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隨想
分割線————————————————————分割線
——————————————————————————
本書結尾,可以說是有些懸念,也可以說是“太監”。懸念:一是ai和機器人有了人類意識,這將會發生什麼情況?二是故事結尾,娜娜到底是ai還是人族萊菲婭意識流控制的娜娜?三是新地球人類和地球帝國,在進入奇異世界之後,會是怎樣的命運?四是周源到底去了哪裏,他還會回來或者掌控強大的地球帝國麼?
無論怎樣,對於我這個第一次寫尤其是幻想的人來說,實在不容易。不敢說這本書是硬科幻,也不敢說是軟科幻,只能說是天馬行空的幻想。
人類文明科技提升,雖然在近一百年是飛速的,但是,近十年來明顯又陷於困境,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彷彿是人類的未來。
如果你在城市郊區或者在農村,如果你晚上擡頭看看天空中那滿天閃爍的星星,你就會覺得自己的渺小、人類的渺小。
可憐的人類,卻囿於地球,而且萬年征戰殺戮不息,最近戰爭的陰雲又甚囂塵上,總有一天,也許人類親手毀滅了自己,不是ai,不是外星人,而是自己的慾望和好奇。
但是,人類暫時作爲這個宇宙的特殊存在,人的意識,恰恰在宇宙中是非常特殊的。說的“唯心”點,人的意識,正在干預着這個世界,當然未來也許毀滅了這個世界。正如本書中,周源源世界裏,爲了突破“光速壁壘”,人類毀滅自己的太陽。
本書前半部基本上是寫星際戰爭{科技流},後半部基本是“意識流”。
“物理的盡頭是數學,數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雖然對這句話我保持謹慎懷疑態度,但這句話,恰恰反映出即使人類最頂尖科學家,對這個世界這個宇宙真理探索過程的那種無奈感,這也導致很多科幻作品,硬科幻後來寫成了軟科幻、奇幻、玄幻、修真等。
本書也是陷入了這種“境界”,那又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後來寫作偏向於着重“意識”呢?
對世界每件事的觀察,都離不開人的感官和物化的設備,而感官離不開人類意識,設備等又都是人類意識的創造物。我們對自然現象的每一個觀察、每一個觀測、每一個推理,都離不開我們的意識活動。
所謂真,都是以我們所見所察來定義的。但是,我們所見的、我們所察的就都是真實的?如果這個世界是虛擬的或者是模擬的呢?我們怎麼證明我們是被虛擬的或模擬的?就像是電腦遊戲裏的角色,永遠不知道他的玩家存在,這個玩家,不一定在操作電腦,也許玩家編了個程序,讓遊戲世界一直無差錯的運行。可是問題又來了,這個玩家,是不是被另外一個玩家所虛擬或模擬?好吧,你可以說終極玩家就是個“神”。如果以“神”的概念來推廣,是否可以這樣認爲:每個玩家都是“神”,“神”,在他的維度世界能力是有限的,但在我們的維度世界是萬能的?
基於此疑問,本書也對此着筆不少,就像周源的源世界是其母世界的模擬實驗品,而母世界,又是四維虛擬機創造的虛擬世界,四維虛擬機只不過是智族對付人族的一個武器罷了。也就是說,只要你的思維發散敢想,你就會層層嵌套。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