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 兄长姐姐 作者:妹姒 正文 小窍门:按左右键快速翻到上下章節 《》最新章節 正文 這個高度视线很好,徐玫這才得以看清楚银瓶的样子。 银瓶身量娇小,有着江南女子常见的小脸和尖下巴。她的衣饰也简洁清爽,挽了一個妇人圆髻,簪了一支梅花金簪。不见婉约楚楚,反而是俏脸含霜,显得几位干练利落。 此时,银瓶脸上的惊讶尚未退去,似乎有些诧异于徐夫人会這么耐心温柔地哄孩子。不過,她的情绪也很快掩饰住,笑着道:“小姑娘长大了些。” “小孩子一天一变。”徐夫人又道:“叫徐玫。” “玫姑娘。”银瓶唤了一声,正式拜见一下。见小孩子一双黑漆漆的大眼睛一直盯着她看,俏脸软和下来,道:“玫姑娘這一双眼睛和主子您最像,生的真好。” 徐夫人笑了笑,问道:“家裡都還安稳吧?” 银瓶迅速回神,低声回禀道:“大老爷隐晦地提出,由他亲自去大康一趟,代替您向大康安王爷交涉联络……据說,大老爷曾多次在族中抱怨,說您几次有孕待产,都大大延误了生意的时机,說女人不如男人方便之类的话。又說三四年前若与大康的大皇子如今的康帝联络交易,今日有一国皇帝支持,徐氏生意定早已经顺利地在大康国铺开了。” “延误三年,就是耽搁了万两金银的盈利。” 徐夫人似乎有些漫不经心。听到此处,她似乎轻嗤了一声。 徐玫仰面看自己的娘亲,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从未留意過這样的娘亲:纵然听到对自己不利的,在徐玫觉得已经十分严重的传言和攻讦,她却依旧从容甚至有些慵懒,如同高高在上的皇帝在看自己的臣子,不,更像是仙人正俯视人间……那是一种万般皆在掌握的自信! 幽暗的房间内,徐夫人的身上却仿佛有一种光,透了出来。 “如今大康局势已稳,康帝大刀阔斧野心勃勃,正是我徐氏进驻大康的最好时候。而御弟安王爷是個贪财喜好经营的,常于王府开鉴宝宴,各国各地巨商正蜂拥而去……若我們徐氏一慢再慢,只怕最后连口汤都喝不上了。” “当然了,我們徐氏富可敌国,不差大康的那口汤喝……但我們徐氏丢不起這個人!”最后這些话,银瓶显然是在模仿着徐大老爷的說话。 房间裡安静了片刻。 徐夫人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拿起自己女儿的嫩红嫩红的软乎乎的小手指再看,依旧显得十分漫不经心,仿佛沒有听到银瓶的那些话似的。 银瓶顿了顿,继续禀告道:“是以,大老爷觉得不能耽搁下去,欲要亲自前往大康。而且,他已经說服了超過半数的族老……便是夫人您不肯答应,大老爷也是势必成行的。” 徐氏如此大的一個家族,财富万万,难以计数,自然不能完全交于家主一人,而不设监督。徐氏有族老会,在任的都是徐氏族中有威望有资历的老人,拥有很大的决议权。 就像這一次。 徐大老爷說的有理有据,有超過半数的长老会都被說动了的话……若是徐氏当家家主,也就是徐夫人一味地反对,那就是要与族人离心了。 “大兄体恤我产后不宜远行,肯亲自奔波操劳……”徐夫人的声音微微扬起,似乎因为银瓶的话十分沒有道理而格外诧异:“我为何不肯答应?你替我写信给族老会,就說我早产想要多在這庄子上修养一阵,暂时不能会家族……此间家族若有重大决策,交由族老会表决就是。我一向都尊重族老会的决定。” “另外,别忘了写上,我徐氏历来有祖训,严禁参与到帝位角逐之中,尤其是大国强国。大康国力蒸蒸日上,已是与大夏平分秋色,先帝新帝俱为野心勃勃之辈……我們徐氏,不過是商贾之流,参与不起帝位之争。三年前针对大康采取的观望态度,是因为這一点,而不是因为惠姑娘。” “這么大的罪名,我的惠儿可不能背。” 银瓶凛然,抬头望了徐夫人一眼,似乎想要說些什么,但却沒有再开口,只是为难地道:“主子,還是您口述奴婢记录?奴婢写不了长句子……” “娘亲要写什么?”一個小男孩走进来,欢快地道:“让儿子帮您写啊!” 小男孩不過五六岁的样子,一身月光洗剪裁而成的及膝锦袍,简单地绣了些淡碧色的竹叶装饰,清凉雅致。正是幼年的徐立前。而跟在他身边的,是一個粉妆玉琢的小女孩儿,一样是月光洗的料子,上面绘着鹅黄色的月牙纹饰,娇嫩可人的紧。 徐玫从未见過哥哥姐姐這么小的时候。 她有些好奇,瞪大眼睛仔细地瞧着這一对儿金童玉女一般的人儿:徐立前此时已经显露出了很高的天资,学什么都异常快,正处于被徐夫人寄语厚望,在任何地方都是被捧着赞赏的时候,神采奕奕,十分活泼。而徐惠此时才三岁多,开了一些心智,却依旧懵懵懂懂,天真可爱的很。 前世,徐玫有记忆的时候,十多岁的徐立前已经有了喜文厌商的苗头,就连温和的态度也常会让人觉得他内心沉重又压抑,哪裡還有幼年时的轻快的神采。而大一些的徐惠整日裡都在学习学习再学习…… “先生說,我的大字已经写的很好了呢。”两個人行礼,徐立前仰头看着徐夫人,一脸的孺慕,道:“真的,我還做了一首咏荷的诗,先生都觉得好……” “哦?”徐夫人含笑鼓励。 徐惠挤過来,道:“惠儿知道!惠儿知道!‘田田**叶,碧月铺池塘。谁家白條儿,采莲做衣裳。’”她高声咏罢,道:“娘,惠儿也要采莲做衣裳!” 长势很好的荷叶如同碧绿的月亮一般铺在池塘裡,一個光條條的小孩儿采了些莲花,做了一件新衣裳…… 徐玫并不知道這一首小诗。 此时,她十分惊讶:這样生动有趣富有画面感的小诗,竟然是徐立前在五岁时候作出来的! 她前世听年长些的仆妇谈起立前公子时候总是十分惋惜,她其实是有些不相信她们口中那些盛赞,因为她见到的徐立前的书房总是干干净净的,从未有過什么诗作。只是他的狂草写的非常好,但她一個小姑娘又不喜歡狂草,是以并未在意過。原来,仆妇们并未夸张,徐立前的确值得人扼腕叹息。 而徐惠能清晰地将這一首小诗背出来,也是非常聪明了。 徐夫人微微抿了一下唇,似乎也有些意外。顿了顿,她收敛笑容,对徐立前道:“這首诗听起来的确有趣……但先生其实因为你才五岁就能懂了点儿押韵而夸赞你,并不是真的认为你這小诗真的有多好。再者,娘多次告诉你,诗词都是小道,怡情则罢了,立前你万万不要沉迷此道。” 徐立前原本红着的脸白下来,有些沮丧,低头受教,道:“是,儿子记得了。” 徐夫人摸了一下徐惠的脑袋,继续向徐立前道:“恩,既然立前你自觉字练得不错了,就来替娘执笔好了。娘要给族中写信……” 徐立前這才又重新抬起来,露出了些跃跃欲试的笑容。 (PS:文中小诗是作者君临时拼凑所作,若有雷同,实在惭愧惭愧。新坑,求收藏求推薦。)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