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朝堂争论
朝中四品以上的官员们此刻都低着头,稀稀拉拉地站在殿内,心中不断打鼓。
赵让這两天搞的动静可是不小。
看着身边的同僚被抄家灭族,要說他们心裡不惶恐那是假的。
而今天陛下又把他们這些朝堂重臣叫来,不知道又会发生什么。
赵让则是心情放松,饶有趣味地仔细打量了一会。
眼看殿内群臣最年轻的也都已经年近甲子,他心中不由得微微一叹。
這或许就是大周愈发衰落的原因吧,是时候作出改变了!
“各位,今天召集大家前来是要议一议這北境告急之事。”
听到赵让终于开口,底下群臣心神一松,紧张的气氛随之消散一空。
紧随其后的便是一阵嘈杂。
“什么?北蛮子又来攻城了?”
“北境怎么会告急,孙将军不是在锦城拥兵十万余嗎?”
“就是,锦城乃是建造数十年的雄关,怎么可能会告急?”
看着底下嘈杂的群臣,赵让沒有制止,反而瞥了一眼位列在前的几位大臣。
只见他们依旧淡定地站在那裡,沒有参与进议论当中。
赵让心中冷笑一声,看来這些人应该早就知道了!
朝中大臣果然有边境的情报来源,看来這些人和那些边将的联系不浅。
這還是换了一批人的结果!
赵让忍住心中怒气,看向为首的那名消瘦老人。
“王首辅,你来說說,這件事该如何处理为好?”
被点名的正是新上任的首辅王景哲,只见他闻言沒有惊讶,向前一步,随后缓缓說道。
“北境不容有失,這次边关告急,臣料定是北蛮倾巢而出,臣建议调集兵马支援锦城!”
赵让闻言沒有接话,反而淡淡反问道。
“哦?朕可沒說北境告急是因为北蛮人多势众,你又怎肯定他们倾巢而出?”
王景哲听到赵让的疑问,依旧淡定。
“陛下或许不知,锦城是特意为了防守北蛮而建,孙将军又用兵如神,除了北蛮人多势众之外,臣想不到北境告急的其他原因。”
赵让听完不置可否,王景哲說的有道理嗎?
听起来似乎真的是這样,好像是他赵让不识军事。
可王景哲作为一朝首辅,在宦海浮沉這么多年,沒有准确的信息来源,他会這么笃定?
而文武勾结向来是封建王朝的禁忌,大周自然也不例外。
王景哲這样毫不顾忌地說出来,更大可能是代表士绅阶层向他暗暗示威。
赵让此刻虽然心中微怒,但并沒有表现出来。
因为他也明白,這就算是换一万批文官,也会是這种结果。
因为现在大周选拔官员的方式還是举荐制!
要想当官,就要获得地方大族的认可。
這就导致了朝中官员绝大部分都是地方大族出身。
少数即便不是地方大族出身,也和那些大族有利益捆绑。
首辅更是地方大族的代言人,而非皇帝的辅佐大臣。
所以大周现在是名副其实的“天子与士绅共治天下”。
赵让沒有太過纠结,這件事对于拥有前世经验的他来說其实很简单。
搞科举呗!
不過這件事却是急不得,反而要循序渐进。
要不然贸然提出绝对会受到士绅阶层和所有官员的反对。
而這一次北境告急,便是一個机会。
果然,沒等赵让接着說话,兵部尚书杜集便迈步上前,拱了拱手說道。
“陛下,臣认为不妥。锦城占据地势之利,孙将军又是老将,所以纵然蛮子势众,锦城也决不会失守!”
“臣认为,锦城告急只是因为缺少粮草,只要朝廷向锦城输送粮草即可。”
闻言,赵让目光一凝,果然朝中大臣都有边境的信息来源。
那封告急文书是锦城守将孙熙加急送来的,同时信裡說明了锦城的军情并给出了两個建议。
一是调派兵马驰援锦城,和王景哲建议一致。
二是征集粮草输送给锦城,和杜集建议一致。
赵让拿到文书的第一時間就召集了大臣议事,不存在从宫中泄露的可能。
皇座上,赵让還在暗自思索,下边群臣却是围绕這两條建议争吵起来。
见状,赵让微微一笑,同时也是暗自感慨,這孙熙還真是滑头,两不得罪。
如今大周立国已一百余年,朝中早已出现党争雏形。
目前朝堂上有两党势大,分别为南派,和北派。
按照地理位置划分,倒也简单,被北方大族举荐为官的大部分是北派,反之亦然。
而孙熙显然也知道朝堂争斗,所以才会在文书上给出了两個建议,让赵让来選擇。
现在在朝堂上争吵的也大部分为這两派官员,而主张出兵的却是南派。
听起来很奇怪,北派代表的北方大族明明离北境很近。
一旦蛮子破关,他们遭受的损失可大得多,怎么会反对出兵支援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归根到底還是为了利益。
锦城和蛮子僵持,就会需要粮草,而征集粮草自然是离得近优先,這样也能省下一笔运输花费。
這样的话,粮草必然是要从北方大族那裡征集。
而朝堂征集粮草可是要给钱的!
到时候粮草要卖多少钱,還不是他们這些大族說了算!
所以在北派眼裡,北蛮一直都不退兵才好呢!
這样一来,南派的主张也不难看出,依旧是为了利益。
北方兵马大多都在边境,调兵驰援锦城调的都是南方的兵将。
南方沿海地区较多,而朝廷已执行“海禁”政策七十余年。
這样一来,跨海走私带来的利润就十分惊人。
所以,南方大族基本上都从事走私生意。
平时南方兵马在的时候,基本都是在沿海驻防,這样的话走私不仅要限额,還要上下打点。
而只要把這些丘八调走,南方大族们的走私生意就不用那么小心翼翼。
這样带来的利润恐怕翻倍都不止!
赵让看着底下争吵的群臣,心中笑意更甚。
這样一来,他对于推出科举更有把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