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三十章 搞大燕国

作者:空山微雨
齐桓公收服了中原的诸侯,就准备对付楚国。正在他筹划出兵的时候,燕国派人来求救,齐桓公只好先顾紧要的一头。

  燕国位于今天河北省大兴县一带,与齐国接壤,是周武王封给召公(姬奭shi)的领地。召公是西周的官名。姬奭死后,他的儿子成为燕国的第一代君主。

  燕国的东北面居住着一些游牧民族,中原人把他们统称之为山戎。每到秋高马肥的季节,北方大地荒草连天,山戎部落就赶着牛羊往南迁徙。有时候他们会聚集起来,到农耕民族的城市、村落进行抢劫。

  這一回,燕国遇到了山戎大规模的进攻和抢劫。燕使对齐桓公哭诉說:“燕国连打几次败仗,百姓惨遭屠戮,眼看支撑不住了。請齐侯赶快发兵救救燕国。”

  管仲說:“主公要对付楚国,必须安定北方。北面太平了,才能去南面。所以,山戎之患必须解决。”

  齐桓公遂同意出兵救燕国。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23年、鲁庄公31年、燕庄公28年,齐国大军浩浩荡荡北上。

  几天后,齐军走到齐、鲁交界处的济水。鲁庄公在那儿等着。他对齐桓公說:“山戎不除,北方永无宁日。齐侯亲率大军远征,不仅对燕、齐有好处,也对鲁国有好处。我愿意派一支兵马随齐侯参战。”

  齐桓公沒把山戎放在眼裡,又想建立自己的功勋,所以就說:“北方路远,道路难行,我不敢麻烦你。万一需要你支援,我再請你出兵吧。”

  這么一說,鲁庄公就送了些粮草给齐国军队,然后带着自己的兵马回了鲁国。

  齐国大队人马赶到燕国时,山戎早就逃走了。燕国第十七代君主燕庄公领着一支残败之兵,带着几個灰头土脸的大臣,出城五裡来迎接齐桓公。样子十分狼狈。

  当晚,燕庄公设宴招待齐桓公。宴席上多是大块的羊肉,显得很简陋。燕庄公說:“燕地荒凉、苦寒,屡遭山戎抢掠。齐侯远来,救燕国于水火之中。燕国感激不尽。本想盛情款待,可现在,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多有怠慢。請齐侯见谅。”

  齐桓公谦让道:“燕侯不必客气。燕国之艰难,我們都看到了。”

  管仲說:“我們一来,山戎就跑。我們一走,山戎又来。要根除此患,不能像往常那样,只是击溃,或者赶走。這次要打狠一点,要打得他们不敢再来,无力再来。”

  齐桓公說:“管相說的对。我的意思,咱们继续追击,直至逮住他们,打垮他们。”

  燕庄公感激的說:“我愿意倾全国之力,为齐国兵马前部,为齐侯开路。”

  齐桓公說:“你的人马已经疲惫,你们就不要打前锋了,在后队吧。”

  燕庄公說:“离此八十裡,有一小国,叫做无终国,跟我們有些交情。我派人去請他们出兵,這样就有人带路了。”

  管仲說:“有无终国相助就容易找到山戎了。”

  无终国也经常遭到山戎抢掠,所以当无终国的君主听說燕国要打山戎,马上就派出一支兵马来助阵。

  齐桓公得到了燕国和无终国的配合,便放心大胆的向北推进。无终国的向导熟悉当地情况,在他们的引导下,几天后,齐国大军果然找到了山戎的聚集地。

  齐桓公采用了围猎战术。他将齐、燕、无终国的军队分别布置在西面、南面和东南面。因为齐国军队多是战车,所以選擇从地势平坦的西面出击,燕国和无终国多是骑兵,所以让他们从南面和东南面进攻。兵马到位后,一声鼓响,三個国家的兵马同时发起了冲锋,一時間杀声震天,中原的战车和身穿铠甲手持长戈的甲士犹如铁流一般席卷過去。

  山戎哪见過這种阵势?首领密卢赶紧叫人吹响牛角号,集合队伍。山戎骑兵是自备战马和兵器,平时放牧,战时集中。慌乱中,三五成群的骑兵向密卢的帐篷飞驰而来。但他们刚集结起来,密卢就下令撤退。可为时已晚。中原的战车和燕国、无终国的骑兵已经杀到了他们面前。山戎勉强迎战。哪裡是对手?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山戎的骑兵就被打的四处乱窜,紧接着就是漫山遍野的各自逃命了。

  密卢丢下妻儿老小,带了几十個败兵向北逃去。

  燕国军队围住了山戎的聚居地。士兵们挨家挨户的把躲藏在帐篷裡的男女老幼驱赶出来。這些披长发,穿兽皮,衣服向左边开口的游牧人哭爹喊娘,挤成一片。在他们心中,做了俘虏十有九個都得死。俘虏们瑟瑟发抖,就像待宰的羊群。

  被山戎抢来的青年男女放了出来。這些人饱受凌辱,個個喊着报仇。有些人捡起地上的棍棒,不顾一切的冲进山戎的人群,劈头盖脸的乱打一气。燕国士兵根本不阻拦,反而拍手称快。

  燕庄公组织人把山戎从燕国抢来的粮食物品,以及山戎留下的马、牛、羊全部收拢来,连帐篷也一一拆掉。在缴获的东西中,有一种大豆是中原沒有的,士兵们也全部装到了车上。

  齐桓公下令,不许屠杀百姓。山戎百姓做梦都想不到,做了俘虏還可以活命。全部感动的趴在地上磕头,一時間哭声又起。

  管仲叫无终国的士兵挑出几個管事的人,进行了审问。

  “你们的头领跑到哪裡去了?”

  “密卢跟孤竹国的国君是朋友,他多半是去了孤竹国。肯定是去借兵了。”

  “孤竹国离這裡有多远?路怎么走?”

  山戎中有個长胡子老者說:“感谢大王不杀我們。我愿意给你们带路。”

  管仲把获得的情报向齐桓公做了汇报。齐桓公觉得,這一仗并沒有消灭山戎主力,更主要的是,密卢逃脱了,所以他决定,继续追击,直捣孤竹国。

  山戎向导带着齐、燕、无终国的大队人马在荒山野岭中走了两天,终于到了孤竹国边界。当晚,齐国、燕国、无终国的人马就地安营扎寨,准备天亮后杀向孤竹国都城。

  消息早已经传到了孤竹国。

  第二日,天光大亮。北国荒景尽现眼前,平坦的戈壁滩一望无际,在裸露的黄土和沙带中间,灌木和野草稀稀落落,皆是低矮而枯黄的。看上去一派萧杀之象。

  一大队骑兵由北而来,沒有旗帜,只能看到马蹄踏過、腾起的滚滚黄尘,以及偶尔出现的飘扬长发,還有那长发之上时而反射出来的弯刀的白光。這是孤竹国的兵马,奉命前来迎战。为首两人,一個是孤竹国大将黄花,另一個是山戎首领密卢。

  齐桓公立刻命令迎战。两军在一片旷野上拉开架势。中原的战车首先出击,紧跟其后的是燕国和无终国骑兵。战鼓雷动,杀声震天。孤竹国的骑兵闻凤丧胆。他们从来沒有见過這种集团式的冲锋,所以一见齐国的战车潮水般的碾压而来,便纷纷勒转马头往回跑。跑的慢的,不是被射杀,就是被砍杀。黄花和密卢无心恋战,随败兵一路狂奔而去。

  齐桓公挥兵追杀,前进五十裡。此时太阳偏西,兵马困乏。刚好遇到一條小河,河边水草丰茂。齐桓公下令,安营扎寨。准备第二天继续追击。

  当晚半夜,士兵押来一将,說是要求见齐桓公。齐桓公和管仲同坐于大帐之中。来人不是别人,正是白天和他们作战的孤竹国大将黄花。

  那黄花行了礼,从包袱裡拿出一颗人头,双手捧着,說道:“我是孤竹国将军黄花,白天和大王打過仗。這是山戎首领密卢的头。我把他杀了,拿他的头来献给大王。”

  齐桓公问:“无缘无故的,你为什么要杀他?”

  黄花說:“山戎密卢跑到我們孤竹国的时候,我就给我們的大王答裡阿說了,叫他不要收留他。可是我們大王跟密卢是朋友,不听我的话,非得帮山戎。现在我們败了。答裡阿带着老百姓逃了。說是要到沙漠那边去請救兵。我就杀了山戎的首领来投降。我情愿为中原的大王出力。大王,您要是去追答裡阿,我可以帮你带路。”

  齐桓公叫士兵把人头拿上来,和管仲仔细看了看,不敢确定。又叫来孤竹国的人来辨认,大家都說,沒错,這就是密卢的人头。齐桓公和管仲都认为,黄花和密卢肯定是窝裡斗,所以黄花杀了密卢来投降。于是齐桓公收了黄花。

  第二天一早,黄花做向导,带齐、燕、无终国的兵马向孤竹国的都城进发。

  行军半日,到了孤竹国的都城之外。只见城门大开,城头上不见一兵一卒。探马进去一看,果然是一座空城。

  齐桓公想,孤竹国的人一定是暂时逃走,等到中原兵马一撤,肯定会回来。于是他就叫燕庄公带本国兵马和无终国的兵马驻守這個城。自己则带齐国兵马去追赶答裡阿。依然用黄花做向导。

  黄花挎一把弯刀,骑一匹黄膘马,在军前引路。他偶尔疾驰,站于山岗,举目远眺,片刻后,又勒转马头跑回来,引军前行。俨然一副忠心耿耿认的样子。军士们渐渐的对他不再戒备。

  大军穿過荒原戈壁,进入一片布满黄沙与砾石的蛮荒之地。傍晚时分,来到一片光秃秃的乱石山中。此地叫做“迷谷”,又叫做“旱海”。除了乱石山,便是一望无际的黄沙。莫說天色已暗,即便在白日也难辨东南西北。

  中原人哪裡到過這种地方?全都迷了路。再找黄花时,却发现那黄花早已经跑的无影无踪了。齐桓公這才知道,他中了黄花的“诈降计。”

  齐国大军立刻调头,前队变后队,后队变前队,急冲冲的往回走。走了好一阵子,他们忽然发现,又回到了原处。大家心中一片慌乱。有人建议暂时安营扎寨,等到天亮再走。齐桓公說:“此地风沙呼啸,犹如鬼叫,不能停留,得赶紧走。”

  可是,谁也摸不清放向,往哪儿走呢?

  管仲沉思片刻,对齐桓公說:“我們从孤竹国都城出来的时候收了几十匹马,多是些老弱之马,全部用于驾车驮东西。畜生很会辨识方向。那些飞到很远的鸟,跑到远处的狗,去山林中吃草的牛马,都能自己跑回来。我想,咱们不妨解开几匹老马,跟着马走,或许能走出去。”

  齐桓公說:“不妨一试。”

  军士们立刻解开了几匹孤竹国的老马。那些马去掉了缰绳,抖一抖身子,显出一副轻松自在的样子,看看沒人约束了,就摇晃着尾巴,自由自在的往回走。齐国大军远远的跟在后面。到了后半夜,大军走出了迷谷,回到了来的路上。

  “老马识途”這個成语由此而来。

  齐桓公也不想去找什么答裡阿了,命令军队顺原路返回孤竹国的都城,准备与燕庄公会合。走到半路,他们遇到一群百姓。這些百姓赶着牛羊,拉着车子,扛着行李,扶老携幼的,就像搬家一样,也朝着孤竹国都城的方向走。管仲派无终国的士兵去打听了一下,百姓们說:“我們大王答裡阿打败了燕国兵马,下令叫我們回去。”

  齐桓公和管仲恍然大悟,原来黄花诈降、答裡呵留下空城,這都是事先设计好的。

  管仲看见百姓的人数不少,遂心生一计。他叫一部分士兵装扮成孤竹国的百姓,随百姓们混进孤竹国的都城。又令军队相隔五裡,远远跟进。

  当夜,齐国军队悄悄围了孤竹国都城。一通战鼓响,无数火把点燃,齐军从东南西北四個城门同时发起攻击。先潜入城中的军士杀上城头,夺了城门,放齐军进来。大队人马潮水般涌入。孤竹国那点军队根本挡不住。战不多时,孤竹国的兵马已被斩杀殆尽。

  孤竹国国君答裡呵和大将黄花皆死于乱军之中。几個齐军将校兴冲冲的提着答裡呵和黄花的人头来向齐桓公报功。孤竹国就這么灭了。

  燕庄公吃了答裡呵的回马枪,弃城而走。此时又杀了回来,与齐国军队汇合一处。

  齐、燕两军在城中搜索了一阵,很快肃清了残敌。

  齐桓公对燕庄公說:“山戎打跑了,估计一两年中不会再来侵扰燕国了。孤竹国也灭了。這方圆五百裡的土地就归燕国吧。你可得好好守着。不能叫异族夺了去。”

  燕庄公說:“這怎么行啊,托您的福,帮我們打退了山戎,救了燕国。燕国无以为报。這得来的土地,我如何敢接受?這块土地应该归齐国。我是断然不敢领受的。”

  齐桓公說:“齐国太远,我拿着也管不了。燕国是中原北面的屏障,你守住這块地,就是守住了中原的北大门。莫大之功。不要推辞了,你就拿着吧。”

  燕庄公不好再說什么,谢過齐桓公就接受了。燕国的领土一下曾加了五百裡,从此变成了一個北方大国。

  公元前662年,齐国大军启程回国。燕庄公心怀感激,送了一程又一程。他出发前专门派了一队士兵赶着牛羊随行。每到齐国军队驻扎下来,他就杀牛宰羊,犒劳将士们。齐桓公和管仲每天都喝得醺醺然。

  不知不觉中,燕庄公送出了燕国国界,到了齐国的长芦。

  送君千裡终有一别。分手的时候,齐桓公忽然想起一事。他說:“按照咱们周朝立下的规矩,诸侯送诸侯,不能出国界。你如今出了燕国五十裡,到了我齐国的地面。我不能叫你背上個坏了规矩的名声。這样吧,我把這五十裡地送给你。”

  燕庄公哪裡肯接受?他再三推辞。但齐桓公就想要一种做霸主的感觉,他坚持要送,燕庄公只好接受了。至此,燕庄公对齐桓公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