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章 学堂 作者:倾咔 第二天一早,宋天慧早早就醒了,古人沒什么娱乐活动,睡觉很早,所以天一亮也就睡不着了。课外书她正打算再去后山看看的,就听到屋外传来宋家大郎的声音:“慧哥儿,起了沒?该去学堂了!” 宋天慧這才想起来,先生让她再休息两天,今天可不就该上学了。让她一個二十多岁的灵魂和一群小毛孩一起读书,实在是有些尴尬,但她总不能突然就不去了,就算宋家人答应,邢先生也不会答应的。宋天慧叹了口气,得想办法让邢先生不再重视她才好,据她所知,這大越王朝可不兴女人考状元做大官的。 “来了!”宋天慧急忙应了一声,和崔氏打了個招呼,踩着鞋冲出了屋。 “走吧,大郎哥。”宋天慧笑着对宋家大郎宋天文說道,她对這個大郎哥印象不错,他很有做大哥的样子,上次先生到家裡,還是他提醒了宋天慧不少事情。 两人出了大门,看到宋家二郎宋天武已经等在门外,见两人出来,塞了個窝窝给大郎,說:“娘让你路上吃。”然后自己拿了另一個窝窝吃了起来。 宋天慧悄悄打量着他,她对這位二郎哥還不太熟悉,平日裡他好像总不在家裡,不知道在忙什么。不過他发现二郎吃窝窝的样子很文雅,還真不像农家男孩,更像個读书人,不知道宋家那位在镇上读书的老四是什么样子,会不会比二郎還文雅呢? 大郎刚要吃,突然看了眼宋天慧,问:“慧哥儿沒吃的吧?” 宋天慧沒想到他会问自己,点头也不是,摇头也不是,只好說:“我不饿。课外书” 大郎笑着把手裡的窝窝掰成两半,分了一半给宋天慧,“赶紧吃了,正长身体呢,咋能不吃饭。” 宋天慧不好意思的接過了大郎的半個窝窝,嘴裡连說了两次谢谢。 一旁的二郎神色不动,似乎已经习惯這样了,把自己窝窝沒吃的一边掰下来点塞给大郎,“大哥,我吃不完。” 大郎死活不要,可磨不過二郎,只好把窝窝都吃了。 宋天慧咬着手裡硬硬的半個窝窝,心想大房裡的两兄弟真的很不错!大郎就不用說了,二郎看着冷漠,却是在默默的付出,其实大房的人都不错,大伯宋正礼也是個老实人,這一点大郎和他爹最像,二郎反倒像王氏一些,王氏也說不上不好,就是非常精明,自家不吃亏就好,从来不多管闲事。 三人走了沒多久就到了学堂,宋天慧偷偷打量了一番,還真是简陋,不過比她家的屋子能好一些。同样是泥土掺着稻草砌成的土墙,屋裡摆了一张张木制的矮几,矮几旁边是两個草垫子,已经有一些小娃盘腿坐在桌边了,连凳子都省了。 先生的案几倒是好一些,至少還涂了油漆,另外,大概是先生年纪大了,不方便盘膝坐在地上,他案几后面是屋裡唯一的一张椅子。 宋天慧一出现,就发现有不少人盯着她打量了,大概她的前身性格比较孤僻,看的人很多,却沒人跟她主动打招呼。 “天慧,這裡是你的位置。”大郎提醒道,他猜想宋天慧八成想不起来了。 宋天慧点头,“谢谢大郎哥。”說完盘膝坐在了自己的草垫子上。 大郎和二郎這才回到了自己位置上,宋天慧发现他们坐在屋子东边,自己则在西边,中间留了一條较宽的過道,在一观察,东边的男孩要年长一些,西边则是和她差不多大或者更小的孩子。 其实,大房裡的大郎已经17岁了,二郎也有15岁了,但乡学就一所,所以他们還得跟小娃子一起读书,像他们這样的倒不多,庄户人家的男娃上了15、6岁就该說亲了,也沒心思上学堂读什么书,听說大郎和二郎读书是王氏坚持的,原本王氏早就想让大郎、二郎去读书的,但宋家养活一個读书人就够吃力了,所以刘氏不答应送两人去镇上读书。 后来村裡办了乡学,束也很低,王氏就說,大郎、二郎的姥爷是老村长,外孙咋能连大字都不识一個呢?刘氏一打听,村裡好多娃子都去了,小一点的六岁就去了。她怕人說她家抠门,才让宋家大郎、二郎以及三郎宋天慧去读书的。 宋天慧的“同桌”是個比他小一点的男孩,有些沒睡醒,揉了揉眼睛看向宋天慧,小声问:“听别人說你撞坏了脑袋,记不得好多事了,是不是真的?” 宋天慧心想你才撞坏了脑袋,但嘴上却說:“你是谁?” 男孩吃惊的张大了嘴巴,還下意识的使劲吸了下鼻涕,說:“你真撞傻了?连我都不认得了?” 宋天慧无语,干脆不理他,那男孩又好奇的厉害,凑到跟前說:“我是李毛蛋啊,你前几天還打了我一拐子,你不会都忘了吧?” “李毛蛋,哦,我记下了,你别反复问了,好多事我记不得,但不是撞坏了脑袋,你再乱說小心我继续揍你!”宋天慧烦的很,吓唬他了两句,還对他挥了挥拳头,李毛蛋果然缩缩脖子安静了下来,眼睛却不时的偷偷往宋天慧身上瞄。 宋天慧沒理他,看到东边座位区有個男孩在瞪着她,大概十一、二岁的样子,可那眼神明显不善,甚至有些仇视的味道。 宋天慧拿胳膊肘撞了撞李毛蛋,小声问:“那個人是谁?” 李毛蛋顺着她的视线看過去,急忙转了回来,捂着额头說:“唉,你连他都不记得了,他是张兰兰的表哥李青山,剩下的不用我說了吧?” 张兰兰不就是宋天慧的爱慕者之一嗎?甚至她爹還跑到宋家议亲過,那李青山看像宋天慧的目光不善,傻子也能看出是什么問題了。宋天慧冷汗直流,她现在才9岁啊,這么早就有“情敌”了? 這时候,邢先生走了进来,一看到宋天慧坐在位置上,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邢先生上课一开始会考校一番,一般是先考西边的小龄班,然后再考校东边的大龄班。于是,邢先生开口了:“宋天慧,你休息了几天,可否把《千字文》的前十句背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