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劝說无果
可同时,让赵让头疼的新問題又出现了。
齐松浦领着内阁五名成员齐刷刷地来到了御书房。
此时御书房中并无任何一名太监在旁边侍候着,整個气氛显得格外的紧张。
齐松浦神色凝重,坐在上位的赵让看到众人那面露阴沉之色的脸,也知道山雨欲来。
“几位阁老,我知道你们所担心的是什么,不就是怕那些大士族不满嗎?”
赵让一脸不屑之色地說道。
此话一出,在座的几名阁老都是面露惧色,如同闻虎色变一样。
尤其是齐松浦,更是一副如履薄冰的模样。
“陛下,听老臣一句劝,這230名的进士還是重新地思量一下吧!”
齐松浦一脸为难之色地說道。
听到此话之后,赵让却面沉如水,一副让人猜不透的模样。
拿起几案上的茶盏呷口茶,表现出异常镇定的样子。
可是另外几名阁老,却是坐立不安,想要上前去劝說,但又不敢多言。
毕竟整個内阁全都是赵让亲自提上来的。
每一個人都是调查過背景,沒有任何势力的牵扯,才会成为新的内阁成员。
若现在有人要袒护各大士族的话,会让赵让怀疑为士族說话的人是有利益输送,或者是另有目的。
所以此时只有首辅齐松浦口劝言,其他的人都默不作声。
只是表现出坐立不安,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
“留给咱们的時間不多了,几位大人可是朕钦点的内阁成员,就是想让你们帮助朕重新整治朝纲,让颓废的大周再次中兴,永镇四方,万国来朝。”
赵让一脸决然之色地說道。
听到此话后,除了齐松浦,剩余的阁老全都是面露愧色,低头不语。
“陛下,此事不宜操之過急,从举荐制到科举制,不過两三年的時間,這么短的時間如此针对士族削剪其羽翼怕是会引来绝命的反扑,那是大周承受不起的。”
齐松浦站起身来,一脸坚决地說道。
“朕懂你心意,元辅,可你知晓,朕這就是在与他们抢時間,只要時間足够快,那些大士族還沒有连横之势,朕就已经羽翼丰满,展翅翱翔了。”
赵让一副得意之色,說出的话,也十分的慷慨激昂
让在场的众位阁老,都显得有些局促,好像是在看一個愣头青在发表热血宣言一样。
每一個人都恍如梦幻一般,沒有想到眼前這個皇帝居然会如此的热血冲动。
可当每一個阁老都在梦幻中未曾醒来时,给他们的重击又一次地上演。
“你们尽可放心,如果他们敢要反扑,那朕将会亲率大军逐一灭杀,朕就不信哪個大士族能有大周王朝大。”
赵让十分自信地大声說道。
“請陛下三思,此事绝不能提呀!”
“請陛下三思,此事绝不能提呀!”
“請陛下三思,此事绝不能提呀!”
……
此话一出,在场的众人皆站起身来,全都异口同声地劝說着赵让。
仿佛灭杀士族之事,就是大不敬之事,比叛国更加的恐怖。
听到如此多的人异口同声的话语,赵让也只是哑然一笑。
随之继续摆弄着茶盏,神色平淡地观察着每一個人脸上的表情。
最后,将目光落向了神色凝重,却一副决然之色的齐松浦身上。
“陛下,既然你已经做出决定,那我們内阁也会全力配合,剩余之事,我們也会与六部商议稳妥,保证朝廷正常的运转。”
齐松浦已经不再劝說赵让,反而是一副全力配合的模样。
這让其他几名阁老都显得有些慌张,知道劝說无果的结果,绝对不是他们所想看到的。
尤其是一直支持他的董维书也是十分不解的模样。
可是董维书刚想要上前去劝說,却被齐松浦回過头的一個眼神给怼了回去。
“很好,朕這么做也是逼不得已,你们回去要各司其职,這一次200多名进士,一定要好好安排。”
赵让一脸欣慰地說道。
听到此话后,几名阁老都面沉如水,一脸无奈地应了下来。
等到几名阁老刚要离开之时,赵让却站起身来,看着齐松浦。
二人对视一眼,似乎是已经商量好一般。
“朕有事要說,你们若是同意可上书表态,若是不同意,姑且听着就是了。”
赵让一脸霸气地說道。
听到此话的众位阁老都是对着赵让深施一礼。
看起来也只有听从的份,根本沒有一人敢去反对。
“很好,這才是朕想要的内阁,如今,天官之位悬空已久,我准备让内阁次辅董维书胜任此职,诸位可有意见?”
赵让站起身来,俯瞰着众人,仿佛君临天下一般气势滔天
而這硕大的御书房,却显得有些狭小了。
“臣无异议。”
“臣无异议。”
“臣无异议。”
……
当众位阁老都已经表完态之后,只有董维书一人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毕竟如此大事,应该早就会通知于他。
眼前是内阁与皇帝议事之时,突然之间天官加身,這绝对是一件绝无仅有之事。
“陛下,我身为内阁大学士次辅,不应该兼职于吏部尚书,如此一来,定然会使朝野权力失衡,這对朝廷不是件好事,望陛下三思。”
董维书一脸苦涩地說道。
听到這裡后,赵让看向了一旁的齐松浦,似乎是想让对方来劝說。
“董大人,陛下之意,你還不了解嗎?你为官刚正不阿,不惧权贵,有你当着吏部尚书是极为妥当之事,两届科举近700名进士人员调动之事,只有你才能把握乾坤。”
齐松浦一脸严肃地看向董维书,仿佛是在警告着对方,也是在开导着对方。
听到此番话语,董维书才明白自己這是被皇帝推出来当枪使用的。
好则已,用不好就是背锅侠。
想到這裡,董维书也只能是苦笑,躬身施礼,一副同意的模样。
“既然陛下如此信任下臣,臣定将殚精竭虑,死而后已。”
董维书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仿佛是要上战场,一去不复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