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水稻
罗大庆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种了一辈子地,老百姓每年农耕忙双抢就累的够呛,還从来沒听說過,有那個地方能赶着時間种出第三季水稻的。
罗大庆并沒有恶意,就是好奇,可這一句落在蒋月耳裡,简直太過动听,就等同罗大庆在当众打司宁宁的脸。
蒋月一阵暗喜,還沒等她上前嘲笑,司宁宁又开口了:新
“我以前喜歡看书,书上就這么写的:‘长江流域位于亚热带,水稻可一年两熟;长江以北,纬度高,水稻只能一年一熟。海南岛位于热带,热量充足,故水稻生产可一年三熟。’”
罗大庆点点头“嗯”了一声,其实他都沒听過海南岛這個地方,但是司宁宁前两句那個长江以南、以北却是說的不错的。
罗大庆不敢判定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個叫“海南岛”的地方能种出三季水稻,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
那就是司宁宁对這方便真的有一定了解。
蒋月以为這事会进一步发展,沒想到罗大庆“嗯”了一声之后,就沒有下文了。
蒋月不甘心沒看到司宁宁丢脸,冷笑一声故意上前讽刺:“你去過海南岛嗎?就這么笃定說的头头是道,谁知道你說的是真是假。”
大家沿路闷头走,觉得无聊才搭话聊天,根本沒几個人在意那什么海南岛能不能种出三季水稻。
可蒋月這话出口,气氛一下子就冷下来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点尴尬。
“1970年夏,袁老师在海南岛研究、试种第三季水稻成功,同年這一成果登上各大城市日报。”司宁宁一言难尽看着蒋月,默了默,颇为无奈道:“這是前两年发生的事,你就算不看书、不看报,也应该有所耳闻。”
虽然在后世,因为需要庞大的人力、经济支持,海南种植三季水稻,并未得到大规模的推广,但在当下這個大多数国民吃不饱肚子的年代,這一成果也是這個时代的裡程碑,被绝大多数人铭记在心。
蒋月张张嘴。
不看书?不看报,這是把她贬进骨子裡去了。
男知青裡宋书翰开口道:“好像是有這么回事儿。我那会儿上初一,学校老师還提過這事儿呢,不過咱也沒种過地……”
宋书翰是男知青裡最白的一個,长得斯斯文文,鼻梁上架着圆框眼镜,身上有几分民国时候文人的书卷气。
他說着說着,不好意思的嘿嘿笑:“就、就也沒怎么认真听。”
其他知青跟着调侃出声,“哈哈,你這回可要记住的,现在可不是老师教的,是司知青!”
宋书翰看了司宁宁一眼,摸摸后脑勺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
司宁宁不是开不起玩笑的人,大家玩闹气氛不错,她便沒有多說,手指屈起,指节顶着鼻子蹭了蹭,跟着大家一起笑。
蒋月冷哼一声,脸色差到极致,這时候再說什么都是多余,索性闭嘴不吱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