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五章 割天子之麦

作者:空山微雨
郑庄公坐稳了君位,王室那边却传来了坏消息。郑庄公安插在周王室朝廷裡的耳目传来消息:周天子想罢了他的上卿之职,以虢公忌父代之。

  按现在的說法,郑庄公的位置不稳当了。此事甚大,不能不過问。

  郑庄公赶紧去了洛邑。一路上,他都在琢磨:按理說,周平王一直倚重他,不该出這种問題。他觉得一定是有小人进了谗言。最后他想出了一個以退为进的对策。

  郑庄公一见到周平王就說:“承蒙天子恩惠,叫我父亲做了朝廷上卿,家父沒了,又叫臣做了上卿。臣才能有限,不配高位。故而請天王恩准,准许臣回郑国,安心治理一方领地。”

  周平王沒想到郑庄公会這么說,他赶紧安慰道:“寡人很久沒见到你了,心裡直惦记,现在见到你,就像鱼见到水。寡人正需要你为朝廷分忧,你怎么撂挑子不干了呢?”

  郑庄公說:“因为臣之才干不及虢公忌父。”

  周平王立刻尴尬。原来,郑庄公长時間不来上朝,周平王便打算請虢公忌父来代替郑庄公管理一些朝政。虢公忌父知道郑庄公不好惹,所以死活不敢接這個茬。不料,他们两個私下商议的事情竟传到了郑庄公的耳朵裡,弄得郑庄公给周平王来了個先发制人。

  周平王见郑庄公把话挑明了,也不再隐瞒,他說:“事情是這样的。前些时候,朝廷中有些事情沒人管。刚好虢公忌父来朝贡,寡人就想請他代替你先管管。但他死活不答应。寡人已经打发他回虢国去了。现在你来了,朝中之事情当然還是由你来办。”

  周平王說的恳切,但郑庄公则端起了架子,說什么都不干了。周平王恳求道:“郑氏一门向来对朝廷有功。从桓公、武公、到你,四十余年,皆为上卿。寡人一向倚重你。你還有何疑虑?”

  郑庄公继续装傻,還是摇头推辞。

  周平王心裡一急便沒了姿态,他低三下气道:“嗨,你要是再不信,我就把太子抵押给你。這样,你总信了吧?”

  自周朝建立以来,還沒有出现過周天子把太子抵押给诸侯做人质的事情。所以,周平王此言一出,郑庄公吓了一跳。他赶紧說:“這怎么行。天子用人,向来由天子說了算。如果天王拿太子做抵押,天下诸侯還以为臣要挟了天子呢。万不可,万不可也。”

  周平王微笑道:“不說抵押。你治理郑国有方。我把太子送到郑国去学习。這样說总可以吧?”

  话已至此,朝臣中大臣都觉得汗颜。有人出班进谏,提出一個折中方案:叫郑庄公也派太子到王室朝廷来学习。這叫做互派太子,相互学习。

  這個方案既顾全了周平王的面子,又不得罪郑庄公。所以大家都接受了。

  不久后,周平王的太子公子狐去了郑国,郑庄公的太子子忽到了洛邑。对外美其名曰,相互学习,实际上是相互拿太子做人质。

  郑庄公继续留在洛邑朝廷做上卿。东周王室之衰弱,由此可见一斑。

  公元前720年,在位51年的周平王驾崩了。

  郑庄公和周公黑肩一起管理朝政,他们一面办理丧事,一面派人去郑国接公子狐回洛邑,准备让他继承王位。同时,

  他们還解除了对郑国太子子忽的质押,让他回了郑国。

  公子狐接到父亲驾崩的消息,匆匆忙忙的向洛邑赶来。他走的仓促,心裡又急。一路上风餐露宿,紧赶慢赶,身感风寒也不顾惜。好容易赶到洛邑,但是周平王的葬礼已经结束了。他沒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公子狐跑到周平王墓前嚎啕大哭,无人能劝,最后竟哭到昏死過去。众人将他送回太子府。他从此便一病不起。熬了十天,撒手西去了。

  公子狐一死,众臣便立他的儿子即位,就是周桓王(公元前719年—公元前679年)

  周桓王登基后有一件烦心事,那就是,他每次见到郑庄公心裡就不舒服。他认为,都是因为郑庄公,他的父亲才去了郑国做人质,也因为這個事,他的父亲才早死。如今他贵为天子,怎么還能容忍這個讨厌的人整天在自己面前晃悠?

  周桓王对周公黑肩說:“寡人不想见到郑伯,我打算用虢公忌父来代替他。”

  周公黑肩說:“天王,郑是强国。郑伯亦非泛泛之辈,此人之厉害有目共睹。天王刚即位就不用他,他一定会记恨你。弄不好会横生内乱。到时候就不好收场了。請天王三思。”

  周桓王年轻气盛,由着性子說:“怕他做甚?寡人偏不用他,看他能反了天不成。”

  周公黑肩见這個年轻气盛的新天子一意孤行,也不敢再劝。

  第二天上朝,周桓王对郑庄公說:“您是先王的旧臣,多年来劳苦功高,寡人是晚辈,怎么好委屈你在寡人手下当差呢?您回郑国去吧。”

  郑庄公定了定神說:“先王在时,臣数次請辞。是先王挽留臣留下来。如今天王体谅我,叫臣回去养老,臣感激不尽。”說完,一转身,昂然而出。

  众臣莫不心惊。因为他们都知道,郑庄公可不是個省油的灯。

  郑庄公回到郑国,郑国臣子们愤愤不平。有人提议,向洛邑用兵,给天王点颜色看看。有人說,先忍一忍,等时机合适再教训他。朝堂上一片嘈杂。

  首席大臣祭足說:“现在正是秋天,麦子熟了。主公,我带点兵马去洛邑那边借点粮食。倘使天王派兵打我們,我們就有话說了。倘使天王不理睬,也好让他知道咱们的态度。主公意下如何?”

  郑庄公說:“好主意,就這么干,你去借粮。”

  洛邑的边境上有一座城池,叫做温邑,在今天的河南温县西南一带,属于周天子的领地。祭足的人马刚进温邑地界。温邑大夫便带着人马赶了過来。

  祭足說:“郑国闹饥荒。我們来借点粮食。”

  温邑大夫說:“借粮可以,有天王的命令的嗎?”

  祭足摊开手說:“沒有。”

  温邑大夫說:“我只是一個小小的地方官。沒有天王的命令,我怎么敢把粮食借给你?”

  祭足說:“救命如救火,等天王的命令下来,我們早就饿死了。我也不为难你。田裡满是熟麦,不用你动手,我們自己来吧。”

  祭足說完,向士兵一挥手。士兵们抽出早已准备好的镰刀,如狼似虎的扑进麦田。温邑大夫见祭足兵强马壮,不敢动手,只好哭丧着脸,眼睁睁的看着郑国士兵把麦子割走。

  祭足割了天子的麦子,沒有遇到抵抗,也不见朝廷有反应,他觉得沒有达到预期目的。過了一段時間,他又带兵去天子的成周(今洛阳东北一带)“借了一回粮”。

  那一次,祭足把军队埋伏在山林间,到了夜晚,一齐动手,一夜之间,将成周的麦子和稷子割了個干干净净。等到成周的地方官得到消息,郑国的军队早已走得无影无踪。

  温邑的麦子被割,周桓王忍了。现在,成周的麦子又被割了,周桓王实在忍不住了,他叫嚷着要对郑国兴兵问罪。

  周公黑肩劝道:“麦子事小,兴兵事大。此等边境小事,郑伯或许并不知情。若是真的兴兵问罪,那就把事情闹大了。不如這样,我們不予追究。我想,郑伯定会心中惭愧。到时候,他自然会来向天王請罪。”

  周桓王也知道不能跟郑国开战。他压了压火,借着周公黑肩的话下台阶:“就按你說的办吧,不追究了。但是,告戒将士们,守好边界,不许再发生這种事情。”

  周王室的态度让郑庄公心有不安。他想,两次割了天子的麦子都沒有激怒天子,這說明周桓王不但识破了他的把戏,而且還具有非同一般的忍耐力。不可小觑啊。他觉得,应该去洛邑朝贡了。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