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居然是真的! 作者:未知 姐夫走了又来了,送来三万现金和行李铺盖又走了。 钱放在身上不安全,直接去二楼基建科交房款。 中层干部工资奖金和乱七八糟的补贴加起来一個月不過五百多,這是调整之后的工资水平。前些年一個月才几十,为交房款谁家不是东拼西凑。许多职工实在凑不出来,感觉房子太贵不值干脆不要。 一個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竟然一下子捧出两万多,基建科长真有些难以置信。 拿着收据回宿舍,保卫科杨大姐正在帮着打扫。 這是一栋四层建筑,布局同学校差不多。中间是楼道,两侧是房间,房间前一條长长的走廊,男女厕所在走廊尽头。女职工在三楼和四楼,有家有口的住二楼,一楼是男同志或女干部。 干部一人一间,房间不大不小。中间拉一道帘子隔开,外面当客厅,裡面当卧室。吃饭在食堂,打开水在食堂,洗澡在食堂边上的浴室,水电费全免,條件不错。 职工七八個人一间,睡上下铺,同学校宿舍差不多。 住宿舍的女职工不少,正式职工不多。全是从各乡镇招的合同工或临时工,干几個月开几個月工资,其它什么不管。 同工不同酬,在這裡体现得淋漓尽致。 临时工一個月两百多,合同工三百左右。正式职工虽然同样三百多,但退休之后有工资,小病全报,大病能报销一部分。干部四百以上,养老金水涨船高,大病小病全报。 杨大姐是随丈夫转业回来的军属,属于正式职工。 到底是从部队回来的人,手脚勤快,才一会儿就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搞得韩博很不好意思。 “杨大姐,歇会儿吧,先喝口水。” “沒什么,這些活儿我干惯了。韩科长,不怕你笑话,在部队我就是打杂的,打扫卫生,食堂帮厨,养猪种菜,什么都干。” 有人靠上学改变命运,有人靠当兵鲤鱼跳龙门,她走得是另一條路。嫁给同村一個当兵的,丈夫在部队提干,她在家当了几年军嫂,够條件之后转户口随军。在部队呆了几年,又同丈夫一起回原籍。 “部队沒安排個好点的工作?”韩博打开一直沒顾上喝的汽水,硬塞进她手裡。 当军嫂不容易,丈夫不在家那些年,裡裡外外老老小小全靠她一個人,杨小梅很爽快很泼辣,若无其事地笑道:“铁打的磨平,流水的兵,符合随军條件的人多了。走一拨又来一拨,哪有那么多工作安排。打打杂,一個月开点工资,還是领导照顾。” “现在苦尽甘来了,爱人在哪個单位?” “工作不好,在永阳乡当组织干事,又远待遇又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总共就发過两次工资,拖欠好几個月。” 丝河镇是全县最北边的一個乡镇,永阳乡在西南角,比丝河镇更远,迄今沒通公共汽车。永阳人要来县裡,要么骑自行车,要么去邻近的保如镇坐汽车,确实很远很不方便。 工资待遇低很正常,丝河镇有几厂,镇干部和教师工资還经常发不出来。一穷二白的永阳乡日子更不好過,或许她爱人现在工资都沒她高。 杨小梅喝了两口汽水,一脸羡慕地說:“大学生就是好,一参加工作就副科长。我家老钱学历不高,安置时吃大亏。這日子,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 “副科长又不是副科级,叫着好听,跟有沒有学历沒关系。刚才交房款时听基建科人說,我們厂最年轻的副科长17岁,吓我一跳。” “销售科副科长,我听說過,平时不怎么来上班,他有一個亲戚在东海市的外贸公司当经理,能帮厂裡拉业务。要是有這关系,我也能当副科长。” 沒业务厂裡就沒效益,沒效益就发不出工资。涉及到切身利益,对于17岁的副科长,杨小梅同大多职工一样沒意见。 韩博笑了笑,一边铺凉席一边问:“杨大姐,說說我們科的事,刚才沒见着姜科长,你比我早来几天,他为人怎么样,好不好相处。” “姜科长同我家老钱一样当過兵,挺好說话的。今天去公安局开会,为经济民警分队挂牌的事。明天量身高,量好尺寸去公安局服务公司买警服。想想挺好笑的,我家老钱刚脱下军服,我倒要穿上警服。” 经济民警不是保安,是公安系统的一個正式警种。 业务归当地公安局指导,人事关系在所属企事业单位,最高领导机关是公安部第二局第七处。有警官证,银行、油田、邮政和水电站等单位的经济民警真配枪,工资待遇普遍比公安高。 你沒想到,我一样沒想到。 从未想過穿警服当警察,可不知为什么竟有些期待,潜意识中似乎警察才应该是自己的职业。 “我們保卫科有多少经济民警?”韩博沉思了片刻,又问道。 “包括韩科长你在内一共二十一人,办公室有《经济民警管理工作规定》,不足二十一人不批准建分队,民警年龄不得超過四十,队长要求是党员干部。姜科长年龄超過四十,不能兼任分队长。韩科长你人沒到,分队长就内定是你了。 說是二十一人,真正在总厂的沒几個。三個缫丝分厂九個,印染分厂三個,服装分厂三個。你们两位领导不算,這边就四個人,全是這几年安置過来的退伍兵……” 這是保卫科近期最重要的一件工作,杨小梅說起来如数家珍。 思岗县丝织总厂不只是丝织,主管单位是县茧丝绸公司,拥有一條从缫丝、织造、印染到缝制的产业链。全县茧农只能把蚕茧卖给县茧丝绸公司,县茧丝绸公司再卖给丝织总厂深加工。 县裡许多企业纷纷倒闭,丝织总厂是越干越红火。产品出口,设备进口,车间裡那些小圆织机和剑杆织机,不是来自rb就是来自意大利。 下面乡镇有三個缫丝分厂,总厂主要是织造,印染分厂和服装分厂在城南。 保卫科工作說繁重也繁重,要防火防盗,确保总厂及几個分厂的安全。說轻松也轻松,只要守好总厂和分厂的门,有時間去车棚转转,防止人偷职工的自行车。科长和副科长是干部,用不着整天在大门盯着,只要时不时查查岗。 至于经济民警分队,是上面要求设立的。换上警服显得正式点,說起来好听点。人依然是那些人,要干的依然是那些事。 了解完大概情况,收拾好宿舍,离下班時間還早,韩博干脆锁上门,同杨小梅在厂区转转,熟悉熟悉环境。 车间机器声嘈杂,温度很高,挡车工热得满头大汗。几個保勤工和接头工坐在车间外的树荫下乘凉,机器不坏丝头不断他们沒事做。 不過墙上刷着“严禁烟火”几個大字,车间和仓库周围是不允许抽烟的,如果上纲上线,一人要罚十块,一天工资沒了。 他们不认识韩博但认识杨小梅,一看见保卫科的人急忙掐烟头。 转到仓库门前,几個工人正在往卡车上装货。 “韩科长,是韩科长嗎?”一個三十多岁,衣着讲究的男人,从车后面走過来,一脸热情的笑容。 “韩博,副科长,請问您是?” “车队张庆民,韩科长,刚听基建科小孙說你要了一套房,3栋1单元102是吧?” “有這事,住一楼方便。” “我家101,门对门,過几月就是邻居了。” “這么巧!”韩博有些意外,紧握着他手一脸不可思议。 新房即将到手,遇到未来几十年的邻居,张庆民格外兴奋,拍着他手笑道:“韩科长到底是大学生,有文化就是不一样。刚开始集资时你知道那些人怎么說,花那么多钱,买那么贵的房,当然要住楼上,越高越好。” “站得高看得远,上下楼能锻炼身体,他们說得也不错。” “等拿到钥匙,等他们爬几次就知道后悔了。”房主见面自然要聊房子,张庆民又回头笑问道:“杨大姐,你家有沒有要一套?” “张队长,您别笑话我啦。我爱人在部队工资不高,提干前那几年只有一点津贴,工资都沒有,我又挣不到几個钱,上有老下有小,哪买得起。先在宿舍将就,等将来宽裕了再說。” “慢慢来,不着急。” 原来是车队队长,实权派,在厂裡比科长都牛。 說說笑笑,走到办公楼前,门口停着四辆轿车,两辆黑色桑塔纳,一辆皇冠,一辆丰田公爵王。 摸着车门,韩博突然有一股会开的感觉,冒出一股想开的冲动。 系安全带,松手刹,踩离合器,挂挡,松离合器,缓缓加油门……脑海中不由自主地闪现驾驶程序,在梦裡好像梦见過,很简单,比开姐夫的钱江125简单。 怎么会這样,难道梦境中那些全真的,只是会发生在未来。 韩博越想越诡异,鬼使神差地冒出句:“张队长,你开哪辆车,可不可以让我试试,你坐副驾驶,我不开快。” “我开2号车,就這边的桑塔纳,韩科长学過开车?” “学過几天。” “行,我坐副驾驶。” 邻居的要求不算過分,想当初刚学会开车,一样手痒,总想摸摸方向盘。反正沒下班,厂区主干道沒人,张庆民毫不犹豫掏出钥匙。 调整好座椅,系上安全带,拧钥匙孔点火,手握方向盘……动作自然,一气呵成,感觉不到半点生疏。 只是不带方向助力,起步时方向盘有点重,在厂裡转了两圈,越开越熟练。开回办公楼前,为方便下次出行,沒直接开进三辆车中间的空档。看看两個后视镜,一把就倒进去,停得很正,无可挑剔。 “韩科长,你不是刚学,你是老司机吧?” 真的,居然是真的! 韩博心中掀起滔天巨浪,故作镇定地說:“学過,沒少开,就是沒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