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二章 禁闭
自然,這一禁足就是真禁足了,别說出门,就是处理宫中事务這事儿也是被夺了。甚至就是李邺也是不许再過来了。
宝船太监宣读完了旨意,一脸为难的看着陶君兰;“太子妃您看”
陶君兰自然知道這事儿宝船太监也沒法子,便是点点头:“這事儿我心裡有数了,我当然也不会叫公公您为难。只是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還得請公公告知一二才好。”
宝船太监微微松了一口气,当即便是将皇帝如何過问此事儿說了一遍,末了又道:“我竟是一开始完全不知情,不然的话,必定還是会想法子知会一二的。”
陶君兰点点头,笑了笑;“我当然也不是怪公公您。您有這份心意,已是叫我們感激不尽了。”
“我估摸着這事儿是和庄妃娘娘多少有些关系的。”宝船太监压低声音言道:“昨儿皇上就在庄妃娘娘宫中歇的。今儿一大早我也沒见皇上见過什么人。”
顾惜嗎?陶君兰在心头咂摸了一回,随后便是点点头:“此事儿還得劳烦公公告诉太子一声,另外請公公帮我给太子带個话。就說我半点不着急,清者自清,横竖也不過是好好在屋子裡休养一些时日罢了。正好我也调养身子。”
宝船太监听陶君兰這样說,登时倒是忍不住笑了笑:“太子妃有這样的心态,那是再好不過了。”
陶君兰微微一笑,“不然還能怎么样?反正沒做過那样的事儿,我也不怕什么。”
宝船太监点点头,又压低声音:“其实本来绿时也并不承认有此事的。不過她屋裡翻出了您的金簪子,所以這事儿便是說不清了。最后绿时挨不住刑,這才招认了。”
陶君兰明白這是宝船太监提醒自己,当下点点头:“這事儿我会查清楚的。金簪子若真是我的,那這来历却是要好好查一查。”
她赏赐人,从来不会用金簪子,都是给的银子。就算偶尔赏赐首饰這些,也不過是给红螺她们几個,而且也都不带纹样的。带着宫裡纹样的,她都好好收着。
所以,真要查起来,倒是也容易。
陶君兰当着宝船太监的面儿进了屋子,又让宝船太监将门锁了带走了钥匙。這样的禁闭也是皇帝的意思,是为了防止李邺宠爱她,假公济私做個样子罢了。
当然,门虽然锁住了,窗户是沒锁的。毕竟传膳用水這些,都還是正常的。只是以后要麻烦些,从窗户這裡传递了。
陪着陶君兰一起被禁闭的還有春卉红螺和碧蕉水纹這四個。這四個也是她从王府裡带进宫的,是最能让她信任和安心的。
宝船太监那头一走,陶君兰這头就让几個丫头清点妆奁和库房:“金簪子說是我的,你们立刻查查,看到底是不是真是少了。”
红螺知道這事儿关乎陶君兰的清白,当即便是也不敢耽搁,留了水纹在陶君兰跟前服侍,其他人便是两個去查库房,一個去查梳妆盒子裡的。
梳妆盒子裡头的簪子都是平日裡要用的,而平日负责這個的是碧蕉,所以自然就是碧蕉在外头。
陶君兰也沒别的事儿,便是也在一旁看着。
即便是日常用簪子却也是不少,几個妆奁都是满满当当。赤金的,嵌宝的,各色各样,看着都叫人觉得眼睛花了。
碧蕉拿出一個小册子来,一样样的清点,虽說繁琐却也是沒了更好的法子。
陶君兰又让水纹也上去帮忙。
不過饶是如此,碧蕉這头也清点了足足小半日。最后碧蕉的脸色很是难看,低声回道:“一只赤金的蝴蝶扭花簪不见了。是宫裡匠作司送過来的,八月十五那日還用過。”
陶君兰心中微微一动:“八月十五用過?那是不是当时丢了?”她和李邺摔下去,那么高发髻散乱也是正常的,而且当时她发髻上钗环众多,掉一两個也不奇怪。反正当时她再醒来的时候,发髻上的簪子都被除去了,倒是也不曾在意過這些小细节。
碧蕉被陶君兰這么一說,登时也是迟疑起来,仔细的想了一阵子之后,却也是不敢确定:“当时慌乱得很,而且也不是我替太子妃您卸的头面,不過,似乎从八月十五那日之后,那簪子倒是再也沒见過了。”
陶君兰的簪子众多,而且每日尽量都是不同的花样,所以一個不怎么打眼的普通金钗,碧蕉记不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平日裡妆奁都是锁着的,只有梳妆的时候才打开。钥匙一直都在我這裡保管着,要說偷只怕也不容易。”碧蕉低声言道,又有些自责:“不過就算是被人偷了去,此时也找不到证据了。”不多时,红螺和春卉也是回来了。看见碧蕉這样,登时就明白了:“找到了?”
碧蕉垂头丧气的点点头:“嗯,不见了一根赤金蝴蝶扭花簪。只是還不能确定是什么时候不见的。八月十五那日戴過之后,就似乎沒再见過了。”
红螺闻言,便是断定道:“那肯定是八月十五那日不见了。我当时沒看见什么蝴蝶扭花簪。许是落在祭台底下了。然后被人拣走了。”
陶君兰“嗯”了一声:“這也不奇怪,当时天色也不好,掉了沒人发现也是正常。至于捡到的人私藏了也不奇怪。只是,怎么的就這么巧,到了绿时的手上?”
绿时当时可沒去参加宫宴,更不可能捡到簪子。
而且,宝船太监說是可能和顾惜有关系。是顾惜故意冤枉她嗎?可顾惜好好的冤枉她做什么?对顾惜又有什么好处?
陶君兰心裡有些烦躁,便是干脆躺了一阵子静静心。
至于红螺等人,虽說也是心情不好,却也沒有其他法子,只能尽量平心静气。
而李邺此时也是心浮气躁。皇帝禁足陶君兰,又不许他插手這個案子,意思已是很明了。這是陶君兰三番五次顶撞皇帝,以及他不肯再听话的惩罚和威胁。
绿时是被打怕了,所以才屈打成招,這個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可皇帝偏偏就信了,而且一口咬定是打得对方說了实话。
這样一来,倒是叫人根本不好辩驳。
他心裡自然是十分担心陶君兰的,既怕她思虑太多,又怕她恼怒不快,更害怕她担心。而且,這事儿一旦传开了,对陶君兰的声望自然也是有影响的。
本来皇帝還想将管理宫务的事儿交個顾惜的,不過李邺却是提醒皇帝道:“懿贵妃管理宫务管理得不错,倒是也不必换人。而且管理宫务费时费力,只怕庄妃承受不住。庄妃自幼就是個体弱多病的”
皇帝在李邺說這话的时候,深深的看了一眼李邺,最后却還是点点头:“那就让懿贵妃管理罢。”
倒是谁也沒提起皇后来。不然的话,這管宫的权力是该還给皇后的。
接下来一连着几日李邺也沒能再见陶君兰:虽說他仍是回到端本宫,不過陶君兰被关着,倒是還真见不上面。纵然隔着墙說了几句话,可是那到底是沒看到人,心裡還是十分担心的。
李邺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太医赶紧将姜玉莲救回来這样一来,也才能知道姜玉莲到底是自尽還是被人投毒了。
不過,一连着几日,姜玉莲那儿却是丝毫好转也沒有。事情俨然已是陷入了僵局不過如果姜玉莲一旦沒了,那皇帝必然是不会轻易放過陶君兰的。
倒不是皇帝多正义,而是明摆着如今皇帝是拿着這件事情做筏子压制端本宫。
所以,陶君兰如今的处境是十分微妙的。
随着日子一天天過去,事情却是毫无进展,李邺便是心裡开始浮躁起来。做什么事儿都沒心思,再加上朝堂上庄王和武王的针对,他的心情自然就更差了。
事情的转机很快就来了。不過,却不是李邺和陶君兰期盼的那种,而是……更坏的。
皇后忽然提出,其实刘氏当年是陶君兰害死的。而陶家,更是帮凶。至于证人,则就是桃枝了。
桃枝逃出了端本宫,住在了皇后的宫裡寻求庇护。
桃枝這么一证明,再联系当年陶君兰和刘氏的关系并不好,登时就让所有的人心裡蒙上了层层疑云。
长子之争,地位之争,管家权力之争,這一條條的利益关系,似乎都很能够說明陶君兰有足够的理由和动机去对刘氏下手。
還有红蕖的死,也被扣在了陶君兰的头上。
一时之间,陶君兰身上的罪名层出不穷,令人咂舌。
皇帝恼怒之下,命人将陶静平关押审查了。甚至于连九公主的脸面都不顾了。
陶静平這一被关,顿时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之间仿佛人人都开始怀疑起陶君兰和陶家来。陶氏一族的名声,几乎是跌到了谷底。
而更有好事者,又将陶致勿当年的事情也一并翻了出来。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