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 以饼换药(中) 作者:都了了 041以饼换药中 說起日后的荣华富贵对难民们来說或许還有些遥远,但眼下有饼且保证一路回京的日子不会饿着,就足以让這些难民动了心,一個個的都起哄起来涌到了红菊身前,過去的快的,伸手就想着去夺她手中的饼。(天天中文) 好在红菊早有防备及时的把拿饼的手给闪开了,且身子向后移动才沒被难民给碰撞了身子。而刘良安见状拿着一把榔头就跑過去挡在了红菊面前,一副谁敢乱动就跟他拼命的样子,使得那些难民不敢再轻举妄动。 說到這把榔头,也是有些来历的。自上次小女孩遭哄抢被难民践踏而亡后,红菊几人便对难民有了森森的恐惧,生怕某日自己也会遭遇這样的下场,故而他们在入食时都避着那些难民。而刘良安更是为了保险起见,用分给他食用的一小块饼,从一個难民那裡换了一把榔头,每到入食时,都与奴仆得换着拿着榔头站岗,以防难民入抢。 此时的李孝竹等人见红菊的法子真有了用处,面上都露出喜意,青梅道:“董姨娘变的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处处针对两位哥儿,现在为了言哥儿還绞尽脑汁的想主意。” 刘张氏闻言掩了脸上的笑,哼道:“谁知道她背地裡想的又是什么妖蛾子的事,做做样子也想骗取竹哥儿的信任,哼,真当自個儿是活菩萨了。” 李孝竹斥道:“董姨娘失了忆,眼下是真心为着言弟好,刘奶奶断不可再如此轻言,沒了规矩。” 刘张氏一愣,面色下拉就又欲掉老泪念叨那陈年不变的往事来,却见李孝竹又道:“孝竹知刘奶奶一心是为孝竹与言弟好,但董姨娘毕竟是失了忆,前日裡为着刘奶奶的事四处奔波,一路行来又一心照看言弟,如今又为言弟之事抛头露面与那些個难民打交道,不曾越规一步,刘奶奶還是对董姨娘敬重一些的好。” 說罢,李孝竹不再管她反应的抬眼向看向红菊,但见那一身瘦弱娇躯直挺的立在难民前头独领风骚,别有一种风韵,不禁眼眸幽深,心中莫名情绪不停涌动。 但见那些蜂拥而来的难民越来越多,李孝竹眉头紧锁,把怀中的李孝言递给了還在幽怨自己在他心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从而对红菊更加忌恨的刘张氏,由她抱着,并嘱咐着让她和青梅向后退,免得被那些失了理智的难民给伤着了。 而后李孝竹便向红菊走了過去,看着那些衣着褴褛的难民道:“姨娘如此真的有用嗎?這些都是背井离乡身无分文的难民,他们连自己的生命都顾忌不暇,如何有药来医治言弟?” 看着眼前個個面黄肌瘦只是蜂拥上前,却沒有一個人像是会医和有药的样子,红菊也不禁皱起了眉头,心下微叹,嘴上却是道:“不管怎样总归要试试,比坐着干着急的强,若是什么也不做,我心难安。” 李孝竹闻言心一癝,认同道:“姨娘說的有理,总归是要试一试。” 說罢,也同红菊一样扬声道:“我乃工部侍郎李忠全的嫡孙李孝竹,于此同时我還是大周国元戊二十一年进士,若是有人医治好了我的弟弟,假以时日,孝竹立身朝堂,定会给予重谢保他一生荣华。” 红菊一愣,此前她只知现为大周国,却不知是何年号。如今听李孝竹這么一說,元戊二十一年,元戊很明显的是国号,刘张氏曾言李孝竹所中进士乃是两三年的事了,那么也就是說当今天子已稳坐二十四年或二十五年的皇位? 当真是,够久了。 而难民一听面前的李孝竹不仅是一個大官的儿子,還是一個进士,不由都低声议论纷纷起来。 “你才多大点儿就做了进士,谁信啊?” “进士啊,我那邻村几個镇都沒能中出一個进士来,最大的一個才是個秀才。” “骗人的吧。” 不是他们不信,而是李孝竹看起来实在是太年轻了,一個十六岁的进士,简直是前所未闻,但有些见過世面的却在联想到李孝竹的背景后,也就相信了。 最初红菊得知李孝竹为进士时也是不信的,但碍于身份不便向他询问,也是近日才得知他的进士之名并非红菊前世所知三年一度的科举制度产生,而是似类于红菊前世所知的科举再加上人才选举,由前侍郎周允礼推选并通過九殿会考才得到的进士。 只是因为年少加上周允礼周夫子不想他這么快就走仕途,而且李家在官场的关系太過交错复杂,周夫子惜才,不想李孝竹与李家太過牵扯,便向当今天子說要再带他入世两年才让他入朝为官。 红菊当时听到后,直接佩服起這位周夫子的先见之明,像李孝竹這個的迂腐呆子扔在官场裡只怕被吃的连渣都不剩,就该拿出来练练。 而据李孝竹所言,前朝曾推出過完善的科举制度,只是蕃王势大,且众多陪同前皇打下天下的臣子皆不同意科举一项,就未能变革成功,一直演化到如今大周国這种科举与选举并存的地步。 李孝竹在說這段话时眼眸深远,似惋惜似怀念,让听他所言的红菊起了一身的栗粒,总觉得李孝竹惋惜的不是科举這件事,而是提出科举這件事的那個人,好似有什么不好的情绪存在。 在刘良安似有意或无意的点到提出科举制度乃是前朝董皇后时,红菊瞬间震惊了,穿越!一定是穿越! 根据红菊前世所知的有限知识,科举制度始于隋朝,至于是谁提出的红菊就不得而知了,但她可以肯定绝对不是個女人。眼下在這個架空的歷史中竟然是一個女人提出,红菊可以完全肯定的說這個董皇后绝对是穿的,而且绝对是来自于她所处的那個时空,和她同生活在有五千多年歷史的大中国。 在心中肯定這個董皇后是穿的后,红菊下意识的就想去多了解這個董皇后的過往,可惜李孝竹并不愿多提,而刘良安也是避讳着說前进董皇后是個禁忌,不敢言论。 如此,红菊对董皇后的好奇心就更重了,一個穿越人士,身份還是個皇后,虽然是前朝的,但何以到了现如今還是個禁忌? 但這终归是别人的事,红菊对此好奇了两天后,就把這事给抛到脑后了,眼下她连自己的命都快保不住,很可能要饿死或冻死在回京的途中了,哪還有闲心再去理清這位已亡的穿越前辈的事。 好吧,扯远了,回归正题。 红菊在看到难民言论纷纷,却依旧沒有人上前,不禁嘴角泛苦,穷途末路,难道就真是沒有人会医和带有药嗎?言哥儿…… 想着那個孩子,红菊咬了咬牙,又道:“可有谁会医和有治病的良药?我家少爷生的并不是那难治的病,就是普通头疼发热的病。刚乡亲们也听我家大少爷說了,只要有人能治好我家小少爷,保他一生荣华富贵。若是不会医沒药的,就請乡亲们互相转告一下,只要能带了那会医和有药的人来,我家少爷同样保他荣华,且让他一路温饱着入京。” 這一說,底下的难民便炸开了锅,开始七嘴八舌的同红菊和李孝竹說了起来。 “我以前家裡的娃子生病都是用被子捂捂就好了,你们试试,要是好了可得把饼给我。” “瞧你說的,用被子捂捂谁不知道,要好,人家少爷早好了,還用你說。” “那個,大少爷,俺家以前的娃子都是用那烧酒擦身子的,擦一两次身子就不热了,這法子准治。” 难民们七嘴八舌提出的建议让红菊与李孝竹直摇头,這些法子他们都试過了,沒用,眼下只有药才能治好言哥儿的病,其它的都是虚的。 因此,红菊又道:“我們只要药,只要拿出了能医好我家少爷的良药,我們并不食言。要不是沒药,若是拿来了那烧酒来,我們也会给予重谢。” 难民们皆是摇头,他们個個连自己的命都只想保不住,几天连吃食都沒见過的,谁還能有烧酒和药,要是有药,一路上自己的同伴又怎会一個個的倒下。 而此时难民中有一個声音响起,“都回吧回吧,侬们又不是不知道這家人前几天的马都被那人给抢杀了,都過去這么长時間了,他们哪能還有什么吃的,连個娃子生病都治不好,再瞧他们自己都饿的瘦成那副样子了,肯定是唬人的。” 众难民一听仔细看着面前的红菊几人,都想起了前几日的事,虽然眼馋红菊手中的那块饼,但有刘良安手中的榔头挡着,各自彼顾也都沒敢打那出头鸟的主意上前来抢。在那個說话的人带头离开后,也都意兴阑珊的散去了。 看着已经散去的难民,红菊见状不由苦笑,這個法子当真是不成么? 李孝竹见红菊面色不好,劝慰道:“姨娘已经尽力了,明早還要赶路,先歇着吧。” 红菊眼盯着京都的方向却是摇头,“竹哥儿你先去歇着,我站在這裡再等会儿。” 李孝竹见红菊眼睛坚定,不由的心中微动,竟是陪同她站了下来,一起等着。 直到又過去了一刻钟的時間,在李孝竹已然失望再次想劝慰红菊去歇息时,只见一位衣着褴褛的妇人带同一個小女孩走到了红菊面前,“我、我有药,我要拿药给你们治好了少爷,你们真的会保我們一路不会饿着到京都嗎?” 书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