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合纵连横
這一次,伊奘诺尊是确确实实地陨落了。
随之产生的各种的影响,最为直观的就是他的半個神国开始崩溃,意味着他已经进入第二重死亡,只剩下一個伊奘诺尊的名字。待到所有人都忘记伊奘诺尊的存在,便是进入第三重死亡,即真正的死亡。
神国崩溃,三大阴物先后通過阴阳缝隙退回到鬼国洞天之中,“帝释天”则是携带着齐玄素跟随清微真人离开了神国——“帝释天”可以在事后慢慢飞回去,对于拥有仙人实力的人造神灵来說,并非什么难事,他沒有意识,却有一些本能。
大天狗、玉藻前、绯宫曦子第一時間便注意到了“帝释天”的存在,并在其身上感受到了十分可怕的压力,更甚于清微真人。
虽然“帝释天”不似活人,但這些久居凤麟洲的长生者们并沒有在第一時間意识到眼前之人就是传說中大名鼎鼎的人造神灵。
不過他们意识到了另外一点,這是又一位道门仙人在关键时刻降临了。
這便是他们不敢临阵反水的原因,道门只出动了两個人,不意味着道门只有两個人,必要的时候,道门可以不断增派援军。
眼前之人便是例子,他比清微真人還要强大。
他们很快又注意到清微真人此时的特殊状态。
三件神器!或者用道门标准来說,三件仙物!
這是就是道门称雄东方的底蕴和实力——帝京被视作下道门,玉京被视作上道门,而大玄朝廷的前身则是五方道门中的北道门,此处的道门自然也包含了大玄朝廷。
事实上两者的确是一体的,大玄的皇帝陛下似乎有意插手玉京事务,并非他想要废黜道门,其实他只是想要掌控道门,或者說从道门手中拿回天子的身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天下之主。从法理上来說,皇帝此举有违玄圣和高祖皇帝共同订立的规矩,却有一定的合理性,更谈不上外力干预,毕竟大玄皇帝還是唯二的超品大真人,也是道士。
关键是有太平道作为“内应”。
不同于其他人,掌府大真人张气寒深知内情,一眼就认出了“帝释天”,不必清微真人多說什么,他就已经大概明白前因后果,全真道和正一道還是出手了。只是他沒有想明白,在神国封闭的情况下,全真道是怎么把“帝释天”送到神国之中的。
不過当张气寒看到齐玄素时,立时明白了。
诸位长生者也注意到了跟在“帝释天”旁边的齐玄素。
玉藻前与齐玄素有過一些交集,但是不多,大天狗和绯宫曦子干脆不太清楚齐玄素的存在,不過這并不影响他们感到惊诧。毕竟仙人打架的时候,突然参与进一個无量阶段的天人,就像成年人械斗的时候突然发现有個孩子混在裡面,都不必刻意针对,可能只是一個踉跄倒退,就能把這個孩子撞倒踩死,可偏偏這個孩子還能安然无恙。
這就很奇怪了。
只是再看清微真人和张气寒,似乎已经默认了這一点,甚至沒有让他离开的意思。
這不由得让三位长生者开始重新审视齐玄素。
他们也很快注意到了齐玄素与“帝释天”之间的特殊关系。
虽然他们很难置信,但又不得不承认,“帝释天”竟好似是這個年轻人的随从。
這算什么?
难道這個年轻人是某位大掌教的私生子嗎?
清微真人身上环绕的九龙玄黄气息逐渐消散,他仍旧握着“赶山鞭”,先是遥遥看了承载着三成金身遗蜕的“应龙”,然后又望向齐玄素:“圣廷居心叵测,难保不会第二次出手。”
齐玄素问道:“真人以为如何?我們应该对等反击?”
清微真人顿了一下,說道:“不要跟着别人的音律节奏起舞,他打他们的,我打我們的。”
齐玄素若有所悟。
他早晚是要出去主政一方的,也免不得与西洋人打交道,不管清微真人是什么阵营立场,道理的本质不会变。
西洋人敢這样做,必然提前预想好了后续的种种可能,甚至是設置好了陷阱,道门再在這件事上去反攻,无疑会落入西洋人的算计之中,這個时候就要改变思路,转换方向,从一個西洋人未曾料到的方向着手反击。
這让齐玄素想到了大名鼎鼎的合纵连横,也是两位纵横家祖师的顶尖对决。
当时天下七分,祖龙之国最为强大。
所谓合纵,就是合众弱以攻一强。合纵之所以为纵,是因为从地圖上看,合纵的成员诸国是从北到南。
一位纵横家祖师佩六国相印,结成六国联盟,使得祖龙之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是为合纵。
這位纵横家祖师死后,另外一位纵横家祖师站在祖龙之国的立场上提出了“连横”。
所谓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连横之所以为横,是因为从地上看,主要是从西到东。
以连横破合纵,关键不在于建立一個新的六国联盟,而是分别与另外六国进行和谈,仅仅是要求对方与祖龙之国建立联盟,分而破之。
這就是典型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如果按照对方的节奏去走,那么应该是建立一個新的联盟,以联盟对联盟,将天下变为两大联盟的直接对抗,非黑即白,非左即右,你死我活。
在人家先行一步的情况下,不智。
所以就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不必全都放在一個框架联盟之下,然后去对抗谁。用不同的方式和他们进行合作,你们两個都是我的盟友,而我不强求你们互相之间成为盟友。
道门运用得炉火纯青,就比如新大陆的起义,道门并不奢求新大陆的力量成为自己的附庸,只是希望他们对圣廷产生制衡和拖延,這符合双方的利益,于是一拍即合。
還有久经蹂躏的西婆娑洲,道门這些年来并不宣扬“夺回”,也无意使其成为自己的附庸,而是宣扬并鼓励西婆娑洲的势力反抗圣廷暴政,推翻圣廷统治,为了自主独立而战。
至于西婆娑洲的反抗势力和新大陆的反抗势力,从来不是盟友,甚至毫无关系。道门并未组建一個什么反圣廷联盟将两者都放进去。
這就有些太上道祖的思想: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在表面上,道门与圣廷還是朋友。
故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道门对凤麟洲动武,存在了道门内部的推动因素,而非道门的谋略失误。
這让圣廷异常焦躁,却又沒有一個具体的发力对象,只能直指道门,一再挑衅,意图让道门落入自己的节奏之中,大搞联盟对抗,以道门外力来促成其内部的联合。這次圣廷插手凤麟洲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正如清微真人所說,道门不会有样学样地跑到圣廷地盘上也玩一次擦边,那无疑正中圣廷下怀。
這些年来,圣廷一直在暗中宣扬“道祸”,污蔑东方对于西方是威胁,西方应联合起来对付东方。甚至還诞生了一幅“名画”,身后生有双翼的使徒象征圣廷,带领象征着西方诸国的七位女武神,正站在海边,在海的彼岸,一條东方巨龙承载着一個盘膝而坐的东方人,正朝西方而来,并将其称之为“恶龙的咆哮”。
道门和圣廷下棋。圣廷下的是象棋,大兵压境,炮火连天,车马纵横,要的是直来直往。道门下的是围棋,這裡落一子,那裡落一子,最终连成一气,缚住苍龙,要的是合纵连横。
齐玄素感触颇多,抛开他和清微真人之间的阵营之争,他要承认,跟随清微真人平定凤麟洲,的确是受益良多,从清微真人身上,他学到了该如何统筹一方,也学到了要从整体大局出发,而不是局限于眼前一隅之地。
過去天朝上邦的日子久了,唯我独尊,渐渐忘记了春秋战国,如今随着东西方交流加深,摩擦加剧,开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经被丢到故纸堆裡多年的纵横学說竟然又能活過来,反而独尊了千年的儒门变得不合时宜,倒也是造化弄人。
当然,并非說合纵连横多么无解,关键還在于道门能够与圣廷分庭抗礼,這才有了纵横捭阖的发挥空间,若是玄圣不曾整合道门,道门也未曾称雄东方,当圣廷到来时,什么机谋都沒有用,只会重演金帐入主中原的惨剧,上演一出出丧权辱国的戏码。
不過具体决策,還要经過金阙的讨论,清微真人也不会在這個话题上与齐玄素多做讨论,而是說道:“为了防止圣廷再行偷袭之举,必须对运送遗蜕之船严加守卫,我還要处理凤麟洲事务,无暇分身,正所谓一事不劳二主,就請齐副堂主将其押送到玉京吧。”
齐玄素沒想到清微真人会直接把他“踢”出凤麟洲,可這個命令又合情合理,也只好应了下来:“谨遵掌军真人之令。”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