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二十章 开源

作者:庙街四斗米
一切都走上了正轨,陈政每日裡除了给那些孩童上课外,自己也不断的了解這個世界,同时又不时的和那钱世强做着学术上的交流。更新最快去眼快

  那钱世强对于陈政教给他的东西掌握的很快,不出十天的功夫,便把数学的相关知识学的七七八八了,陈政得知后索性便把数学课的授课任务转手交给了他,這样自己也好腾出更多的時間来干别的。

  钱世强此时已经直接和陈政以兄弟相称了,陈政也沒有推辞,直接喊他世强兄,仿佛两個人是差不多一边大的人一样。

  从钱世强那裡陈政了解到中国自古以来也是有很多科技方面的著作的,诸如《九章算术》、《梦溪笔谈》等。就是本朝也有很多著作讲述着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的,诸如早些年的《几何原本》等等。钱世强甚至還借了一些這方面的书给陈政看,陈政也是很高兴,他也是一個对于技术很执着的人。

  但他看了之后就便明白中国的科技知识为什么不容易传播开来了。原来這写书的人用的更多的是文言文,而且很多技术的描述不准确,含糊性的词语很多,诸如少许、一会儿等等。无论是数量還是质量抑或是時間,這些对于技术来讲都是十分关键的词却很含糊的表达。這种书要是给很聪明的人看或许還能看懂,可要是给一般人看那就不知所云了,很多地方要猜测。這对技术,对知识的传播明显是一個大的阻力。陈政知道科学技术的传播首要的一條是浅显易懂,而這些书籍则很多处都含糊不清。

  想一想中国的陶瓷技术就知道原因了。工匠们能造成那么精美的瓷器,全是靠着自己的经验。其中火候的掌握、如何上釉,如何调釉,都是能工巧匠们自己不断的尝试摸索出来的,但他们也只是把這种经验口口相传的传下去,并沒有继续探索這其中的规律,也沒有用科学性的术语和具体的数值来描述那些关键性的技术。

  這便是中国和欧洲的差距了,陈政觉得自己应该改变這一状况,最起码让那些匠人或是学子们明白很多事情是可以通過数据进行說明的,也可以通過数据寻找其中的规律的,而对自然的探索,更重要的便是寻找其中的规律。

  陈政把自己這一想法告诉钱世强后让這钱世强也很是吃惊,想一想却是像陈政說的那样,除了人为的干擾因素外,华夏的科学技术在传播上是存在這样的問題,而解决這一問題的方法便是好好的教這些学生,于是這钱世强便更加的卖力气教那些学生了,而且很有耐心,变着法的想怎么才能让那些学生明白他讲的东西。按照陈政所說的,尽量简单明了。

  除了和這钱先生探讨外,陈政也沒闲着。在這学堂开学后的第三天,他便找了那首饰匠卢三。既然是自己的人了,总不能闲着啊。把自家的那座自鸣钟拿到了他眼前,和這卢三研究起如何制造這自鸣钟的事情来。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看到這自鸣钟卖的实在是太贵了,和抢钱沒什么区别。他相信這江南地界,肯定有更多的人想买這东西,但這东西是从欧洲那边运来的,数量不足,另外也太贵。如果自己能制造,那可就是绝对赚钱的买卖了。

  找這卢三便是因为他手艺好,精巧的手艺能做出陈政想要的各种齿轮来。陈政不光想造這座钟,還想造更小的怀表,只要零部件能够造的精确,那么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事情,而這卢三便是最好的人选。

  卢三在那日看了自己的小主人当着他的面把那自鸣钟拆了又装上后,便对這小主人另眼相看了。要說原来是感激,那么现在就是佩服了,是一种敬仰。但凡有手艺的人对于手艺比自己高的人都是敬仰的,看到這小少爷竟有如此的本事,卢三更坚定了跟着這小少爷干的决心。

  陈政沒着急让那卢三马上就做這自鸣钟,而是先给這卢三做了一些培训,包括一些基本的长度单位的培训,让他能看懂图纸。然后又让他照着自己画的图纸新作了很多工具以及测量器具。

  這個时代大明用的都是尺、寸什么的,這让陈政觉得特别别扭,总想改变它。后来从笔记本上抄录图纸的时候,陈政顺便记录下了厘米、分米的长度,然后按照那個长度做了第一把直尺,這样,在以后陈政自己设计的图纸中,都用這些后世的公制单位,包括在向学生授课的时候,用的都是這些公制的单位。

  那卢三在学习了一段時間后,便开始按照陈政给他的图纸用黄铜打造起那些零部件了,也是他的手巧,過了十天后,他便把相应的零部件交到了陈政那裡,陈政便和他一起组装起那自鸣钟。待到全部装好后,一试竟和那原先的沒什么两样,這让陈政特别高兴,终于可以自己赚钱了。

  到十二月中旬的时候,卢三竟然在陈政的帮助下真的做出了怀表。看起来直径有8厘米多一些,虽然比后世的手表要大上一些,但在這個时代,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工艺了。陈政在感叹這卢三手巧的同时,也在感慨华夏的這些不被人重视的匠人,他们才是华夏歷史的创造者。

  既然技术已经成熟,那么剩下的就是扩大生产以及投放市场了。对于学习過机械专业的陈政来說,扩大生产很容易,首先要做的便是流水化和标准化的生产。在卢三的介绍下,陈政又雇佣了一些首饰铺的工匠,让他们分别制造不同型号的零件,而卢三则负责最后的检测和组装,有了新造的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使得那些分头做的零部件能和好的契合在一起。這便形成了一個初步的流水作业模式,這样自鸣钟的生产效率要比一個人从头做到尾的方式高的多。一個月基本上能生产30多台,如果按照一台50两的价格,那可就是一千五百两的收入,一年下来可就是一万八千两的收入。這样计算還是按照中等货样来算的,而陈政设计的钟表无论在技术上還是在外观上都已经远远的超出了這個时代的自鸣钟,到时候卖起来肯定要多于50两,而工匠的工钱和料钱也就是個零头,這样的买卖已经不算是小买卖了。至于销售方面,陈政一点都不担心,他老爹肯定会轻松的把這件事情搞定。這一切還都是在不再扩大生产的前提下算开来的,若是扩大生产,则又是一番模样。

  当陈政在老陈面前拿出一座又一座的自鸣钟后,老陈眼睛都直了。他对于陈政一开始鼓捣的东西還是知道的,并沒有在意,只当這孩子在瞎胡闹。哪成想竟真的让他做成了,看来這孩子那天說的什么老头,不,应该是老神仙传授本事的事情应该是真的了,不然他怎么会做出這西洋人才会做的自鸣钟呢。而且看起来一点也不比夷人做的差,或者根本就比那夷人做的好。這时代虽然也有计时的沙漏,但這样的东西摆在家裡便是一個身份的象征,非是大富之家,又怎么买的起這东西。

  待到陈政拿出那做的更精细的怀表时,老陈便已经什么话都說不出来了,他知道自家现下已经有了一座金山了。精通经商的老陈心想若是把這怀表用黄金做了装饰,那肯定能卖出比同重量黄金還贵的价钱。江南那些士子,又有几個生活不奢华的,這样的东西和香囊玉佩什么的挂在一起,便是一個身份的象征了。若是沒有,那便失了身份,便会让人瞧不起,那些处处自诩不同的士子们又有几個会跌了這個面子。

  有了老爹的支持,陈政来到這個世界后亲自打造的第一座工厂便诞生了。虽然還沒有达到机械化的生产,但比此时的瑞士钟表制造商们,陈政已经很是超前了。

  崇祯十一年的正月以后,中国化的自鸣钟大量的在江南地面上出现了,价钱要比从西洋贩运過来的便宜的多,达官贵人们很快就消费起這种东西来。而年轻的士子们聚在一起吟诗作画的时候,则纷纷把更小更精致的怀表拿出来显摆,谁若是沒有,都不好意思出门会友。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