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一個锅裡搅马勺 作者:未知 思岗是個小县城,一到晚上八点,街上空荡荡的,看不见几個人影,买包烟都找不到地方。 丝织总厂门口的夜市,是本厂和周边几個单位职工家属及一些個体户自发聚集起来的,是整個县城晚上最热闹的地方。从另一個侧面反应出丝织总厂效益好,来我們這儿做买卖能赚到钱,厂领导一直引以为傲。 厂领导還有点“迷信”,感觉人多热闹,单位才能红红火火。并且职工沒什么娱乐生活,有個夜市在门口,晚上出来逛逛,心情好了能够安心工作。 总之,厂裡对夜市是持支持态度的。 不過夜市也存在许多問題,为争一個好位置,摊主经常吵架乃至动手。人多了,游手好闲之徒就往這儿钻,小偷小摸,寻衅滋事,坑蒙拐骗,敲诈勒索之类的事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到厂区周边治安。 卫生問題更让人头疼,尤其几個大排档和烤肉串的,炒菜炒得乌烟瘴气,地面搞得污水横流一片狼藉。屡教不改,阳奉阴违,說到底卫生包干区终究不是厂区,在围墙外面他们是有恃无恐。 韩博初生牛犊不怕虎,要治理整顿夜市。有姜国平這個老滑头当参谋,沒什么不放心的。厂裡一分钱不用掏,還能省两個勤杂工工资,何乐而不为? 钱主任沒任何意见,鼓励他甩开膀子干。 城西工商所就指着丝织总厂的工商管理费发工资,厂办主任亲自打电话,保卫科长和副科长亲自登门,夜市這点事真算不上事。不谈定额,只要解决一個职工工资,每天晚上到传达室上班,全权代表工商部门维护市场秩序。 “姜科长,個体户应该交纳工商管理费,他们有权为什么不自己收。”回来路上,韩博不解地问。 姜国平抱着杯子,嘿嘿笑道:“去他们那儿登记過有证的才算個体户,小商小贩谁会去登记。這跟农民进城卖菜一回事,进菜市场要交管理费,在马路边上沒人管。其实他们想管想收,关键他们沒几個人,沒派出所那么大威慑力,老百姓不怕他们。 我家庭困难,我這是养家糊口。要钱沒有,要命有一條。你沒收我东西,我带家人去你所裡闹,去你家裡闹。你不给我活路,我就不让你安生。前年夏天来過一次,一分钱沒收到,之后再也沒来過。” “我們的工作应该沒那么难做。” “這肯定,首先這是我們地盘,不让你呆你就干不成。做生意讲究扎堆,人越多买卖越好。整個县城就我們這儿一個夜市,大晚上去其它地方卖给谁啊;其次,我們有经济民警分队,我們是人民西路警务室,有兵,有威慑力。” 姜国平喝了一口茶,又调侃道:“小韩,你现在了不得,牵头公安工商和保卫部门联合执法,公安保卫工商和卫生工作一肩挑,相当于综治办主任,只是沒组织部门任命。” 下午6点,工商所的人会来报到。加上今天刚到的高长兴,可不是公安工商和丝织总厂保卫部门联合执法嗎? 第二天上班就整這么多事,想想是挺好笑的。 事情办得顺利,有汽车去哪儿方便,再次回到单位才9点半,上楼时顺便去了一趟基建科。 装修,绝对是一件新鲜事。 一個個拉着问长问短,打听大概要花多少钱,大概会装成什么样子。消息传播速度惊人,楼裡要房子的干部职工一会儿全来了。 工作時間,厂领导看见不好。 基建科路科长拍板,提前给3号楼1单元102安装门窗交钥匙。工程队他打招呼,李泰鹏随时可以进场施工。先装,装個样板房,装好之后看效果,也看看装成电视裡那样要花多少钱。 “韩科长,工钱真跟材料费差不多?” “一半一半,差不多,不過我家不用花工钱。我爸是木匠,我姐夫也是木匠,连我妈都会一点。” “家裡有几個手艺人就是好,二车间王大兵一家是瓦匠,他家盖楼房就上梁时請几個人去帮忙,省好几千。” “严打”是全国政法系统今年的大事,设立经济民警分队和治理整顿夜市是保卫科现阶段的大事。对许多干部职工而言,房子才是他们今年的大事。财务科几個大姐意犹未尽,一直追到三楼。 高长兴不明所以,暗想大学生就是高人一等。同样刚来,不但能当干部,能担任副科长兼经济民警分队长,而且如此受厂裡人欢迎。 两张办公桌,正副科长一人一张,自己只能坐在沙发上,像個来办事的外人。在公安局是临时工,到丝织总厂又是边缘人,心裡很不是滋味,韩博跟他打招呼都沒反应過来。 “姜科长,韩科长,刚才你们不在,我来正式宣布下。厂党委研究决定,高长兴同志调到你们保卫科担任经济民警分队指导员。考虑到干部提拔暂时有困难,先以职工身份参加工作,在政治上享受干部待遇……”工会刘主席敲敲门,代表厂领导宣布对于高长兴的安排,抑扬顿挫,热情洋溢。 政治上享受干部待遇,就是有资格看一些普通职工看不到的文件,有机会参加一些普通职工不用参加的会议。相比之下,高长兴更愿意在经济上享受干部待遇,笑得很勉强,能够想象到他此刻有多么失落。 “小高,坐,进了保卫科就是自己人,用不着拘束。借花献佛,韩科长的好烟,点一根。” “姜科长,韩科长,抽我的。” “烟酒不分家,别這么客气。說起来烟酒真不是好嗜好,要学习韩科长,烟酒不沾。” 干部就是干部,职工就是职工,何况人家不光是干部,還是科长和副科长。高长兴态度很端正,接過烟,诚恳地說:“姜科长,韩科长,我刚来,什么不懂,請二位领导多批评多帮助……” “小高,你在公安局干那么多年,保卫科工作对你而言轻车熟路,沒什么懂不懂的。我明后天請假回家盖房子,科裡工作韩科长负责。他兼任经济民警分队长,你是分队指导员。你们是搭档,全年轻人,有共同语言,好好沟通沟通。” 保卫科在厂裡就是一看门的,姜国平从来沒把自己当领导,不习惯說那些场面话,简单說了几句捧着茶杯起身去厂办打电话,請公安局内保大队和城西派出所的人,下午2点准时過来,一起给经济民警分队和人民西路警务室挂牌。自始至终沒提接风的事,亲疏远近可见一斑。 今后要在一個锅裡搅马勺,接下来又有一件大事需要他這样的老警察帮忙,是应该好好聊聊。 坐在办公桌边說显得有些居高临下,韩博干脆坐到他身边,笑问道:“以后怎么称呼,老高,還是高指?” “韩科长怎么顺口怎么称呼。” “高指吧,你们公安好像习惯這么称呼。” “行,就高指。” “虽然一样刚来,但你在公安局干那么多年,工作经验比我丰富,对县裡情况比我熟悉,经济民警分队的事需要你多操心……”韩博同样沒說场面话,从工作一直聊到家庭,比他更像一個指导员。 “我爱人在水产公司,孩子四岁。不怕韩科长笑话,来丝织总厂实在是沒办法。在公安局六年多,依然是個临时工,不为自己打算也要替老婆孩子想想。” 生活所迫,不容易。 韩博关上办公室门,不解地问:“你是中专生,毕业那么早,怎么会沒编制,怎么会一直拖到现在。” 往事不堪回首,高长兴苦笑着解释道:“我是大中专,定向委培的大中专,不是统招生。按规定哪個单位委托培养回哪個单位,不在统一分配之内。区裡委培的,当年为這個名额沒少求人。结果還沒毕业,县裡就开始撤区建乡并镇。委托培养单位沒了,就這么悬着,一直悬到现在。” 真够倒霉的,居然会遇上這样的事。 韩博想了想又问道:“公安局就不能想想办法,你是警校毕业的,专业对口,有优势。” “警校跟警校不一样,省警校属于公安系统,我上的司法警官学校属于司法系统,公安局要紧着本系统内的大中专生来,要优先安置转业军人。沒那么多政法专项编制。县裡沒钱,又给不了多少事业编制。 八年前公开招聘的90多名户籍警,到现在仍是合同制民警。交警队,刑警队和基层派出所,政法专项编制只占四分之一,剩下的要么是事业编,要么是合同制,要么像我這样的临时工。” “你有警衔警号。” “局裡统一采购的,在县裡可以执法,出了县人家不认。說起来真沒经济民警正规,至少经济民警在省厅有备案,警号是公安部监制的,走到哪儿人家不会当你是假警察。” 他有一個警察梦,费過一番心思,上過警校,为此努力過很多年,结果却干不了公安。 韩博暗叹了一口气,微笑着劝慰道:“不管怎么样,调過来之后工资待遇比之前高。先干着,将来有机会再调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