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1章 终南山下古井观

作者:困的睡不着
深山坳中,有一個注定都不会出现在地圖上的小村庄。

  村子很小,只有巴掌大,寥寥八十一户人家,一户不多一户不少。

  据村子裡那本字迹已经模糊不清的羊皮纸族谱记载,村子存在的歷史差不多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了,明朝万历年间村子裡的先人就已经在這個山坳裡扎根了,一直落户到现在。

  村民以古姓为主,历代的族长乃至现在的村长都是古姓人。

  几百年间,村子裡的住户一直维持着八十一户,从沒有多出一户也沒有少過一户,這是村子裡的三條村规之一。

  三條村规,第一條就是村中住户必须维持八十一户,多一户就给踢出去少一户就得给我生出来。

  村规其二,八十一户祖屋只可维修不可拆搬,也就是說村子裡的房子从建成起是什么样,就得一直保持着原样不能有所移动,就算是倒了不能住人了,也得在原址上重新修建起一所一模一样的房子来。

  前两條村规看起来虽不近人情但還能接受,但第三條村规就显得有点离谱了。

  村子裡八十一户村民,永生永世得供养村中道观裡的道士,不可忤逆,否则逐出古姓本家。

  前两條村规,违反者同上!

  這三條村规从沒有被违逆過,虽然時間流逝几百年,现在的村民早已经不知规矩出自何处,但都明白一個道理,村裡的村民很少得病很少招灾,基本上每户人家一世都是太太平平的,八十一户村民三百一十二人,過百岁者足有一百零九人,九十高寿者還能在农忙时下地干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方圆两百多裡唯有這個村子高寿的人如此之多,令人惊叹。

  反倒是那些搬出古井村的村民,尽管沒有哪家遭逢大难,但长寿者却沒有村裡如此之多。

  村子叫古井村,那座被供养的道观则是叫古井观。

  古井观建立在古井村中间一座小山丘上,八十一户古姓祖屋则是围绕着古井村错落有致的排列着。

  如果有人能从高空俯瞰,就会发现令人惊叹的一幕,那八十一所房子的排列方式竟然匪夷所思的同八卦排位一点不差,而道观正好处在卦中的阵眼上。

  只可惜,从古至今也沒有人来到山上的高空发现這一幕,其实哪怕就算是有人乘着飞机飞到上方向下望去也只会发现,古井村和古井观的上方始终笼罩着一片白蒙蒙的白雾,村子看不见,道观也同样不会被看见。

  古井村小,古井观更小,不但小而且破败。

  道观的年代很久远,和古井村同期而建,几百年過去了道观也沒有被修缮過,朱红色的院墙早已经坍塌,两扇大门歪倒在一旁,院内铺盖的地砖也都碎裂开来,道观的大殿更是破败不堪。

  這好像是一座沒有香火的道观。

  其实這座道观确实沒啥香火,几百年来很少有人进入古井观,就算是本地的村民也不会随便踏入,每逢大事只有族长或者村长才会进入道观,平日裡观内很少出现人影。

  因为古井观,只有三個半人。

  一個常年缩在道观院内老槐树下打着瞌睡,穿着一身道袍的邋遢老头。

  三清殿内三清像前坐着個抱了把满是锈迹铁剑的中年人,终日不语。

  還有個二十来岁的青年,整天窝在道观经阁内很少踏出。

  至于那半個,则是八年前踏出古井观从未归来的大师兄。

  夕阳西下,夜落山间!

  古井村内的人家多数都已开始生火做饭,片刻之后第三十九户人家走出一中年妇女手拎着木桶轻快的走向了家后山丘上的道观,妇女来到道观门前后把手中的木桶放在那扇破败大门的中间,然后恭敬的朝观内弯腰行了個礼却沒有向内望去一眼就转身就走。

  這是古井村几百年的规矩,每天三餐都会有一户人家送到古井观门前来。

  老槐树下的邋遢老道睁开浑浊的双眼,慢吞吞的站了起来走到门前拎起木桶后又重新回到了槐树下,這时大殿内怀抱铁剑的中年男子也缓缓的走了過来,观后经阁楼裡的青年则是最后過来,三人盘腿坐在树下打开木桶,裡面是刚做好的米饭和三個家常菜,老道,中年,青年各自拿起筷子开始吃饭。

  吃饭的场景很诡异,三人从头到尾都沒有交谈一個字,只有咀嚼饭菜的轻微声响,這三人吃饭出奇的慢,每一口送进嘴裡的饭菜都会不多不少的咀嚼三十六下并且缓慢无比,所以很平常的一顿晚饭他们愣是吃了将近一個钟头。

  饭后,三人齐齐的放下碗筷,邋遢老道右手食指和中指忽然毫无征兆的凭空颤抖了两下,他眉头一皱,随即从道袍裡掏出三個铜钱在手裡随便的掂量了几下之后就扔在了身前的空地上。

  邋遢老道和青年同时望向地上的铜钱,青年的神情愕然一顿,表情古怪,老道抬头看向道观的西北方默然不语。

  抱着铁剑的中年男人起身拎起木桶放到了观外门前,又转身回到了三清殿内,片刻之后殿裡传来一声脆响,中年男人再次回来后把一截二十公分长满是锈迹的铁片递给了青年。

  青年盯着他怀裡只剩半截的铁剑說道:“师叔,你這又是何必呢?”

  中年男人淡淡的說道:“你出观,我也沒什么好送的,再說了我用剑······有沒有剑都不重要”

  一直望着西北方的老道也把身前三枚铜钱拿起来递给青年,還是一個字都沒往出蹦,這回青年沒客气直接收到了手中,然后又重新挨着老道坐在了槐树下。

  三人這次沒有各自回到自己的地方,就在老槐树下盘坐。

  两天前,西北方向。

  三辆挂着冀B车牌的越野车风尘仆仆的开到了山下,开到山下车就已经进不去了要想进山只能徒步,车子停稳后前两辆车下来几個人站在车旁躬身而立,最后一辆越野车走出個五十来岁的中年男子,穿着一身黑色紧身呢子大衣,眉头一直紧锁着神色极其憔悴。

  中年男子望着群山似乎长长的松了口气,转身朝身边一名三十岁左右的男人說道:“尽忠,你跟我上山其他人原地等候”

  叫尽忠的男子迟疑的问道:“老板······我們应该多带几個人方便照顾的,這山裡······”

  老板淡然的摆了摆手,說道:“就你和我,人多了更麻烦”

  尽忠深知自己的老板只要下了的决定就肯定沒有更改的可能,随即也不废话,从车裡拿出一個硕大的旅行包背在身上跟随中年男子进山。

  两個在城裡养尊处优的人进了山后就跟跑马拉松差不多,一天多的山路愣是走了两天,身上的骨头都散了架苦不堪言,但两人谁也沒吭一声。

  中年男子越是朝着目的地走憔悴的神情就越是有所缓和,而老板沒吭声,叫尽忠的自然沒办法吭声。

  两天之后天色将黑,尽忠和老板已经走到了一座山头上,两人手裡都拿着個望远镜正在向西北方眺望,镜头裡一处小山村的轮廓若隐若现,老板长吐了口气一瞬间紧绷的神情完全松懈下来,一屁股坐在地上不停的喘着粗气。

  “老板,前面应该就是我們要去的地方了”

  “世人只知山中有隐士,呵呵,但却少有人知道山上還有個古井观”老板起身背着手朝山脚下走去,說道:“从现在开始,你看见的听见的都给我烂在肚子裡,一個字也别往外蹦”

  尽忠愕然一愣,就算他和老板的关系再贴近此时表情也严峻起来,他不记得自己的老板有多久沒对什么人出言警告了。

  自从他跟随老板以来,在他们的地界已经沒人能当得起他老板警告一下了。

  三個半小时后,天色大黑,但好在两人加快脚程终于赶到了古井村中,此时的村内灯火差不多已经全都熄灭,多数人家都已经歇息,尽忠和老板沒有停留直奔村中间山丘上的古井观而去。

  来到山丘下,老板让尽忠等在下方自己独自一人朝山丘上的道观走去,破败的道观让老板只是稍稍疑虑片刻,随即他又恢复如常站到门前用手指扣了扣歪倒在一旁的道观大门。

  片刻,一個青年走到老板面前,老板沒有迟疑直接說道:“陈良的后人,祖上告诫如若陈家遭逢变故,可到古井观寻求庇护”

  青年点了点头,說道:“你随意找個地方休息下,天亮后我随你出山”

  有座庞大的商业帝国,宝新系。

  境内半数的能源矿产和地产都被宝新系插了一脚,三角区的商业版图上宝新系的大名始终挂在最前列,近几十年也延伸到了以外的地区,但宝新却是一個隐性的存在。

  普通的国人沒有人知道宝新系的存在也从未听闻過,甚至商场上绝大多数的商人也不知晓。

  宝新系是一個代名词,一個控制了几十家公司的联合体,更少有人知道的是宝新的掌舵人姓陈,每次,国内富豪榜出炉上八卦新闻,陈家直系人看见后对于榜单前列的那些名字都会淡然一笑,顺带着還有点不屑。

  在国内,有些人你就是花钱去請他上榜,他也会一脚把你踢出去,显然陈家就属于不上榜那一类的人。

  宝新系陈姓家族的发迹史鲜有人知,但有了解的人似乎曾经听闻過一個风传,陈家先人似乎在战乱年代曾经和一個道人有過纠葛,而从那开始陈家似乎才开始有了发迹的迹象。

  对于這些,陈家人从不辩解,不否认不承认,因为多数陈家的人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构建起這個商业帝国的,真正知道隐秘的只有陈家掌舵的人才知晓。

  這一代,陈家掌舵的人叫陈三金。

  正端立在山脚下,古井观门前!

  。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