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天灾人祸(六)
自古以来,男人的身体中一直都蕴藏着一种不安分的冒险基因,就像是与生俱来,对于当兵打仗,也总是有一种天生的向往。当然,徐凡也不例外。
之前看古代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的时候,徐凡就兴奋不已,只见屏幕裡烽烟四起,旌旗翻卷,鼓声阵阵,战马嘶鸣,随着凄厉的牛角号声震山谷,两翼骑兵呼啸出击,重甲步兵亦是无可阻挡地傲慢阔步,恍如黑色海潮平地席卷而来。终于两股铁流排山倒海般相撞了,若隆隆沉雷响彻山谷,又如万顷怒涛扑击群山。长剑与大刀铿锵飞舞,长矛与投枪呼啸飞掠,密集箭雨如蝗虫過境铺天盖地,沉闷的喊杀与短促的嘶吼直使山河颤抖!日月失色!那规模宏大的战争场面震撼的徐凡心情激荡,恨不得自己当时也能在战场上。
现在终于有了亲身参与的机会,徐凡怎能不激动,虽然只是以一個行军长史的身份负责出谋划策和后勤补给。不過,想起李大帝的條件,徐凡也是有些苦笑不已。
回到襄阳伯府的时候,李继策又已经等在那裡了。徐凡有些无语,這李继策也真是個急性子,一点都不随他老爹,哪有一丝他老爹那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沉稳劲儿啊,难不成真应了那句老话:子不类父?
“兄弟,咋样?皇上同意了嗎?”看到徐凡走进来,李继策赶忙问道。
“呵呵,继策兄,皇上一开始說我是文官,坚决不同意我去战场,但是经過小弟我用這三寸不烂之舌,据理力争,摆事实,讲道理。最后,皇上他老人家终于点头同意了!”徐凡有些夸张的笑道。
“啥?你還跟皇上发生争执了?”李继策瞪着眼,一脸惊讶问道。
我去,這都什么耳朵啊!徐凡有些无奈的翻了翻白眼后說道:“跟皇上发生争执?李兄,你当小弟我有几個脑袋啊!我說的是我跟皇上讲明了我随军出征的理由,皇上最终同意了!”
“同意了就好啊,咱们兄弟几個终于可以驰骋疆场了!哈哈”一听說皇上同意了徐凡随军的請求,李继策哈哈大笑道。
“不過,李兄,皇上让我办完一件事后才能随军出征啊,呵呵”看到李继策哈哈大笑,徐凡皱着眉头,有些苦笑的說道。
“咋?還有條件啊?”李继策一愣,笑声戛然而止。
“恩,皇上要我在一個月的時間内筹备出救灾和出征的部分粮草。”徐凡点头說道。
“需要筹备多少?”李继策问道。
“大概在两百万石左右!”徐凡說道。
“那么多!”李继策惊呼道。
两百万石,這几乎是一個州正常情况下一年的粮食产量,但是這两年天灾不断,各地粮食都比较短缺的,各地洪灾爆发以来,长安城的粮价现在都到了斗米值一匹绢的价格。贞观初年绢的价格還是比较稳定的,一般来說在三百六十文左右,也就是說一斗米的价格已经到了三百六十文了,据此推算,一石米就是三两多银子,两百万石,那可是七百多万两银子啊!即便是粟的价格推算,现在十五石粟能换九石米,那也得是四百多万两银子!
“那皇上给了多少银子?”震惊之后,李继策赶忙问道。
“两百万两!”徐凡伸出两個指头,苦笑的說道。
“那還差一半多啊!不過咱们手裡现在還有将近三十万石米粟和小麦,還差一百七十万石啊,不過相比来說,也不是不可能完成。”李继策思索了一会儿后說道。
“李兄,那三十万石粮食不能动!那是我用来抑制粮价上涨的,估计你也看见了,自从洪灾爆发以来,粮价几乎一天一個价,百姓们也都纷纷哄抢粮食,前段時間让你在长安东西两市和洛阳开粮店就是为了這個事!”徐凡正色的告诫道。
“也是,這段時間长安的百姓们都在抢购粮食,粮店倒是趁机涨价大赚了一笔,但是那三十万石粮食都用来平抑粮价了,你這边怎么办啊?”李继策问道。
“李兄,回来的路上我已经想出了一些办法,你附耳過来我给你說”徐凡說道。
然后,两個人在正堂交头接耳的小声說了半天。
——————————————————分割线—————————————
几天之后,李大帝下旨全国严令禁止不法商贩恶意抬高粮价,趁机大发国难财,否则一经发现,将以扰乱市场秩序罪给予沒收粮食及经营所得,查封店铺;情节严重者,還要收押入狱甚至秋后问斩。而且严令各地州县官员要加强巡视,并且逮捕了长安和洛阳等地几十家家恶意哄抬粮价、囤积居奇的不法商贩,以示惩戒!
同时,李大帝也按照徐凡的請求,命令各地州县的官员们邀請本地的粮商和豪富巨贾赴宴参加救灾募捐。募捐后的粮食除了保证本地受灾百姓的粮食供应外,余下的部分要运到长安作为大军出征的粮草。而且让兵部下令各地驻军在灾后要帮助本地百姓翻盖房屋,修建引水渠排涝,以防流离失所的百姓们逃荒,形成难民潮被小人利用,造成内患。
与此相应的,长安东西两市和洛阳等地的兴隆斋粮店纷纷贴出告示,各地兴隆斋粮店在洪灾期间将严格执行皇上的圣旨,平价售粮,绝不涨价,并且调运了上百万石粮食,不间断的放量供应。
一时之间,长安及洛阳各地的粮店和商贩损失惨重,风声鹤唳,不再敢明目张胆的抬高粮价,市场上粮价平稳,百姓们也都慢慢的安下心来,不再哄抢粮食,粮店门口积聚的百姓们也都纷纷散去。
這一天,长安和洛阳各地的豪商巨贾纷纷收到了英国公、右武威大将军李世绩和襄阳县伯、正五品上的户部侍郎徐凡的請柬,邀請他们晚上到洛阳的洛阳居酒楼和长安的富贵荣华及五湖四海酒楼赴宴。
收到請柬的众人在赶到荣幸的同时,也都纳闷,這英国公和襄阳伯都是平时想见都见不着的人物,今天怎么会邀請自己赴宴啊,于是都纷纷询问,有些了解内情的也都猜出与救灾募捐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