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雄霸重興 第八十二回 義武之戰
周德威道:“王爺,莫如我們上奏朝廷,出兵平定秦宗權,以安社稷!”
正在這時小軍領着義武軍信使進來。信使拱手道:“小人蔘見王爺,我奉義武軍節度使王處存大帥的鈞令,前來請求支援。這是我家大帥的親筆書信,請大帥過目!”
“呈上來!”
李克用展開書信一看,不覺大怒,把書信摔於案几之上,氣憤地對衆人道:“義武軍節度使王處存乃精忠報國之忠臣,前時首赴國難,平定黃巢,戰功累累,爲天下臣子的表率;幽州盧龍軍節度使李可舉、鎮州成德軍節度使王鎔竟然同時出兵,南北夾攻義武軍,真是膽大妄爲、大逆不道。河北諸鎮久有不臣之心,惟有定州義武一鎮對朝廷忠心耿耿,如果定州義武軍不保,河北、幽燕更不把朝廷放在眼裏。我李克用豈能坐視!”
蓋寓道:“定州義武軍與我們河東一貫交好,脣齒相連,不可不救!”
周德威道:“我軍離鎮州較近,可以出兵攻擊鎮州軍,致其回軍自救,以解義武軍南面的後顧之憂。”
李克用道:“二位所言極是。哪位將軍願意率軍前去討伐鎮州?”
康君立出列道:“末將願往!”
李克用道:“好!就令你爲大將,李存信爲副將,帶精兵一萬,明日起兵討伐鎮州!務必奮力,如有不諧,及時通稟,本王定當親往。”
“遵命!”康君立、李存信拱手應命。
(李克用又命蓋寓回書一封,交予定州信使帶回。)
2、易州城外幽州盧龍軍主將李全忠大帳。李全忠召集裨將劉仁恭、兩個兒子李匡威、李匡籌議事,道:“我軍圍攻易州多日,無奈易州守軍拼死抵抗。我軍死傷衆多,久攻不下,如何是好?”
劉仁恭道:“將軍,我有一計定可攻破易州。”
李全忠大喜,忙問道:“仁恭,有何妙計,速速道來!”
劉仁恭道:“兩位少將軍在前面指揮攻城,我帶一隊士兵在後面暗暗開挖地道,挖進城中,偷襲敵後,定可一舉破城!。”
李全忠贊同,吩咐三人依計而行。
3、易州北甕城。易州守將正在城樓指揮軍兵與攻城的幽州兵作戰,忽聽得身後殺聲大作,後頭一望,大喫一驚,一枝幽州兵從甕城空地處破土而出,源源不斷殺將過來。爲首者正是幽州裨將劉仁恭。劉仁恭趁對方不備,一陣猛攻,佔領易州北門;隨即打開城門,城外幽州兵蜂擁而入。易州城內大亂,盧龍軍大將李全忠、李匡威父子率軍佔領易州城。
(此戰幸虧劉仁恭用了掘窟挖道之計放得取勝,功不可沒,受到李全忠封賞;劉仁恭一戰成名,被衆將士稱爲“劉窟頭”。)
4、定州義武軍王處存衙署。小軍來報:啓稟鎮帥,易州失守。
王處存大驚,對弟弟王處直道:“我正要出兵援助易州,不想已陷敵手。易州是我們北方的門戶,定要奪回!”
正籌劃時,南邊無極縣信使來報:啓稟鎮帥,鎮州王鎔擊敗河東康君立等將,已攻到無極。
王處存坐不住了,馬上修書一封,懇求李克用率軍幫助他擊退王鎔所部。
5、河北無極縣城東。李克用的沙陀大軍與王鎔的成德軍狹路相逢。李嗣源大顯神威,接連戰敗王鎔養子王德明、大將李宏規、梁公儒;成德軍大敗,死傷慘重,丟下輜重、營盤,狼狽撤回鎮州。
6、定州王處存衙署。小軍來報:啓稟鎮帥,河東李大帥大敗王鎔,成德軍遠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