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李世民的戰略 作者:未知 十幾年前,楊廣發兵三次征討高句麗,局面是何等的宏偉壯觀。 可正是這樣一個已經大一統,並且極爲強大的帝國,卻是在短短的十幾年時間之中快速消亡。 前車之鑑,後車之師。 對於說出以史爲鏡,可以知興衰的李世民來說,自然也不會重蹈隋朝的覆轍。 所以他雖說決定了發兵進攻高句麗,不過在這個過程之中,卻是極爲的消息,不論是內政又或者外交,他也都是多了幾分謹慎。 這也是爲何這麼一位曾經天不怕地不怕的天策上將,在這個時候竟然會對那些士族選擇妥協的原因。 並非是李世民畏懼了這些士族,害怕他們帶來的壓力,而是此時的李世民需要最快速度地化解高句麗之危纔行! 對於這高句麗的存在,其實李世民也可以在後面再進行征討,不過倘若當真是那樣的話,他必須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除掉士族的威脅纔行。 不過同爲士族出身的李世民卻明白,這些名門望族在各地的名望極爲隆重,在這樣的事情之上,若是自己一個不好,極有可能會讓自己陷入萬劫不復之中。 所以真正在遇到了這個問題的時候,他的選擇是先行把目光放在了高句麗之上,爲此直接出動了李靖李績柴紹李孝恭這四個將領。 而且在高句麗戰局即將拉開的時候,爲了確保萬無一失,李世民更是把唐天也派了過去,可見李世民對於這件事情是多麼看重了。 他沒有想過如同楊廣一般勞民傷財進行三徵高句麗,在他的計劃之中,和高句麗的首戰,便是最終的決戰! 如果這樣的一戰不能成功,那麼他也會立刻收攏兵力,繼續休養生息。 一旦高句麗主動發起進攻,到時候大唐將士就會以守待攻,而高句麗若是和大唐一樣繼續選擇發展爲主,到時候李世民也可以轉過身來,繼續推動着兩稅法的行動。 當然這也只不過是李世民心中,那最壞的打算而已,按照李世民的想法,這首戰告捷之後,再一路摧枯拉朽,除掉割據高句麗的軍閥王藝臻。 屆時不論是把高句麗劃入大唐的版圖,又或者是在高句麗擁立一個有名無實的傀儡,那也都是最好的結果了。 正因爲對於這件事情極爲看中,所以唐天也幾乎是在長孫氏的生辰結束的第二天,他也是輕裝簡行,帶着自己的兵馬離開了長安。 這一次前往登州城,唐天除了帶上了自己的白蓮將士之外,更是還把裴心藍也帶在了身邊。 儘管如今的裴心藍名義上是需要處理和吐蕃還有蘇毗經濟特區的事情,不過這件事情早就被鬆州都督給安排好了,根本不需要她在繼續插手。 所以真正當唐泥潭在對裴心藍髮起邀約,讓她跟隨自己一同前往登州城,準備和高句麗的戰事之時,那裴心藍自然也是沒有拒絕。 而唐天之所以會叫上對方,心中也是早就打好了如意算盤。 如今的裴家因爲長子裴心誠迷戀上了出身卑微的流浪女子唐春娥,整個家族也是鬧得如同一團亂麻。 在這個時候如果裴心藍帶着前線的戰功凱旋而歸,屆時聲勢一定可以壓制住長子裴心誠。 而那個時候憑藉着唐天的能力,再扶持裴心藍爭奪裴家家主之位,就算是不少裴氏族人明白唐天的想法,可面對這樣的陽謀,那也無可奈何。 畢竟人爲財死鳥爲食亡,裴家自然也是如此,唐天聲勢浩大,而且極力扶持裴心藍,他們斷然沒有理由拒絕向這裴心藍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