了徐凡3600人的編制,並且開了綠燈,允許他在兵部挑選府兵、在太醫院挑選太醫和在工部挑選工匠組建特種兵備研究院。

  軍隊組建完畢後,徐凡就讓李繼策他們帶着開到了早已選好的這處訓練基地進行訓練,而徐凡還得組建特種兵備研究院,製作兵器,然後源源不斷的往基地運送。

  廢話不多說,還是接到正處。徐凡他們被接到訓練基地後,進入了中軍帳。

  “火狐,你這次又帶來了什麼好東西啊?”剛一入座,秦懷玉就迫不及待得問了起來。

  “呵呵,這次送來的除了上次答應你們的‘千里眼’之外,還有改進後的摺疊工兵鏟、牛皮紙的野戰食品、信號彈以及野戰揹包。還有摺疊大盾和特種衝鋒車,但是特種衝鋒車需要你們自己組裝,也是摺疊的。這些特種裝備可是花了我不少錢啊!”坐在主座上,徐凡有些苦笑的答道。

  “哦?看來上次你說的那個軸承和什麼懸掛研製出來了?”左下首的李繼策也饒有興致的問起來,也不知他是不是故意繞過徐凡的抱怨。

  “恩,研發出來了!不過,因爲生產的效率太低,每天只能生產三到五輛車,這還是採取流水線作業的方式能生產的最快速度。現階段只能先供給你們使用,等到你們配給齊了,車馬行那邊再開始往外出售。”

  原來在特種兵備研發院組建完成後,接連按照徐凡的要求組建了織造研究院、單兵兵器研究院、特種材料研究院、火器研究院以及戰車研究院。

  織造院按照要求研發生產出了迷彩的皮甲、粗麻布迷彩軍裝、皮質揹包式帶吸管水囊(也可當氣囊,類似涉水用氧氣罐的裝備)及帳篷;單兵兵器研究院研發生產出了工兵鏟、百鍊單兵匕首、掀蓋式鐵面頭盔等單兵野戰裝備;特種材料研究院聯手五湖四海酒樓研發生產出了野戰食品以及油性迷彩塗料、千里眼等;火器研究院顯示研究出了信號彈,後來又按照徐凡改良後的火藥配比研製威力更大的火藥,現在還在按照徐凡的要求研製“沒良心炮”;而戰車研究院剛剛研製出了軸承以及帶有彈性的粗製懸掛。

  因爲時間緊,任務重,除了部分裝備及食品外包外,其他的全部由兵部和工部的工坊以及徐凡自己成立的車馬行製作。整的這幾家工坊沒日沒夜的連軸轉,如果不是徐凡額外的給予補貼,他都不知道這些官員和工匠會不會暴走,徐凡沒辦法,甚至接連成立了幾家工坊。

  本來以爲會將自己這些年掙的錢全都賠進去的徐凡,意外的竟然發現了幾個掙錢的行當。

  一是生產野戰食品時,生產出的罐頭、掛麪、方便麪以及其他幾種風乾、熏製食品,竟然在兩家酒樓推出的時候銷量大好,並連連斬獲鉅額大單。想想也是,這個時代的客商不易,在外行商時風餐露宿。若是一直喫住在客棧,那所掙的利潤要少上一大部分,所以路上會帶上些乾糧。

  但是自帶的乾糧不能長久保持,放的時間長了也是難以下嚥。但是如今掛麪、方便麪研發出來後,不但保存的時間更長,而且煮制方便。雖然不如現做的手擀麪好喫,但是行商在外,長途跋涉時,實在是好過平常的乾糧,而且配合上罐頭和風乾、熏製的肉食更是平時都享受不到的美味。再加上徐凡研發出的火爐,即使是在寒冬臘月,也能在溫暖如春的車廂裏,自己煮上一鍋美味,想象都是神仙般的享受。

  而且這個時代的客棧、旅店大部分也是允許客人自備乾糧和自己生活做飯的,幾乎所有知曉這幾種食品的商人,尤其是往返於兩國的胡商以及來自新羅、日本、百濟等需要跨海的外商更是趨之若鶩。

  幾乎都是幾十斤,上百斤的購買,更別說這些食品賣價並不高,連普通百姓都是紛紛參與進來。畢竟這個年代還是處於比較****的時期,天災人禍不斷,其他地方的叛亂和戰爭都還不少,誰知道以後會是怎麼樣,這些食品保存的時間又長,說不定到時候還能救自己一命呢。

  很快,無論是掛麪、方便麪還是罐頭、肉食,紛紛陷入脫銷的局面。就是工坊加班加點,日夜不停的運轉,也不足以應付海量的訂單,接連不斷的訂單直接都排到了三四個月後。有了洪災之前徐凡讓人採購的幾十萬石米麪,可是讓徐凡狠狠的賺了一筆。

  二是徐凡收購的幾家車馬行,之前都是因爲經營不善幾乎都陷入了破產的境地。可是自從戰車研究院研發出軸承和懸掛以後,再加上徐凡再設計戰車時隨手設計了幾種馬車樣式,使得馬車的舒適性、觀賞性及便利性有了極大的提高。原先兩匹馬才能拉動的豪華馬車,現在只需要一匹馬就可以跑的飛快;原先跑起來後顛得難受的馬車因爲有了懸掛的存在而變得極爲舒適,即使是在崎嶇不平的土路上奔跑也使得顛簸性減輕了很多;更加上徐凡設計的馬車有的是車壁可以摺疊,有的是設計的極爲美觀,而無一例外的是每駕馬車裏都是雙層到三層,都有一個煤球火爐以及可以拆卸摺疊的固定火爐的支架,甚至是有的直接帶着帶着壁掛爐。

  夏天拆掉內側隔板就是雕花的外壁,頂部還有五塊片片相連可以摺疊的隔板,冬天防寒,春秋天可以擋風,頂部最上面的隔板還可以掀到頂層外面,露出大半個頂部。完全可以說的上是內飾豪華,使用方便,還有幾乎是全景的天窗。

  可想而知,這幾家車馬行推出的馬車受追捧的程度有多高。但是因爲生產出來的軸承和懸掛大部分都用在了戰車的生產上,所以這些民用的馬車只是生產了幾輛樣品車,放在車馬行裏當做樣品。即便是這樣,馬車的訂單也是一摞一摞的擺在了徐凡的面前,讓徐凡痛並快樂着,如果不是軸承和懸掛的生產技術是絕密,相信徐凡早就放棄生產戰車了。

  幾輛樣品馬車剛做出來的時候,甚至還傳到了李大帝和幾位國公、大臣的耳中,結果這幾位就跑到了徐凡的工坊中,差點就想給包圓了。要不是徐凡苦苦相勸這是擺在車馬行的樣品,盧國公都差點不顧身份直接命人給套上馬拉走了。最後還是李大帝發話,說是徐凡自己出錢研製特種裝備不易,不能讓徐凡太過喫虧,再遭受損失,幾位國公才安穩下來,否則徐凡想哭都找不到地兒。就這樣,徐凡還是答應給在場的每個人設計一輛獨一無二的馬車後,這幾位才悻悻地離開。

  而就這幾輛樣品車要不是徐凡如今身份不低,而且簡在帝心,加上後面有幾個國公撐腰,早就讓那些世家子弟給搶走了。讓徐凡一邊無奈的感嘆無論古今中外人們對於座駕的愛好都是那麼的瘋狂,一邊又心中喜不自勝,畢竟又是一門賺錢的買賣。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