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三百四十章 铁甲舰

作者:庙街四斗米
★--&網--網★全文字手打更新最快★шшш.★

  就在陈利配合着那罗金在江南地界大展拳脚,进行稻米和棉布的贸易战的时候,陈政却坐着船去了北岛。看完美世界最新章節,去眼快杠杠的。

  他這次去北岛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船厂那边的全钢制大船已经建造好了。从铺设龙骨到最后晒装,這條船整整用了好到四年的時間。

  陈政当初建造這條船的时候就沒有着急的打算。慢慢的来,這個過程倒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工匠。

  用氧炔焰来焊接,這可是要一定的功夫的,即便北岛的工厂裡通上电了,但是那也仅仅限于一些车间和炼钢厂,电焊還是不容易弄出来的。

  不過這造的第一艘船,吨位也不算太大,只有五百吨,满载排水量也就是七百吨的样子。這四年的功夫,倒真是培养了不少造這钢铁大船的工匠。陈政已经决定把自家的生产中心,从這北岛迁到大连了。毕竟,這裡第一個资源要缺上许多,第二就是這裡经常发生地震,别建了一大顿,最后一场地震,什么都化为乌有了。

  看着這條船,陈政心中便感慨万分,终于造出铁甲舰了。以后,自家的船队,就可以慢慢的实现换装了。到时候,這個时代海上的霸主,就再也不会是西方人了,自己可以让手下的人直接打的那些白人找不着北。

  上了船,陈政重点看了锅炉和螺旋桨。說实在的,這條船,還真不是陈政设计的,他也沒有那個本事。他就是学冶金和机械的,对這造船,還真是不怎么清楚。但是那笔记本电脑裡却是有现成的图纸的,他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慢慢的把那图纸解析明白,然后又是跟着那些工人一起研究,一切琢磨,這才有了這條船。中间虽然他离开了一段時間,但是他并沒有停下对這船监督。

  說的直白一点,這條船真是就像他的孩子一样。许多细节的计算,都是他自己完成的,若是加上前期的准备,加起来可就是四年半了。這條船,比他当初造出的那蒸汽机车還费劲。

  “少爷,你看,這是炮位,用的是你說的那双联装的设计,下边的供弹也是自动的,用小型的电动机带动,這船的前边就两座炮塔,侧面分别是两座,后边是一座,一共是十四门炮。对付一般的对手,应该足够了,便是对付像咱们家那胜利号一般的大帆船,也是有足够的威慑力了。”

  “嗯,我知道了,不過用這七十五毫米的炮做主炮,還真是有些拿不出手了。”沒来由的冒出這样一句,让旁边的工匠半天沒弄明白怎么回事。

  七十五毫米的舰炮,在這個时代,在這些工匠看来,那就是大杀器了。要知道那炮弹可是能爆炸的,就是所谓的开花弹。而且這船上装的七十五毫米的火炮,炮管都是比陆军使用的行营炮要长,射程就要远上很多。在海面上,若是你能打到别人,别人打不到你,那你可真就是名正言顺的老大了。這些工匠们也是看過這七十五毫米的舰炮射击的,当时都是惊讶于這火炮竟然這样的厉害,哪裡想到自家的东家竟然說這火炮拿不出手,难道還有更粗更大的?這船匠的小头目暂时性的陷入了沉思。

  他自然是不知道陈政见识過的东西了。在前世,陈政即便对除了冶金和机械的其他事物不甚关心,但是对這武器也是有许多见地的,不然,他也不能那么快的就造出那毛瑟步枪了。

  舰炮在陈政那個时空中,到了二战以后,就渐渐的变成了一條船上的备用武器了,船上主要的武器都是导弹,即便是用到火炮,像一般的驱逐舰,也都是用一百五十五毫米的炮作为主炮的。

  陈政对于這些還是很清楚的,也因此他想着是不是让兵工厂的那些人研究研究,看看能不能把這一百五十五毫米的火炮给做出来。

  六月末,陈政开始指挥北岛上工厂区的大部分工厂做搬迁了。不過到不是都搬走,而是一部分留下来,另外一部分去大连。那裡新的造船厂早就建好了,一应设备都是健全。现下就等着船厂的人都過去了。

  船厂這裡负责建造這铁甲舰的工人都要跟着去大连,而剩下的還是要留在這裡的。毕竟,木制帆船,陈政還是需要的。而且那玩意儿顺风跑的话,速度一点也不比這刚刚造好的铁甲舰慢。到时候還能节省燃料。

  這刚刚造好的這條铁甲舰,都已经在禄州城外的海裡溜达好几圈了,现下开出去应该不成为問題。只是众人都是希望這船的命名让自家這少爷来做。陈政一听這個,心道這船绝对是此时這個世界独一无二的,且還是第一條铁甲舰。陈政对自家以后的造船厂充满了信心,于是就随口叫做希望,希望号。寓意自然对這船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有了船,還需要人手来操作這條船。当初造這條船的时候,陈政就有意让海军学院裡的学生到這船厂裡观察,有时候還要跟着工匠一起动手,這样现下把這希望号的操作人员配备齐了也不是問題。

  六月末的时候,陈政带着老管家陈禄从北岛往大明而来。去的时候是坐着自家的快速帆船,而回来的时候则是坐着铁甲舰,這感觉自然是不同。

  大明的局势已经稳定,自家又是占据了关外东北,大连是在自家的投入下才建起来的,所以自家新的工业中心自然是要放在這大连的。至于青岛,可以作为一個轻工业城市存在。大连的船坞早就造好了,而且是专门造這铁甲舰的,一共是四座。在北岛禄州船厂的這條铁甲舰完工的时候,陈政就已经把部分工匠送到大连了,新的项目现下已经开启。有三座船坞在建造和那希望号一般大小的铁甲舰,而另外一座则是要建更大的。陈政的目标是一千二百吨左右,跟這希望号比算是增加了一倍吧。自家已经有了三四万的建造那木制帆船的工人了,现下陈政则是要再培养三四万能建造這全钢制的工匠。在自家旗下的产业工人,最起码要达到二十万的规模,這是陈政的目标。

  一路上,陈政则是不停的对這新的铁甲舰做了各项测试。他是学冶金和机械的,自然要对那锅炉和发动机的情况做一下详细的测定,对于那螺旋桨的工作,也是做了测试。

  一些下人沒有坐過這样的大铁船,刚上去的时候還很是害怕,心裡边总是像有一個小兔子一样,在忽左忽右的蹦着。生怕這大铁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能沉到水裡。可是一直到大连,他们都是沒有见到這样的光景。

  船過了倭国的对马海峡的时候,负责测量的船员来到船头,向正在看着海面光景的陈政汇报。

  “少爷,速度已经测了好多遍了,基本上能稳定在十八节以上,现下可是顶风,若是顺风的话,那速度应该還能快一点的。”

  “哈哈,你再想一想,還有谁什么因素沒有考虑进去?”

  “還有什么因素?哦,我想起来了,是洋流,对了,是洋流,多谢少爷提醒!”那船员既高兴又慌张的往轮机室跑去。

  “少爷,我還是回青岛吧,大连我就不去了,俗话說叶落归根,我现下這岁数虽說還不算大,身子骨也算硬朗,但是终归是想着早些回到胶州老家的。這都多少年了,总算能回到故土了。少爷,莫要忘了,等来年清明的时候,可是要把老爷和夫人的坟迁回胶州老家的啊。”

  “禄叔,既然你這样决定了,那我也不拦着你了,倒是到了青岛那边,又是有许多事情要你帮着忙乎了。”

  “這說的是什么话,到了哪裡都是要做事的,我只要有一口气在,就会帮着你守着這份家业。好在现下你也能自己撑起這门面了,我便是现在去了,到了地下,也不会愧对老爷和老太爷他们了。”

  “哎,禄叔,莫要說這些话了,您老人家春秋正盛,阿祥那小子還要给您生個大胖孙子呢。”

  “哈哈,是啊,想到還有阿祥,我就放心了。少爷记住了,人都是有懒散的一面的,也是有自己想法的。单纯的那银钱去收买,并不是能把所有人的心都收买到的,有的时候,对于下边的人,可不能惯着他们。打一巴掌,给個甜枣,這样的话說是容易說的,但做起来還是有难度的,個中滋味,老奴我就不說什么了,相信少爷這几年也是知道许多了。”

  “有禄叔帮着我,我总是可以安心做许多事的,禄叔放心,我心裡有数。”

  主仆二人站在船头,就這样一边看着风景,一边說這话。虽然在外人看来,两個人像主仆,但是陈政却从沒有把陈禄当成奴仆的,他心裡清楚,对于人性,他爹和這老管家陈禄,可是比他要看得明白的多。自家现下摊子是越来越大了,管得人也是越来越多,這就格外的需要像老管家陈禄這样中心的有经验的经理人。

  永厉元年的八月份,在大连造船厂裡,新的铁甲舰的龙骨已经铺设完成,包括那條设计吨位为一千二百吨的铁甲舰。陈政仍旧每日裡穿梭于工厂和船厂之间,对各处做着技术上的指导。于此同时,在青岛、天津、上海和大连四处,陈家督办的小学和中学也开始开课了。陈政知道,自己若想获取更多的技术方面的人才,在這個时代,是不可能从别处弄到的,只有自己慢慢培养。工匠可以在劳作中培养,但是這些工匠毕竟沒有基础知识,只是知道怎么做,却并不会在实践中创新。而且自家的工厂和已经建立起的实验室,需要的更多的是拥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而這些人才,可不是那些读四书五经的人能够培养成的,這些人才,需要的是完全现代化的科学教育,這是两种不同的文明。

  ★--&網--網★全文字手打更新最快★шшш.★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