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好吧 天可汗……
杨川总觉得有点不踏实,就好像有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沒有完成,這让他一晚上都沒睡好,始终处于一种焦灼的半睡半醒状态。
早上起床后,他发现自己好像生病了。
浑身酸疼,還伴随着一点轻微的低烧、咳嗽和咽喉肿痛,稍微一动就是各种不舒服……对了,還鼻涕涟涟的,大约是偶感风寒吧?
杨川有些郁闷。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很多时候,一点小毛病可能就会要命啊。
杨川在自己的行囊裡翻找一阵,却只找出麻黄、野杏仁、甘草、野生姜、大枣等寥寥几样‘药材’,他想要的桂枝、陈皮都产于南方,根本就沒见過。
‘大青龙汤’看来配不齐,但简单的一個治疗风寒感冒的‘三拗汤’却沒什么难度……
……
当堂邑父进来时,杨川正蹲在地上煎药,一股浓郁的药香弥漫整個帐篷。
“公子,這是、药?”
堂邑父去過长安城,见识過很多新奇的玩意,其中,最让他敬畏的便是那种浑身散发着香气的医者,但从未有机会亲近。
“有点伤风,熬一碗药发发汗就好了,”杨川使劲吸着鼻涕,脸色酡红,让他看上去更显俊俏,“堂邑父大叔,东西都准备好了嗎?”
堂邑父欲言又止。
杨川觉得有些奇怪,问道:“怎么,還有什么事嗎?”
“娜仁托娅她们都病了,”堂邑父有些拘谨的說道,“公子,实在抱歉,给您添麻烦了……”
她们都生病了?
杨川心头一突突,暗道:‘莫不是什么瞎瞎病吧?’
每到春夏之交,也是草原上各种疫病流行的时节,再加上卫生條件极差,很多人一辈子就沒洗過澡,吃的食物也不干不净的,看上去一個個都很壮实,实际上……
能活下来的,都是先天條件最好的那一小部分人,有些抵抗力比较差劲的,往往活不過周岁。
“走,咱们去看看。”杨川站起身,使劲搓了几下脸颊,快步走出帐篷。
不仅堂邑父的女儿病了。
张骞的匈奴人妻子和儿子、萨仁娜一家子、還有很多匈奴骑兵都病了。
浑身酸痛,持续低烧,咽喉肿痛,很多人裹着四五张羊皮蜷缩在向阳山坡上,半死不活的晒着太阳,脸上现出一层淡青色的晦气。
杨川直看得心惊肉跳。
他仔细问询、检查了二三十人的病状后,很快就确定:這不是普通的风寒,而是疫病!
“還有多少人沒有染病?”回到帐篷,杨川定了定心神,将一碗‘三拗汤’喝下肚子,這才开口问道。
“還有两百多人沒有生病。”
堂邑父倒是很镇定,看样子這种事情他早已见惯,如今唯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女儿:“公子,您的药能不能给娜仁托娅熬一碗?”
杨川点点头,将陶罐裡自己喝剩的药汁子倒了大半碗,道:“先让她喝掉,发发汗就好了,记住让她多喝几碗淡盐水。”
“对了,将咱们的盐巴拿出来一部分,让每個人都喝淡盐水。”
堂邑父口上应承着,快步出了帐篷。
杨川沉吟片刻,将他的那套紫貂皮袍子、雪貂皮帽子和鹿皮靴子穿戴整齐,也走出帐篷,并传下一道命令:“让沒有生病的人全体集合。”
要想办法采药自救了。
這么多人感染疫病,
以眼下的條件,即便是普通的流感估计都会死很多人,這個风险他可不敢去冒。
眼看着就要动身回中原,却偏偏出了這么一档子烂事,這让杨川的心情很差,但在众人面前還不能有任何表现……
堂邑父很快就来了。
他才是匈奴人真正的‘大统领’,如今,已经有人开始在私底下称呼堂邑父为‘大雪山王’,可见他在這些匈奴骑兵中的声望之高。
“公子,人都齐了。”
“嗯,咱们去采药。”
“采药?”
“是啊,大家都生病了,就得赶紧治病。”
“公子会治病?”
“略懂一二。”
堂邑父不吭声了。
杨川身上的种种神奇之处,已经让這個憨厚老实的匈奴人有些麻木了,无论是收服雪豹、驯服金雕、铸造刀子和铁锅,都让他心服口服。
尤其是杨川的美食,简直就是人间美味,似乎不是人做出来的。
“所有人,都跟着大雪山使者去采药!”
堂邑父传下命令后,快步走到杨川面前,单膝跪地,朗声道:“請天可汗为您的奴仆们传授采药之术!”
其他匈奴人也纷纷跪拜,齐声吼道:“請天可汗为您的奴仆们传授采药之术!”
杨川:“……”
這個堂邑父,简直太会来事了!
在漠北阿尔泰语系中,可汗、合罕、大汗、可寒等称谓,是草原人对族群君长、部落头领的尊称,与匈奴的‘单于’還是有区别的,尚未发展成对草原王者的‘专属称号’,這倒也沒有什么。
問題是,‘天可汗’,不是大唐李二的专属称号嗎?怎么听上去怪怪的……
此外,当一群人如此称呼某個人时,就已经默认,你就是這個部落族群的头领。
也就是說,来了一趟漠北,骗吃骗喝的,竟然弄出一個新的部落了?
“請天可汗为您的奴仆们传授采药之术!”
堂邑父瞅着杨川在发愣,很自觉的领着众人又是一声齐吼,算是将這個‘天可汗’的名头给做实了。
“走吧,先去采药。”无奈之下,杨川只好默认下来,转身向山脚下走去。
匈奴人沒有什么固定的族群、部落概念,只要有一位强者出现,将一群人聚合在一起,并能带着大家能吃饱肚子、能抢来妇人、能杀死进犯之敌,你便是一位合格的‘可汗’。
就连匈奴人的王庭也会默认,并在适当的时候,册封你为‘王’。
杨川猜测,之所以出现這种状况,主要原因還是生存环境太差劲,每一個人都在生死线上挣扎着,报团求生而已。
想通這一节,他倒也释然了。
随行北上的三千多骑兵,最后死的就剩下這八百人,很大程度上,他這個‘汉人崽子’好像還真有责任和义务让大家继续活下去……
……
疫病来的突然,去的也快,只用了短短半個月時間,绝大多数人都捡回了一條命。
但依然死掉了七八十人,這让杨川很内疚,其中有些人已经很老了,两鬓斑白,满面风霜,却对他和堂邑父二人恭谨有加,多苦多累的活儿都会抢着去干。
他给這些人举行了一场十分隆重的葬礼,并将他们安葬在对面小山包的脚下,应该能沾一沾匈奴大单于家的‘龙气’吧?
他的归汉计划自然也推迟了。
眼下這七百多人,从根子上来說都是匈奴人血统,問題是现在他這個汉人崽子成了人家的‘天可汗’,总不能丢下不管啊。
所以,很有必要给他们選擇一個好地方,先让大家活下去。
当然,杨川其实還有另外一個十分隐秘的想法:在不久的将来,這些‘族人’,說不定会成为他厨房裡的一把好菜刀。
甚至,成为他的一把割鹿刀。
“堂邑父大叔,让大家收拾行囊,明天咱们就出发。”
這一夜,深思熟虑的杨川终于下定决心,在羊皮卷上画了一個圈圈:“就這裡了,北海。”
“本厨子的部落,就叫北海吧。”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