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章 封神隐情 作者:未知 东拉西扯一阵,王旭与慈航道人告辞,出了南海普陀山。 现在,先天之木有了,玄元金晶也有了,炼制射日箭的主要材料三至其二,剩下的唯有鸟身龙首神的短羽。 鸟身龙首神为上古异种,上古妖庭时期,被统归为八百南山神之列。 巫妖大战时期,后羿为制射日箭,对鸟身龙首神一族大肆捕杀,使之族群十去其八。 到人族纪元,關於鸟身龙首神的消息,外界已经少有流传,疑似灭族。 王旭也不知道去哪找這东西,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截教之中。 截教内,上清道祖有教无类,妖族天庭崩溃之后,很多无处可去的妖族修士,为求栖身之所投入了截教门下。 如果說,在哪還能找到鸟身龙首神的下落,必是截教之内,不然就只能大海捞针了。 所幸這次拜访,比王旭想的還要容易,截教内虽然沒有鸟身龙首神作为弟子,却收拢了几具鸟身龙首神的尸首。 這几具尸体,是截教在一处大千世界传道时,随手打杀的上古异种。 看到此妖鸟身龙首,神异非凡,便将尸体送回了碧游宫中,充填碧游宫的底蕴。 王旭拿到短羽,连连拜谢,别人不知道,他却知道几根短羽对自己的重要性。 硕大的洪荒世界内,鸟身龙首神這种上古异兽,不算灭绝恐怕也差不多,如果找不到短羽,射日箭必定难尽全功,影响颇大。 日后,射日箭如果炼制出来,全靠慈航道人与多宝相助,王旭不管愿不愿意承认,都在二人身上欠下了一份因果。 因果之道非比寻常,未来如有机会,他也得回报一二才是。 材料齐备,炼制之法在手,王旭一事不烦二主,又去了趟兜率宫,請求玄都法师帮忙炼器。 玄都法师满口应下,并提点着他說,身为道教三代首徒,未来也要与师兄弟们多多亲近才是。 话到后面,玄都法师欲言又止,面有难色。 王旭见状,自知是封神大劫将起,玄都法师身为太清道祖嫡传,恐怕对封神之事略知一二,心有忧虑。 封神起因,是玉帝跟鸿钧道祖哭诉,三界广袤无边,手上无人可用。 道祖听闻之后,唤来众位圣人,拿出封神榜,让大家决定封神。 女娲见状,第一個站出来說,我名下沒有弟子,封神之事却与我无关。 西方二圣见状,也跟着哭诉道,西方之地贫瘠,门下弟子寥寥数人,实在是补不齐封神榜。 毕竟,封神榜上,要册封三百六十五位星神,二十八宿,還有芸芸众仙,上榜之人起码得上千之术。 阐教太清圣人一听,便与上清圣人說笑,讲截教万仙来朝,真是好大的声势,不如這所封之神,便从截教中选取吧。 上清圣人勃然大怒,封神榜是元神封神,只要上榜,从此便要被封神榜所束,到时候天地虽大,再无逍遥之法。 吵了几句,闹了個不欢而散,梁子却是结下了。 当鸿钧道祖问责时,众圣便定下了封神榜出,谁上榜各凭本事的规则。 于是,截教助商纣,阐教助武王,双方相约斗過一场,谁要是在大战中身死道消,自然是福缘不够理该上榜封神。 所以,玄都法师說到三教子弟,欲言又止,显然是清楚封神的事,同样也清楚這件事一個不好,就会让三教反目成仇。 王旭明白玄都法师的意思,表面上却装作不知,因为封神事件的背后,還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問題。 截教号称万仙来朝,门人弟子无数,传道三界的时候自然大大有利。 中小世界暂且不谈,三千大千世界中,截教就占据了两千疆域,剩下一千疆域,阐教、西方教、天庭、龙族、妖族、散修、巫族、上古异种共同瓜分。 太清圣人看在眼裡,心中早有不满,封神只是顺势而为。 同样,西方教一直在谋求大兴,暗地裡也手脚不断。 到了封神的中后期,三教大战不断升级,接连有高级弟子陨落,也有西方教在其中的推手。 远了不說,燃灯道人在這裡面,做出的贡献就不是一星半点。 如果沒有他四处挑拨,推波助澜,并打杀了上清圣人的亲传弟子赵公明,也不会有之后的三宵下山摆下九曲黄河阵,更不会有三宵陨落之后,上清圣人含泪下了碧游宫,摆下诛仙剑阵与万仙阵,要与阐教不死不休。 所以,封神之事,本就是应有之事。 哪怕沒有任何人插手,从截教万仙来朝,不断占据大千世界开始,便埋下了与阐教决裂的伏笔。 走到今天這一步,谁都沒有错,天庭沒错,阐教沒错,截教沒错,就连为自己谋算的燃灯道人,连他也不能說有错。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燃灯想以演化诸天之法,得证准圣圆满,就需要赵公明的二十四颗定海珠,用来开辟二十四诸天,成为二十四诸天之主。 二十四颗定海珠,可是成套的先天灵宝,赵公明怎么可能给他。 甚至,就是燃灯道人抢過来,也要被上清圣人追回,玉清圣人都不可能为他做主,让他将定海珠据为己有,演化诸天。 而這,正是燃灯道人叛出阐教,带着抢到的定海珠归入西方教的原因。 为何,全赖西方教二圣承诺,只要燃灯道人入了西方教,就会保他二十四定海神珠不失,并且助其成道。 阻道者,杀无赦,燃灯本就是三清同辈中人,天地初开时期的大能,深得弱肉强食之理,何错之有? 所以,封神一事只有胜负,沒有对错,用一句话可以来概括: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将材料交与玄都法师炼制,王旭這一边,也开始前往朝歌,为自己的蛋糕而谋划去了。 封神是大劫,影响的是亿万年来,三教乃至人族的格局。 這裡面,有大气运在,凭此气运,成就准圣者大有人在,证道金仙的就更多了。 不信可以往后看看,如今的圣人门徒,多在金仙之境。 而到了西游时期,化为观音菩萨的慈航道人,化为普贤菩萨的普贤真人,化为惧留佛的惧留孙,化为文殊菩萨的文殊广法天尊,還有化为黎山老母登场的无当圣母,哪一個不是准圣境界。 从這裡就可以看出,经历過封神大劫而未死的,都在劫难中得到了莫大好处,从此天地气运加身,各個修为精进。 王旭不贪,给自己定了個小目标,封神大劫成就金仙,再争取到西游大劫时证道准圣。 至于圣人,暂时他還不敢想,因为越到高层次,他越能明白往上的每一步,都不亚于再登天梯。 当年的天地主角,东皇太一何等威风,還不是致死都沒有登顶,到头来一身修为付之流水。 王旭走一步看一步,不想太远的事,只抓眼前。 眼前嘛,金仙看得见摸得着,准圣也能想一下,再往后,后面的事后面再說吧,步子迈的太大了容易扯到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