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谁還不曾是少年 作者:一袖乾坤 正文卷 正文卷 抓了不知道多少鸭子的赵洵心满意足的离开了齐王府。 排除掉一個错误对象,nice! 心情大好的赵洵回到不良人衙门,本能的想要拉着旺财和贾兴文去吃酒。 但猛然间想到被顶头上司冯昊支配的恐惧,只能作罢。 改堂食为外卖,在不良人衙门凑合凑合算了。 反正也是旺财出钱,在白嫖這点上赵洵不会有任何犹豫。 当然,這样节约了大量的時間,可以把节约下的時間用到工作上去。 工作使我变强,工作使我快乐,满脸都写着高兴。 不得不說,外卖的速度還是很快的。 旺财這边下单,不到半個时辰就送到了。 這在后世不算什么,但在大周朝绝对可以算的上是高效了。 要知道外卖只能送到皇城门口,得旺财自己去接。 這一来一回也要時間。 四碟炒菜,三碟凉菜,口味尚可。 赵洵一边夹菜下饭,一边吹嘘自己下午在齐王府的见闻。 “你们是沒有看到永和县主看我的眼神,就這样双手托着下巴望着我…呃,旺财,你不要学啊,我刚吃了一笼包子!” 不得不說這样欢乐的時間很是宝贵。 赵洵来到這個时代并不久,但已经彻底适应了环境。 大周帝国虽然不像后世那样空调wifi冰可乐,猫娘舰娘扮女装,但也是有很多狐朋狗友…呃是志同道合玩的到一起的朋友,加上衣食无忧,总体感觉良好。 要是沒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阴谋诡计就更好了。 可惜,可惜啊。 “明允啊,既然已经排除了齐王,也就是說现在只剩下了左相陈良辅和内侍监郑介两個可能了。可這两位都不好查,你准备怎么办?” 贾兴文抿了一小口酒,享受着微醺的状态。 虽然說上班時間不良人不能喝酒,但现在是加班時間,小饮几杯无妨。 赵洵听的直想翻白眼,他心道你问我我问谁啊。 好歹齐王世子和永和县主是他未来大舅哥和未来老婆,赵洵再不济也有法子拿捏。 但左相陈良辅和内侍监郑介就完全不同了。 這二人和赵洵八竿子打不着,赵洵不管怎么切都切不进去啊。 拍脑袋?這倒是個法子。 总是有百分之五十的概率正确,就是不怎么负责任。 赵洵仔细想想,還是准备从二人的发迹背景开始分析。 “咱们這位郑公据說原先是帝国剑南道以南茫茫岷山中的蛮人。当时南蛮国屡次三番对我大周帝国挑衅,甚至派出军队越過岷山大举入侵,掳掠女子、金银。消息传到长安,一時間朝野震动。” 赵洵說到這裡的时候刻意的顿了顿,因为他說出南蛮入侵的时候,本能的想要接无懈可击。 缓一缓,缓一缓好。 赵洵回忆起卷宗上關於郑介的最初记载,和声說道:“后来真宗皇帝御驾亲征,帝国百万兵马云集剑南道,目的就是灭掉南蛮国。南蛮国号称控弦之士十余万,又有地利之便,可面对我大周的强大雄师完全沒有還手之力,不到一月就溃败国灭。南蛮国的君主贵族悉数被押送到长安。” “咱们這位郑公就在其中,后来他因为年纪小沒有被处死,而是送入宫净身做了太监。” 說到這段的时候赵洵本能的倒抽了一口凉气。 不得不說這個时代有很多东西是野蛮的。 单說净身一條无论如何也不该存在,可在皇权看来這显得理所当然。 郑介便這样成了牺牲品。 “所以,郑公才会這么喜歡南蛮的物件,包括白藤盆栽。” 贾兴文点了点头,沉声分析道。 “刚刚忘记說一点,南蛮国皇帝姓郑。” 赵洵夹住一枚芸豆送入口中,嚼了嚼道:“卷宗中对于郑公是不是南蛮皇族并沒有言明,但从他被押送回长安推断,這种可能性很大。” 赵洵的分析不是沒有道理,历来灭国之后凡是皇族宗室都会被押送到战胜国听候发落。 处死与否是一回事,押送不押送又是另一回事。 如果不押送那就是将领失职,会被从重论处。 而一般都平头百姓肯定不会享受這個待遇。 所以郑介很大可能是南蛮国末代皇族。 真宗皇帝也就是先帝不過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情,距今并不算久远。南蛮国被灭后,不少南蛮国的遗老遗少就逃进了岷山之中。其中不乏一些巫蛊师。 如果郑介想要复仇的话,完全可以联系岷山中的南蛮国遗老,借助巫蛊师之手兴风作浪。 他完全有這個理由。 虽然显隆帝一路将他提拔至内侍监的位置,但大周皇族也将他净身,剥夺他成为男人的权力。 到底是爱多一些還是恨多一些? 恐怕沒有人知道。 要知道人心隔肚皮,而且郑介也是一品武修强者,观心术对其无效。 所以這也是最大的疑点。 至于陈良辅嘛,就沒有郑介带有那么多的传奇色彩了。 卷宗上对于陈良辅最初的记载是:陈良辅,永州人也,出自书香门第,少聪颖有神童之称。 就是這么一個神童,一路科举高歌猛进,二十岁就中了进士。 一時間轰动朝野。 要知道大周朝的科举分明经科和进士科。 又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說法。 虽然有所夸张,但也可以看出进士科有多么难考。 而陈良辅二十岁就中了进士,可谓是春风得意。 后来陈良辅进了翰林院供职,熬了三年资历后进入了吏部,一直干到了显隆十一年,累功做到了吏部左侍郎。 陈良辅的转折点在显隆十三年,当时发生了一场大案,显隆帝借着贪污罪名清洗了权臣何秉,随后提拔年纪只有四十的陈良辅做了吏部尚书! 要知道当时的陈良辅的年纪是不足以担当一部尚书的,而且是六部之首的吏部! 吏部掌官员任免,是以又称天官。 当时朝中反对的声音很多,无外乎认为陈良辅资历不够,无法服重。 但其实客观的說,陈良辅当时已经在大周官场历练了二十年了。 沒办法人家工作早嘛,二十岁就参加工作了,干到四十工龄也有二十年了。 所以說成名要趁早,唯有如此才能有更多時間更大舞台施展才华。 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