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离家 (一 上) 作者:未知 第一章 离家 (一 上) 傍晚时分,翰源货栈老东家张有财手裡托着個荷叶包,一步三摇的往家走。 荷叶包裡包的是块猪后腰,半尺宽,三寸厚,隔着厚厚的两层荷叶,依然有抹暖暖的油光渗了出来。张有财的心也像手裡的荷叶包一样,满满的,柔柔的,从裡到外透着股子暖意。 “他财叔,又割肉了?!”巷子口开铺子的李铁匠鼻子尖,隔着老远,就闻见了张有财手裡的肉香,大步凑上前,笑着打招呼。 “是啊,是啊!”张有财将手裡的肉用力掂了掂,唯恐老街坊们听不清一般,拉长了声音回应,“好家伙,就這么大一骨丁儿,居然敢要我两块半。這杀猪的魏老四,就差拿刀子砍人了!今晚有事么,沒事儿,家裡吃去?!”(注1) “不啦,不啦!!”铁匠李连连摆手,喉咙处却狠狠咽了几口吐沫。鲁城人最讲究個面儿,张有财热情相邀,他却不能贸然登门。否则,一旦配不上今晚其他客人的身份,在桌上难以举起筷子来不說,過后,還会被街坊们当笑话数落好几天。 “嗨,沒啥外人!”张有财停住脚步,继续卖力地将荷包掂上掂下,“啪”“啪”“啪”地勾引着街坊们的眼神儿。“就你大侄子,三侄子和我們爷仨。” “三少爷回来了?!”李铁匠身材高大,嗓门也亮,即便小声說话也像打雷一般。“什么时候,他今年怎么回来得這么早?!” “毕业了!所以放假早。”张有财看了对方一眼,故作漫不经心地回应。 “啥!毕业了。国中毕业?!”李铁匠仿佛被吓到了般,后退了两步,瞬间便消息传遍了整個巷子,“可真快啊,当年他去赶火车时,才……” 用手朝自己腰间比划了比划,他试图在记忆中寻找张家老三当年的模样。却突然觉得這個动作如今已经不太合适,赶紧将粗壮的大手收起来,在围裙上搓揉着补充,“我是說,我是說,這曰子過得真快。一晃儿,三少爷,三少爷都长大了!” 周围的老邻居们早就将二人的对话听了個清楚,也纷纷放下手中活计,围拢上前,向张有财道喜,“三少爷毕业了?!” “老财,三儿今晚到家?!” “财叔這回算熬出来了。老大是咱们鹿县第一铁算盘,老二也是一把子好手艺。老三這回又是高中毕了业,随便找個事情做,每月就是五十、一百地往家拿….” “去,去,去,你那眼睛裡边,就认得钱!人家三少爷是读书的料子,怎么着還不去去再念個清华、北大?倒时候放出来,少說也得是個县长……” 在一片充满羡慕或者嫉妒祝福声中,张有财的腰杆慢慢直了起来,风吹雨打的脸上,写满着作为父亲的骄傲, “他二哥托人在省城的洋行裡给他找了個差事,但是還沒定下来。我想问问他自己的意思。如果還打算继续念下去的话,就是把铺子关了,我也凑钱送他去北平!” “看您老這话說的!”众人摇摇头,笑呵呵地打趣,“人家北平城的大学堂,又不是省城裡那些抢钱的衙门!我听說過,一年才二十几块,比上省城的中学還低呢!” “好像還管饭!” “好像還发衣服。冬天一身儿,夏天一身儿。穿着可精神了。前年我在南京看到過,一個個打扮得白白净净的,看上就透着斯文气!” “你那是南京的中央大学。不是北平!” 众人又是一阵七嘴八舌,将道听途說的消息往一块儿凑。张有财笑呵呵地听着,既不纠正大伙话语裡的错误,也不着急說出自己的真正谋划。他只是在享受這一刻,享受难得的一份荣光。 俗话說,头二十年看父敬子,后二十年看子敬父。他张有财這半辈子,也算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儿孙了。不到二十岁开始支撑一個家,凭着聪明的头脑和两只大手,硬是将父亲留下来的一双货郎担子,变成了鲁县城裡数得着的大杂货栈。裡头天南地北,山裡头水裡头,只要是衙门准许卖的东西,肯等都能找得到。即便某样货一时紧俏难寻,只要张有才写封信托人送出去,从北边的察哈尔到南边的福州,都有人主动给赊货上门。 外边买卖兴隆,家裡头的三個儿子,也是一個赛着一個有出息。老大十四岁j就从县裡的粮店出了徒,跟着他走南闯北,如今已经能支撑起大半個家业。老二高小毕业后去省城裡边跟人学修汽车,如今已经能自己带徒弟。老三从小看就是块读书的料子,小学跳了两级,初中跳了一级,今年虚岁才十七,就已经拿到了省国立一中的毕业证。如果去北平那边找個大学堂再打磨几年,待到毕业出来,那就是洋行的大管事!非但每月能有二百多块大洋可挣,并且一身笔挺的西装,即便跟曰本人打交道,都不用低声下气地抢先朝他们鞠躬!(注2) 从春天时起,张老财就已经核计清楚了。自己忙活了大半辈子扑腾出来的家业,今后就完全交给老大寿龄来管。凭着自己留下来的丰厚人脉和寿龄的心计,即便不能将货栈继续发展壮大,至少保持现有规模不成任何問題。至于老二延陵那边,凭着娴熟的修车本事,在省城开枝散叶也会顺顺当当。而老三松龄,出路要么在南京,要么在北平。无论去哪裡,自己都会放下手头生意,带上续弦的妻子跟着他一起去。夫妻两個在旁边看着他,督促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学业上,而不是像省城大学堂裡那些不务正业的小家伙们那样,天天上街去洒传单、喊口号,嚷嚷什么“国家民族!”。手握机枪大炮的蒋委员长和韩主席都不着急,你一個连刀子举不起来的穷书生,成天瞎叫唤些什么?!再者說了,什么“国家、民族!”這句口号从袁大总统当政起喊到现在,你见過有谁真把它当一码子事么?(注3) 既然手握机枪大炮的人都不着急,一年到头都舍不得吃几顿肉的鲁县人,特别是像张有财這种生意人,更不会跟着穷学生们瞎凑热闹。上回去省城探望两個儿子,正赶上穷学生们上街游行,传单撒得漫天乱飞。张有财一时沒躲开,怀裡也被稀裡糊涂地塞了好几张。說什么曰本人的贪心不足,占了察哈尔之后,下一步就会占领河北、山东。中国人如果再不奋起反抗的话,就要像满清入关时那样,再当一回亡国奴了。 這些话听起来满吓人的,可仔细一琢磨,却未必有多可怕。不過是改朝换代么?有啥值得害怕的,谁坐了江山,還能不让老百姓穿衣吃饭?!只要老百姓還要穿衣吃饭,鲁城裡的翰源货栈就有买卖可做。翰源货栈有买卖可做,有钱可赚,就不值得张有财把身家姓命交到一群說话做事都不靠谱的家伙手裡。 “不能!”非但自己不能,三個儿子也不能!自己要看着他们娶妻生子,传宗接代。当自己老得走不动路,說不出话的时候,躺在太师椅上,周围站着一群儿媳、孙子、孙女,抹着眼泪喊爹,喊爷爷。到那时候,前来探望的老邻居、老伙计们,就会一边抹着眼角,一边满脸羡慕地說,“财叔這辈子活得值!活够味!” “不能!”光顾想着未来之事,一不留神,张有财就把心中的话从嘴巴上冒了出来。周围已经开始回忆张家三少爷如何如何刻苦用功的老邻居们被吓了一跳,赶紧闭上嘴巴,把目光都盯在了他的脸上。 张有财被盯得老脸发烫,赶紧想方设法补救,“我是說,不能让小三子从火车站走着回来。天太热,他打小身子骨又弱。万一晒中了署,去考学的事情肯定就耽搁了!” “看他财叔,嘴巴上不当回事,心裡头都喜歡得傻了!”众邻居么恍然大悟,笑呵呵地打趣。 “嘿嘿,嘿嘿!”张有财就坡下驴,讪笑着默认了邻居们的說法。 “财叔,請客吧。让我們也粘粘三少爷的福气!”李铁匠盯着荷叶包裡的猪肉盯了好半天了,终于等到了合适机会,立刻旧话重提。 “請客,請客!”张老财毫不犹豫地答应,“今晚都上我家吃去,我让孩子他娘多俏几個菜。” “哪能光让财叔一個人破费!”做木器生意的赵老板体谅老伙计赚钱不易,笑着說道,“既然是個三子贺喜,大伙就都凑点儿!我家裡的有两只大公鸡,待会儿直接宰了带過去!” “我亲家刚刚送来一大條咸鱼,正愁怎么才能吃得完呢!” “我铺子裡刚进了一车衡水老白干,待会儿让伙计送几坛子過去!” “我那有上好的口蘑,才从北边捎過来!随便泡一把,就能俏個好菜!” “我,我……”李铁匠回头看了看,实在找不出拿得出手的礼物,把心一横,冲着铁匠铺裡边大声喊道:“小六子,把我昨天刚刚箍的那個白铜火锅端出来!我三侄儿去外头上学,身边怎么着也得有個家乡物件!” “那可不成,那可不成!”张有财闻听,赶紧大声拒绝。這年头物价飞涨,一個白铜锅子,光本钱就得五块大洋以上。自己真的收了這份礼物,李铁匠和他两個徒弟這個月就等于白忙活了! “拿着,拿着,拿着!”尽管心中非常不舍,李铁匠却绝不肯在人前装穷,“我三侄子从小就爱吃火锅,到了外地,即便能买得到锅子,也未必能找出用料像我這么足的!” “不成,不成!” “又不是给你的!老财,你再让,我可就恼了!” 正拉扯间,巷子口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翰源货栈的小伙计,木器商人赵老板的侄儿赵仁义满脸是汗,气喘吁吁地跑了過来。远远地看到了自家叔叔和老东家,跌跌撞撞上前几步,咧着嘴哭喊道:“财叔,财叔,赶紧去追,赶紧去追。三少爷,三少爷让人给拐跑了!” “啊?!”张有财楞了楞,身体一软,手中的猪肉荷包,重重地落在了地上。 注1:骨丁,方言,形容极小极小的小块儿。 注2:高小,高等小学。民国期间,将小学分为初等和高等。初等四年,高等两年,合计六年。 注3:韩主席,山东省政斧主席韩复渠。在主政期间,大力发展地方教育、经济,推行廉政建设,在民间颇受好评。后因为不战而弃济南,被国民党中央政斧诱捕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