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無題
泰米爾伊拉姆猛虎解放組織(TheLiberationTigersofTamilEelarm—LTTE),已向斯里蘭卡政府軍投降,成立於1972年,首領布拉巴卡蘭。猛虎組織是泰米爾人30多個反政府武裝組織中最大最活躍的一個。1975年以來與政府軍展開游擊戰。1994年8月,人民聯盟政府成立,決定與猛虎組織舉行和談,經過兩輪談判後,終於1995年1月3日,簽署停火協議,1月8日正式生效。
1995年4月,該組織單方面撕毀協議,退出和談,雙方衝突再起。該組織現任領袖韋盧皮萊·普拉巴卡蘭,高級指揮官:維納亞加莫蒂·穆拉利塔蘭。2009年5月17日,反政府武裝泰米爾猛虎組織當天承認與政府軍長達25年的戰爭以失敗告終,宣佈放下武器,結束與政府軍的戰鬥。2009年5月18日,泰米爾猛虎組織最高首領普拉巴卡蘭及其24歲的兒子被擊斃,由此結束長達37年、造成超過7萬人死亡的血腥爭取反國家獨立運動。
(武裝分裂主義組織)成立於1976年,它要求在位於印尼蘇門答臘島西北端的亞齊特區成立一個***國家。1976年12月以來,雙方衝突已經造成1萬多人死亡,僅2003年一年就有1700人在衝突中喪生。
(MoroNationalLiberationFront)菲最大***反政府民族武裝組織。1978年從摩洛民族解放陣線分離後建立。初期力量極小,90年代後逐步壯大,1996年9月摩洛民族解放陣線與政府簽署和平協議後,部分不願接受政府軍警整編的人員陸續加入,其力量大增。現有成員15400人,各式武器11300餘件。該陣線一直堅持分離主義武裝鬥爭,主張在棉蘭老島建立一個獨立、嚴格的***國家。拉莫斯總統任內,與政府共進行了六輪低級別談判,但因雙方立場迥異而無實質進展。埃斯特拉達就任後,雙方於1998年8月簽署《關於推動棉蘭老和平進程協議》,9月,又簽署將各自前沿陣地部隊後撤5公里並實行停火的協議。但上述協議並未得到執行,武裝衝突時有發生。1999年,政府軍警部隊與摩伊游擊隊之間不斷髮生衝突與交火,和談因菲參議院批准《菲美訪問部隊協議》等因素一再延遲至10月纔開始。雙方和談小組於12月就談判規則與程序達成一致,決定2000年1月開始正式談判。
(munistPartyofthePhilippines)1968年12月建立。1969年3月該黨建立了軍事組織——新人民軍,進行武裝鬥爭,目標是奪取國家政權。該黨及其組織長期以來被政府宣佈爲非法,總書記何塞·西遜長期以來流亡在荷蘭。90年代以來,菲共內部矛盾不斷加深,1992年形成“抵制派”(列寧主義)和“效忠派”(親西遜派)。前者另成立菲工人革命黨。1994年,從新人民軍分裂出來的“亞歷斯·文加瑤派旅”與“抵制派”聯合。但西遜仍代表菲共主流。1986年8月,由該黨領導的全國民主陣線與阿基諾政府舉行和談,11月達成停火協議。1987年2月協議到期後,雙方重開戰火。拉莫斯政府成立後,1992年9月,雙方在荷蘭海牙舉行了探索性會談。1997年,雙方在荷蘭重開和談。新人民軍嚴重受挫,1999年兵力約9400多人。1999年5月,菲共因菲參院批准《菲美訪問部隊協定》單方面終止和談進程,菲政府轉而使和談地方化,同時繼續對流亡海外的菲共主流派領導人敞開談判大門。6月菲總統發佈政令,建立“全國和平論壇”,負責解決和談有關問題,制訂與和平進程有關的改革措施,下設“地方和平論壇”,在呂宋、維薩亞和棉蘭老負責建立政府與菲共地方組織間的聯繫。
阿薩姆邦聯合解放陣線成立於1979年,以實施暗殺、綁架、襲擊軍警等暴力活動而著稱,其宗旨要把阿薩姆邦從“印度統治下解放出來”。主席:阿拉賓達·拉吉柯瓦。
另外,在印度還有幾個種族分離極端武裝組織(反政府武裝組織),它們是波多民族民主陣線、卡塔普爾解放組織和卡爾比國家志願軍。
克倫民族聯盟:該聯盟是緬甸獨立初最有實力的組織之一,他們領導的克倫民族解放軍兵力僅次於緬共人民軍。克倫民族聯盟還聯合了一些地方民族武裝組織並組成了“民族民主統一戰線”。1994年該聯盟中,信仰佛教和信仰基督教的人員發生矛盾和衝突,導至聯盟一分爲二。一派是以波妙爲首的基督教派繼續沿用“克倫民族聯盟”名稱。另一派改稱“克倫進步佛教協會”。1995年初,緬政府軍趁其內訌之機,向克倫民族聯盟發起了大規模進剿,一舉攻克其總部馬納普洛並佔領了其控制區。迫使該部轉移至緬泰邊境西線一帶開展游擊戰爭。
撣邦民族軍:亦稱撣邦軍,成立於1964年5月。1985年加入坤沙的蒙泰軍。1995年初其主席賽雷被坤沙暗害,同年5月撣族頭人甘約率部脫離坤沙的蒙泰軍另立山頭,重新組建“撣邦民族軍”。現主要活動於緬甸東枝以北的南蘭、板法、孟蓋和賴卡等地區。控制區面積510平方公里(不含游擊區),控制區人口萬人,總兵力3200餘人,總部設在孟蓋,該部曾先後10多次與緬政府進行了談判,但均未能達成和解協議。
撣邦聯合革命軍:成立於1960年,莫亨任首領。1985年該部與坤沙的蒙泰軍合併。1996年初,原莫亨歸部團長約色率2000餘人,脫離坤沙自立門戶,重新組成“撣邦聯合革命軍”。堅持反政府武裝鬥爭。該部現主要活動於景棟以南,邦弄以東地區,以及孟乃、蘭科、孟班、賽芒滾、萬達果、刀辛和孟裴等地。總兵力約5000餘人,編成756、757、758和759四個旅,總部設在景康(景統)。該部現仍繼續堅持反政府武裝鬥爭。
羅興伽***團結陣線:該陣線是緬甸若開邦的***反政府武裝組織,成立於1978年,同時建立了“羅興伽***游擊隊”,並在該邦的貌奪和布帝洞等地區建立了根據地。1991年緬政府對其根據地進行了大規模清剿,該部武裝和***難民大批逃往孟加拉國。外逃的***團結陣線仍繼續在孟加拉國堅持反緬政府的鬥爭,並向***國家請求援助,現該陣線由昭鮑任主席,努爾·伊沙林任副主席,肖丁任總書記,武裝力量約3000餘人,總部設在孟加拉國境內。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