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此人大才
第2章此人大才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离滁州不远的中军大帐外。
星汉灿烂,万籁俱寂。
朱元璋拿着蒲扇,一边轻轻地摇着,给自己送来凉风,一边默默念起了章诚黄昏时于马上给他說的這“九字箴言”。
念后。
朱元璋就抬头看了看浩瀚星空,望着一川银河,浓眉微拧,似在掂量這九個字的分量。
“上位也還沒睡?”
這时。
冯国用突然从朱元璋一旁的军帐后走了出来。
朱元璋见冯国用出现,忙停了摇蒲扇的动作:“睡不着。”
冯国用和弟弟冯胜本是定远妙山一带的地主子弟,带有若干民兵,结寨自保,在朱元璋南略滁州的路上,投附了朱元璋。
而冯国用因既善带兵也读過书,故深得朱元璋看重。
冯国用也算是朱元璋第一個招揽到的文人幕僚。
正因为此,即便冯国用才投附朱元璋沒多久,但朱元璋就将他带在中军,安置在自己大帐旁边,而便于时时請教。
歷史上,冯国用是第一個建议朱元璋渡江打下后世南京即现在集庆而在這一带建立根据地的谋士,算是第一個给朱元璋提供战略建议的战略家。
也由于冯国用的建议,在淮西一带别的义军還在互相攻伐、无头苍蝇一般流窜作战时,朱元璋的义军已经开始有战略目标的进行作战了。
当然,這跟朱元璋自己也颇有战略意识有关,不然他也不会愿意采纳冯国用的建议。
话转回来。
朱元璋說后沒多久,就停了手中的蒲扇,问着冯国用:“章诚所言九字箴言,你怎么看?”
“此人大才!”
“所言亦是大智慧!”
冯国用不假思索地回道。
朱元璋猛地抬头看向冯国用:“怎样讲?”
“且不說此言的确乃成大事之不二法门!”
“只說当今天下,群雄莫不急着称王,而群雄身边之人,莫不以劝主称王为第一要务,皆为的是早向天下人表明天命在此,而其余皆为寇也!”
“可此人竟反而提议缓称王,可谓非一般人也,乃深谙韬略者!”
“不曾想吾乡竟有如此人物!”
冯国用回道。
朱元璋听后颔首。
接着,朱元璋又问冯国用:“這一带真有什么姓章的乡宦?”
因元帝国不重文教,科举制度也时废时行,故儒士占天下人口比例反不及两宋,在地方一個县裡,读书的人也寥寥可数,甚至也基本上都互相认识,尤其是北方,南方也好不到哪儿去。
所以,冯国用作为這一带的读书人,对滁州、定远一带的读书人家是哪些人家也是很熟悉的。
朱元璋也因此向冯国用確認一下,確認章诚有沒有在撒谎,掩藏自己的身份。
而朱元璋不知道的是,章诚在来到這個世界后已经根据自己对這個世界的一些初步了解,也编好了自己在這個世界的身份背景。
冯国用也明白朱元璋這样问的意思,便点首說:“倒是有一家世代读书的章姓人家,其祖上曾是宋臣,子弟未曾仕元,但只闻得该族人家大多已因去年那场大疫而沒,与那位章恩人自述的家裡境况倒也一致。”
“上位!”
這时,花云带兵气喘吁吁地带着一干甲兵走了来,且押着一儒士。
朱元璋南略滁州,一路上收降元兵、民壮,后勤支持基本上靠的是在路上向地主大寨征粮,当然如果地主不愿意,那便只能是由征粮变成抢粮,也叫做打粮。
這是无法避免的。
毕竟数万义军不可能饿着肚子,而眼下老百姓自己都在逃荒等着被赈济沒什么可抢,故义军只能找地主要粮。
這也是地主反感义军的根本原因。
虽然這個时代的义军并不是为了消灭地主才造反,但在造反的過程中也的确难以避免的会出现阶级间的矛盾和争斗。
花云作为朱元璋麾下将校,其任务之一就是往南向各处结寨自保的地主征粮,必要的时候会用武力攻打地主大寨,俘虏一些地主人口,掠得一些地主粮食。
此时,花云就是打粮回来。
“松绑!”
而朱元璋素来很重视对儒士的招揽。
在加入义军前就走南闯北、广交朋友的他知道這些儒士在這個时代的价值。
朱元璋也经常要求自己麾下官兵在俘虏儒士后不能直接杀掉,而要先看看能不能让這些儒士为自己义军所用。
同他在初次看见章诚时,也沒有直接下令部下直接冲上去杀掉章诚一样。
所以,朱元璋在见到這被士兵捆绑着的儒士时就即刻吩咐了這么一句。
于是,這儒士就被松了绑。
“妖贼!”
但這儒士在被松绑后,却横眉怒目地骂了朱元璋一句,然后四十五度仰头朝天。
古时。
统治阶级多将起义百姓以贼寇相称,又因许多起义百姓是托于各种教而反,故而多又被称为妖贼,认为他们是受某种妖言蛊惑而成了贼寇。
而在元末起事的红巾军多是受明教思想影响才造的反,所以也多被当时的元廷统治者与承认元廷为正朔的儒士骂为妖贼。
這儒士便也如此骂起朱元璋来,而似乎要以此来表明立场。
唰!
花云当即睁圆了眼,拔出一抹寒光来。
朱元璋拿蒲扇敲了花云的手腕一下,在花云识趣的收刀回鞘时,看向了這儒士:“你叫何名?”
“鄙人乃至正五年蒙今上隆恩所提拔的进士,曾任江西行省儒学副提举。”
這儒士回道。
“想必公便是本乡常唤为道瓯先生的茅思忠茅公了?”
冯国用這时问了一句。
這茅思忠哼了一声:“尔为儒士,何故从贼?”
“当今朝廷无道。”
朱元璋這时替冯国用回答起来,但他還沒說话,茅思忠就打断了他:“我不听妖贼妖言,尤其是泯灭忠义指责朝廷的大逆不道之言,尔等愚民妖贼,岂有资格言国事!”
朱元璋脸色当即变得难看起来。
“也别想劝我从贼,我宁因尽忠受剐,也绝不因贪生毁义!”
茅思忠呵呵一笑,继续說了几句。
這裡,冯国用则看向了朱元璋。
朱元璋脸色冷若寒月,而道:“砍了!”
花云立即拱手称是。
于是,這茅思忠便被拖了下去。
不多时,花云就提了這茅思忠的人头来,对朱元璋禀报說:“已斩!”
“缝回去,交给他家人。”
朱元璋落落寡欢地回了一句。
“是!”
朱元璋则在花云离开后,而叹了一口气,问冯国用:“這是南下以来,第二個不肯从义军的儒士了吧?”
冯国用颔首:“是的,這些人实在是愚而不知顺天道人心。”
“但也都是守礼之人,令人可敬。”
朱元璋回了一句,然后看向冯国用笑道:“如同你一样,若非因我愿拿军粮济贵寨受饥兵民而感我有义才愿意追随,只怕也会同那些人一样视我为贼,宁死不附吧?”
冯国用则道:“非只是感动,而是因此觉知天命在上位這边。”
“但如公一样明晓者又有几人呢,许多儒生依旧以贼看我。”
朱元璋說后就道:“不知提出九字箴言的章诚是否也是如此看我們?伱說他是大才,但未必是咱的大才。”
冯国用则在這时跟着点头:“我观此人见我們有不卑不畏之傲气,想来只怕很难投附于上位。”
接着。
冯国用又对朱元璋拱手道:“但下僚愿替上位试着去劝劝,让他助上位成事!”
接着。
冯国用又道:“但下僚想告诉上位的是,他如果愿意,则罢;他如果不愿意,還請上位不要因其才而留他性命!当立即除掉!盖因此人实在是年少才高,一旦不为我們功臣,而为朝廷或他人做事的话,则必为我們大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