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互相制衡
赵让露出了神秘的微笑,仿佛对于眼前的一切已经有了把控的能力。
听到此话的周仲远,這才恍然大悟。
明白眼前的皇帝绝对是一個玩弄人心,驾驭群臣的绝顶之才。
能够以此种方法,挑起小世族与大世族之间的冲突,让双方的利益不再一致,互相制衡。
如此一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可以拉一方面,打压另一方面。
“是老臣看得不够长远,如陛下所言,如今的大周已经到了一個必须转折的地步,若是不能改变,那就只能等待灭亡。”
周仲远神情凝重,似乎对于赵让所說的事情,還是比较认同的。
只不過对于此时大周的状况有所担忧
“放心吧,不会出什么事的。”
赵让十分自信,走到船头看着满江春色,仿佛在這一刻,所有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一样。
“周老,记住一点,不管到什么时候,人都是自私的,同时,利益总是能捆绑住大多数人,只要银子够,朕相信沒有人能够覆灭大周。”
听到赵让所說的话语后,周仲远伫立在当场,看着眼前之人,心中也是万分的澎湃。
同时也知道一個国家的崩溃绝大多数是金钱利益无法均分导致的冲突。
若是能够给所有人都带来利益的话,或者說是大部分的人,那么這大周朝就会稳定,不会有崩塌的一刻。
一想到這裡,周仲远才想到当今的首辅齐松浦为何力排众议,要在河套重新建设朔方郡与蛮族互市。
而远在千裡之外的朔方,已经成为了整個西北部最大的城池。
虽然還像是军事要塞那样拥有数十個十余丈高的塔楼,看上去极其的高大。
但是四面城墙也开了八個大型的拱门。
主要的作用還是表现出集散货物,使得货物可以送至四面八方。
城中所居住的大周人,已经超過了20万有余,而蛮族人也有五六万之众。
這些人几乎全都是商人。
毕竟此处是大周与蛮族近百年来唯一开放的城池。
南北货物的通畅,使得此处异常的繁荣发达。
每天在朔方数万两白银的交易,甚至会超過十万两白银。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其中受益匪浅,满足几個部落的首领是在此久居不去。
沒有再想過翻越北疆的防线冲进大周的复地,烧杀抢夺。
毕竟沒有谁天生就是不怕死,每個人都想着能够安心地活過每一天。
如此一来,西北处的边关已经几年沒有发生战事,与东北处的边关截然相反。
在东北处的北海云天,手握利剑,正在指挥着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
此战就是在京城已经安定之后北方蛮族挑起的,双方共投入兵力超過50万。
以往东北蛮族各部,都是杀进关内,进入大周所在的郡县进行烧杀抢掠。
当满足了所有需求之后,也就会直接撤走。
可是北海云天坐镇北疆,尤其是身在东北处,带领着15万大军。
硬是扛住了蛮族号称50万之众的铁骑。
半年下来,沒有让对方踏进大周帝国的疆土半步。
這也是为何赵让直接回京,而不是去往扬州的主要目的,毕竟帝国的北方正在打仗。
而自己若只是一味地想要将大周朝這些士族大夫全部收拾掉也不切实际。
赵让也明白,就算是将扬州的所有大世族豪绅地主全部清理一遍。
用不了20年,還会有新的大世族豪绅和地主出现。
如此一来,解决眼前之患,是他最为重要之事。
一回到京城后,赵让直接去往了原本的魏王府。
到了魏王府的一刻,让他耳目一新的是整個魏王府,就如同是一個巨型的工厂。
大型的厂房已经建设完成,黑色的浓烟从厂房中滚滚而出。
一脸惊恐的赵让這才想起宋远归曾给自己上過奏折。
在京城东北150裡外找到了一处巨大的露天铁矿。
而這铁矿裡面所蕴含的精铁矿石十分的惊人。
杂质极其的少,只需要初步提炼就可以提炼出熟铁,进行溶碳的加工,就可以得到高碳钢。
“天呐!朕怎能把如此高污染的厂子安在京城裡呀?”
赵让一脸感慨之色。
同时想到了可以不用過多人力就能够生产出不错的钢材,心裡還是大为欣喜的。
尤其是想到了宋远归這個天才,就觉得自己這如火眼金睛的双目,很是识人。
在身旁的王锦芝听到此番话语,却显得有些疑惑。
毕竟高污染這样的词语,在此时是绝对沒有人会說的。
“陛下,這裡确实是味道难闻不堪,不如就将魏王府這裡的一些工匠全都清出去,在城外找一個安静的地方如何?”
王锦芝小声地在一旁提议道。
听到此话的赵让顿时皱起眉头。
看着眼前這個代替魏无舌成为内府总领太监的王锦芝,感觉对方捉摸不透自己的心思。
“你啊,還是先想一想,這個地方虽然烟雾缭绕,污浊不堪,但是代表着大周朝挺进工业时代的第一步,以后這裡改名叫做护国钢铁局。”
赵让神情凝重,說话的声音却十分的激动,似乎等待這一刻,等了很久一样。
可這两年来,他从来沒想過宋远归,为了炼制高碳钢,花费了近五百万两的白银。
而這些白银都是从赵让的内帑拿出来的。
這也导致了赵让所设立的三大集团,明明都是聚宝盆摇钱树,可是几年的工夫也沒存一下几两银子。
有了就花出去,這也使他一直都在贫困线上徘徊。
等到赵让回到久违的皇宫之后,宋远归招进宫中。
而這时正好首辅齐松浦也从朔方而归。
在内书房,赵让安排了首辅和次辅二人,再加上此次带来的周仲远和从江州认识的郑书生郑乾明。
一下子整個内书房显得十分的热闹,所有的人都是喜气洋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