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二十八章 宁戚說宋

作者:空山微雨
对于宋国的公子御說擅自离开,齐桓公耿耿于怀。所以他回到齐国,休整了一段時間就准备去讨伐宋国。他以北杏盟主的身份发出号令,同盟国鲁、卫、陈、蔡、曹、邾六国诸侯纷纷响应。为了造势,他還派人去洛邑,請周僖王派兵来支持。

  公元前680年,下半年,齐国使臣到了洛邑。周僖王欣然答应出兵,并表示要亲自带兵前来。

  齐、宋开战的风声越来越紧,一時間,人心惶惶。

  這时候,齐桓公收了一個能人。這是個卫国人,姓宁,名戚,颇有才学。宁戚在卫国谋不到官,就想到齐桓公手下讨個差事,但是他很穷,无法把自己推薦出去。再有才的人,活命都是第一位要务。所以他就去帮卫国商队的人喂牛。《吕氏春秋》称之为“饭牛”。一個意思。

  有一次,卫国的商队到齐国贩卖。宁戚跟着商队来到了齐国。当晚,商队宿于临淄城外。巧的是,那天晚上齐桓公要到郊区去迎接客人。

  当时的场面是這样的:黑夜中,城门打开,齐桓公坐在马车上前呼后拥的出来,火把通明,从者甚众。商贩们一片慌乱,纷纷拉着装货的牛车逃也似的回避。

  宁戚却不跑。他当然不跑了,因为這对他来說就是一個千载难逢的机会。宁戚等齐桓公的车队逐渐靠近,便敲着牛角唱起了歌。歌名叫做《白石歌》,歌中唱道:

  南山矸,白石烂,

  生不遭尧与舜禅。

  短布单衣适至骭。

  从昏饭牛薄夜半,

  长夜曼曼何时旦?

  意思就是生不逢时,未遇尧舜那样的贤明君主,所以他穿着短布衣服,从早到晚的帮别人喂牛。所谓“长夜曼曼何时旦?”,說的是他的生活状况,也蕴含着他期望被人发现的愿望。

  古人描述道:“桓公闻之,扶其仆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

  也就是說,齐桓公听到歌声,就扶着仆人的手說:“不一般呢,唱歌的這個人不是一般人啊。”

  齐桓公扶着仆人的手,這肯定是激动所致,而发出感叹,多半是有了下车的冲动。不過,齐桓公毕竟是老练的。他最终沒下车,因为他這趟出来是去郊区接客人的,而不是来接這個“歌者”的。于是齐桓公下令,叫后面的车把這個唱歌的人拉上,等他接了客人,回去再說。

  齐桓公从郊区回来,安顿好客人,闲了,才想到宁戚。他打算见一见宁戚。

  他派了两個侍卫去請。侍卫忽然发现,宁戚衣衫褴褛,简直不像样。這個样子去见国君,有失大雅。于是一個侍卫跑回去向齐桓公报告。

  “主公,我們不敢請他来。”

  “为什么?”

  “他穿的衣服实在太烂了,浑身上下還有一股牛粪的味道。实在不敢把他請进宫来。”

  “你们够蠢了。带他去洗澡,给他换身衣服不就行了。快去办。”

  卫士应了一声,一溜烟的跑出来。他们带宁戚去洗了澡,然后随便拿了一身宫裡人的衣服给宁戚穿了。這才带他来见齐桓公。

  宁戚见到齐桓公的时候已经换了一副模样,虽然穿的是宫人的衣服,但其天庭饱满,鼻直口方,双目炯炯,整個人气定神闲。完全是一种世外高人的派头。

  当天,他给齐桓公谈的是治理境内之事的方略。谈到很晚。齐桓公意犹未尽。第二天,齐桓公又召见了宁戚。這次,宁戚谈的是称霸天下的见解和主张。两人谈挺投机,可谓是相见恨晚,惺惺相惜。《吕氏春秋》记载,“桓公大說,将任之。”

  大臣们认为,齐桓公谈得高兴并沒什么,問題是,一谈高兴了就想把這個来路不明的人收了,变成他们的同僚。這事未免草率了。于是有人给齐桓公进谏說:“宁戚是卫国人。我們不知底细。卫国离齐国不算远,主公不如派人去了解一下這個人的底细。假如他真是贤能之人,再用也不迟。”

  齐桓公回答的很妙。且以原文共赏:

  桓公曰:“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

  他的意思是,你们去问,就一定能问出些小毛病。以一個人的小毛病掩盖了他身上的大优点,這就是为什么天下那么多国君会错失优秀人才的原因。再說了,人无完人,我不看他的短处,姑且用其所长就行了。

  应该說,在两千多年前,齐桓公有這种用人思路,确实棋高一着。单就“权用其长者”這一点,即便当今,很多人未必能及。

  最终,齐桓公還是用了宁戚,不但用,還請他做了上卿。

  宁戚上任几天,就看到齐国人秣马厉兵,准备出征。一打听,這是准备去打宋国。再问开战的原因,原来是公子御說在北杏开会的时候,一得到“正式任命”就不买齐桓公的帐了,他不仅当晚溜了,而且后来也不参加“集体活动”。用当今的话来說,就是有点“不听招呼”。這也是齐桓公要打他的原因。

  宁戚想,北杏会盟刚刚结束不久,作为盟主的齐国就为這点事大动干戈,那不是拆自己的台嗎?于是,他去见了齐桓公。

  宁戚问:“主公为何要打宋国?”

  齐桓公說:“宋公御說定了盟约,却不遵守。会盟的时候他就不顾大局,想争权。之后,又擅自离开。再后来,结盟国的诸侯出兵,請了他,他从来不参加。”

  宁戚笑道:“宋公這是不合诸侯嘛。但是,假若他合了呢?”

  齐桓公說:“那就另当别论了,合而同之,我們当然就不打他了。”

  宁戚說:“主公奉天王之命联合诸侯,为的是主张正义,所以应该先礼后兵。臣愿意先往宋国游說,劝宋公求和。主公看可行嗎?”

  齐桓公說:“宁大夫要是能說动宋公,我就不出兵。”

  管仲听說宁戚要去做說客,对齐桓公說:“他如果就這么去,肯定弄不成事。咱们应该准备两手。他当他的說客。我們這边该调集兵马,還继续调集。文攻需武备。有了兵马跟进,方可保宁大夫成功。”

  齐桓公以为然。

  第二日,宁戚领了节杖、车马。临行前,管仲来送行,他把昨日给齐桓公說的话给宁戚說了一遍。

  宁戚一拍脑袋說:“哎呀,幸亏有管相国,我自贪功,竟忽略了這一层。管相高明啊。”說完,双方道别。宁戚带着随从出发了。

  几天后,他们到了宋国。

  宁戚见到宋公御說第一句话便說:“宋国危矣。”

  宋公御說一惊,问:“宁大夫为何出此危言?”

  宁戚說:“如今天下大乱。上面是天子失势;下面是诸侯们一片混战。谋君篡位之事,屡出于各国之中。君主们各個操心,以求富国强兵。齐侯奉诏行事,联合诸侯,会盟北杏,确立宋公您的地位。然而,宋公却不辞而别,深夜离去。這件事情,說小点,是沒把同盟诸侯们放在眼裡,說大点就是沒把天子放在眼中。现在,天子将御驾亲征,率八国大军前来问罪。名正言顺,势不可挡。倘若宋公欲战,那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可谓是,于智不明也,于理不通矣。外臣宁戚,素闻宋公贤明。试看当前形势,于情于理,于利于弊,皆不宜宋公之战。請宋公三思。”

  宁戚滔滔不绝的說了一通,宋公御說越听越觉得有道理,他不住点头。等宁戚說完,宋公御說问:“宁大夫既知利害。請问,你有什么办法?”

  宁戚說:“依外臣之见。宋公可备些礼物,向天子赔罪,再向齐国等诸侯表個诚意。到时候自然有人帮你說话。只要天子宽恕您,宋国就平安了。”

  宋公御說想,恐怕沒那么简单。各国兵马远道而来,哪能說退就退?于是他說:“我听說八国联军已经出动了,诸侯们劳师远行,不会收点礼物就撤吧?”

  宁戚說:“齐侯這個人心胸宽容。這一点,想必宋公您也听說了。管仲射他一箭,他却用管仲做了宰相。齐、鲁在柯地会盟,鲁国大将曹沫公然在齐侯面前亮出兵器,齐侯也不计较,還是照样把汶阳還给了鲁国。其仁义、宽容,可见一斑。实际上,在下所谓的送礼,并非全在钱物上,重在心意。”

  宋公御說豁然开朗,露出了笑容,他說:“好吧,請宁大夫向齐侯转达宋国的诚意,并从中斡旋,促成此事。御說再此,先表一谢。”說着,便行了一礼。

  宁戚走后,宋公御說随后派出使臣,迎着八国联军而去。宋使到了联军营寨,先将礼物送给了周僖王,赔了罪。然后又去见拜见齐桓公,先送礼,再赔罪,最后表示要遵守北杏之盟。如此等等。接下来再挨個送礼,一直送到最小的邾国国君的手裡。

  周僖王挺高兴,把齐桓公叫来,替宋国說了情。齐桓公的目的已经实现,乐得做個顺水人情,他恭恭敬敬的表示,服从天王的旨意。

  时隔一日,齐桓公把宋国的礼物转送给了周僖王和诸侯们。于是皆大欢喜,各自撤兵而去。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