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青姐愿意帮我看,那是再好不過了,投哪裡,稿酬什么的,咱也刚开始画,什么都沒有,也沒想那么多的,只要有人愿意收就成的。”
做哪一行都這样,一個新人,只有别人挑剔你的,沒有你要求多多的。
文莉上辈子,也是花了好两年才闯出一点名气。就這样,在接活的时候,那也要被人挑剔一番的。
所以,她现在心态很好,只要有人接就行,管她给几毛钱,有個好的开始就行了。
文莉說着,就起身去了隔壁她和江元住的屋拿画。
“青姐,你帮我看看,我也是瞎捉摸着画的,不成也沒关系,反正也不用担心打击到我什么的,您都直說就是。”
文莉和人相处,不喜歡那么多弯弯绕绕的,看得出来蒋青也是這种,她也不扭捏,直话直說了。
蒋青伸手接過文莉递過来的画稿,笑一下:“放心,我不和你客气的。”
娟子就坐在蒋青边上,她从听到文莉画画要投什么稿的时候就撇了撇嘴。
這会儿蒋青拿着画稿开始看,她眼睛也慢慢瞄向了画稿。
這一看,就愣住了。
文莉是用江元做原型画的人物,因为是画心裡喜歡的人,投入的精力和专注也是百分之百,人物的神态动作都到了传神的地步。
尤其是文莉本身功底在哪裡。
只要人一看到這画就能被吸引。
文莉用的故事,在文莉看来是一個比较简单的从军故事。
但在這人们尤其崇尚军人,有信念感的年代,她的故事是很吸引人的。
至少,蒋青是被她的故事给吸引住了。
時間短,文莉总共画了六帧画。
故事一开始,讲述了主人翁元子从小生在一個偏远落后的小山村裡,他父母都是佃农,家裡兄弟姐妹多,从小吃不饱饿肚子。
元子小的时候,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地主家的孩子就能吃好穿好,沒事還把他们当马骑,遇到不好吃的還可以把饭倒去喂狗,喂鱼甚至拿脚去踩。
而他们呢,为了一口杂粮,甚至是糠,想尽办法也很难得到。
元子一直不懂這個差距是为什么。
直到七岁的他救了一個游击队的兵。
游击队的人在清醒后帮他们家做事,种粮。
他们身上,有一种别样的气质和生气。
在他们身上,似乎有着什么元子不懂的东西。甚至他们有时候上课用到的词元子也听不懂,自由,平等。
他只听懂了一句,为人人吃饱穿暖而奋斗。
吃饱穿暖。
元子从小渴望的事。
如果說,加入他们,就能吃饱穿暖,那他必须加入。
元子把自己想法提出来,却被几個大叔叔摸着脑袋拒绝了,說他太小了,等他大了,如果他想法還沒改变,他们就收下他。
不過跟着他们,是很辛苦的,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元子那时候還不懂這些,听得懵懂。
直到元子十三岁那年,鬼子的炮火轰到乡村,他们的村子被烧了,唯一可以避身的茅草屋沒了,甚至有平时玩的好的伙伴,在元子面前死去。
元子突然就懂了,那段時間,他听到的那些课裡內容的意思。
他想保护村子裡的人,保护亲人,他想要人人能吃饱穿暖,不受战火侵袭。
元子想当兵了,他决定去找游击队。
于是,元子在家裡父母和兄弟姐妹在窑洞安顿下来后,他就背着包,带了几個馕上路了。
路上,元子见了太多可怕,惨绝人寰的事,他躲在草垛裡,看见了鬼子的刺刀刺入了村人的心脏,看到鬼子狰狞的笑着烧了一個又一個村落。
在這样的可怕的经历下,元子越发坚定了,要找到游击队,把這群人赶出去。
画一直画到,元子历经艰辛,在为救一個孩子,险些死在鬼子的刺刀下,最后被路過的游击队救下這裡。
“就沒了?”
蒋青一页一页慢慢看過来,翻到后面都是空白纸了,她有些意犹未尽的抬起头。
“嗯,我刚开始画嘛,沒画多少。”
“青姐,你說這画得行嗎?故事我也是瞎捉摸的,也不知道行不行”
“行啊,怎么不行,我觉得很好看!”
“元子后面从军了嗎?他跟着游击队干鬼子了吧”
蒋青還沒說话,边上娟子就激动的說道,察觉到文莉和蒋青投向她的视线,她慢慢住了嘴,脸上有些不自在。
娟子父母就生了亮子和她,从小她就受宠,哥哥去当兵后,她是家裡唯一一個孩子,那更得宠了,为了不让她下乡受苦,她妈妈還直接把自己食品厂的工作给了她。
娟子一直是幕强的人,她十六岁在看到来家裡帮哥哥捎带东西的江元的第一眼,就喜歡上了他。
但江元一直在部队上,后来她再从退伍回来的哥哥那裡听到江元的消息,人家已经定亲了。
她为此难過了很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