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六十章 【汉军后裔】

作者:寇十五郎
第六十章汉军后裔 “”看最快更新 (感谢大盟、小胖、铁锤s,以及默默支持的书友们。+,现在是本书的低谷期,我与大家一起坚持) 這句话的信息量之大与对张放的冲击,比方才李忍說自己是李陵的后裔還强烈。 這些乌丹支离人是汉军后裔?可能么?仔细想想,還真有可能。 当年浚稽山血战之后,五千汉军,生還入塞者不過四百余人,其余汉军,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战死,二是失踪,三是与主将李陵同一命运——被俘。 按林天赐的說法,当年被俘的汉军士卒多达千人,许多都是伤痕累累,加上俘虏的生存环境恶劣,陆陆续续又因伤病死近半。最终存活下来的,不足半数。 這几百存活下来的汉军士卒的去向有两個:一是打散编入匈奴军队,再一個就是成为李陵的卫队。作为分散的個体存在的前者,最终湮灭于歷史长河,而后者,则随李陵北迁至坚昆(今吉尔吉斯坦一带),后来成为唐代黠戛斯的一支。 公元648年,一支黠戛斯朝贡团在其酋长失钵屈阿栈率领下,抵达了唐朝首都长安,自称是李陵后人,要与天可汗认亲。這看似离谱的要求却也有其依据,因为李陵是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而唐朝皇帝的先祖也出自陇西成纪。其时黠戛斯人大多为赤发绿瞳,而自称是李陵后裔的黠戛斯人则为黑发黑瞳,明显具有同黄种人混血的特征,确有一定可信度。 失钵屈阿栈最后认亲成功,這一点从公元708年,黠戛斯遣使访唐时,唐中宗一句话可以得到確認,他說的是:尔国与我同宗,非它蕃比。 当然這是后话了,不過从這段史料来看,也可从一個侧面证明了汉军后裔的存在,毕竟光靠李陵一個人,创造不了一個种族。 這一支黠戛斯后来灭掉回鹘汗国,自建汗国,倒也不枉称李陵后人。 而另一支李氏后裔,也不可小觑。 建帐于坚昆的郅支数年后阴杀汉使,为逃避汉朝报复,遂阖族西迁。李陵后裔(南支)沒有随行,而是留在了漠北。胡俗以母名为姓,他的后裔因此姓了拓跋。此后,拓跋一家逐渐繁衍成—個小部落,并与鲜卑人通婚,最后形成了拓跋鲜卑部。拓跋鲜卑可以說足鲜卑民族中血统最不纯的一支。不過正是這一支后来统一了混乱的黄河流域,为后来的大唐奠定了基础。 当然,彼时汉军士卒還无法想象自己的后裔在后世的风骚,他们還在为自己的生存而奋争。在李陵为坚昆王的数年间,他的护卫队发生了一起分裂事件。 当时有几個原校尉韩延年(李陵副将,战死,后被追封成安侯)的部下,痛惜老上司之死,不甘为匈奴人仆从,于是联合一批志同道合的汉军士卒,逃离坚昆。于呼揭以北,自建部帐,独立成国。 這個国家,就是《汉书》所记载的,西域三十六国中最小的城邦国——乌贪訾离(乌丹支离)。 乌贪訾离国、王治于娄谷。去长安万三百八十裡。户四十一,口二百三十一,胜兵五十七人。辅国候、左右都尉各一人。东与单桓、南与且弥、西与乌孙接。——《汉书·乌贪訾离国传》 這样一個弹丸小国,在弱肉强食的西域能存在,而不被到处肆虐的匈奴人吞噬,简直就是個奇迹。而這個奇迹的产生,就在于李陵的维护——是的,李陵并未怪罪麾下士卒的叛离。人各有志,在這陌生的荒原上,他们同出一源,正应守望相助。 当然,乌丹支离能在群狼环伺的异域存活下来,不仅仅是靠李陵的庇护,更有着自身的实力为支撑。 李陵麾下将士是什么素质?当年李陵向汉武帝請战时曾有過表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2师军。 很明显,這是一支单兵战力强悍,组成军队后又能形成非凡战斗力的强军。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何在浚稽山血战时,能在敌我兵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依然英勇无畏,战至最后一息。 這些血战余生的大汉勇士建立乌丹支离后,国虽小,战力却强。周围一些小部落,纵然人数多其十倍,也被打得抱头鼠蹿。而一些大的邦国,比如且弥、乌孙,也不愿为了一個小小的乌丹支离而招惹右校王。可以說,乌丹支离就像一颗硬核桃,小是小,却嘣牙,硬吃不合算。也正是因为這個原因,這個袖珍小国乌丹支离,才能在夹缝中生存下来。 李陵不计前嫌,愿庇护乌丹支离。同样,若坚昆李氏有难,乌丹支离也会倾力相助。近一甲子以来,双方一直心照不宣,默默坚守着這個不成文的约定,无论经历了几代人,承诺不变。 這便是乌丹支离人拚死相救李忍的原因。 当年郅支攻打坚昆时,乌丹支离也曾发倾国之兵相助。被击败后,损失了大半国力,元气大伤,不得不到处迁徙以避祸。最后在距坚昆数千裡之遥的且弥以北,乌孙以南,定居下来。此后郅支西迁,撤离坚昆,乌丹支离人也未再返回故地。 虽然两国距离遥远,但血脉依然相连,后经過多方打听,得知李氏尚有后人存世,這才派出曹雄、林天赐、初六三人前来营救。 听罢林天赐的讲述,张放這才明白,为何曹雄与林天赐,一個是右都尉,一個是府丞,头衔都大得吓人,却沒有半点高官的样子,原来是光杆司令啊。搞不好自己手头的兵力都多過堂堂右都尉曹雄哩。 乌丹支离南迁之前的几十年裡,与坚昆李氏卫队一直保持通婚,尽可能维持汉家血统的纯正,而他们的后代,自然也使用汉名。或许過得百余年,他们最终会被胡化,但至少在现在,他们還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并固执守护。 守住汉名与汉礼,就是守住最后一道底线。 ps:史书记载是乌贪訾离,贪为贬意,訾字难识,故以谐音改称乌丹支离。其故地就在乌鲁木齐西北的玛纳斯,所以有一种說法认为,乌鲁木齐的得名,就源自乌贪訾离的音译。 喜歡《》,請安键盘CTRLD收藏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