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章 分房方案 作者:未知 這名官员满脸通红,躬身施礼,“下官赵玉书,参见殿下!” 李延庆愣住了,赵玉书不是当年在相州和自己闹矛盾的那個士子嗎?好像還被自己打断了鼻梁骨。! 李延庆大笑起来,拍拍他肩膀道:“原来是赵兄,多年不见,赵兄也在朝廷,真是沒想到啊!” 赵玉书听李延庆语气不是很恶劣,连忙道:“下官现在是礼部员外郎,今天跟随周侍郎前来看官舍。” 李延庆对過去的一些芥蒂早已抛之脑后,现在他看见赵玉书,倒有一点遇到同乡的欣喜,李延庆笑道:“一起去看房,我們聊聊!” 赵玉书顿时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连忙跟随李延庆和周春向第一座官舍走去。 “赵兄是什么时候入仕的?”李延庆笑问道。 “下官是是宣和三年进士,后来一直在果州西充县为官,先后担任了县丞和县令,前年升池州司马,去年六月调入京任礼部员外郎。” 李延庆点点头,入仕七年升为从六品员外郎,只能說是正常升迁,沒有什么后台背景影响,当然,赵玉书从巴蜀的偏僻小县一步调到江南池州,這裡面有沒有什么猫腻,李延庆也不想多问了。 “赵兄现在住在哪裡?”李延庆又问道。 “下官住在平安坊,租了一间小院子,有四间屋,内人和三個孩子都住在一起。” “租小院子不便宜啊!一個月的租金要六七贯吧!” “平安坊稍微偏一点,租的院子也较旧,一個月五贯钱租金,相当于下官三成的俸禄,压力确实很大。” “那我們先看一亩半的官舍!” 一亩半的官舍正是李玉书這個级别官员的官舍,也是一座独栋小宅,前后都有小院,房舍有两进,十几间屋子,间還有一座小小的天井,种了一株腊梅,营造得较精致。 李延庆见一個年轻妇人带着三個孩子跑进内宅看房了,他便笑了笑问道:“那是令正吧!” “是我娘子,相州临漳县人,還是周侍郎做的媒。” 周春在旁边笑道:“說起来惭愧啊!玉书考进士后,多少人想把女儿嫁给他,可惜玉书已经成婚生子,早知道当时我不做這個媒了。” 李延庆心一动,想不到赵玉书和周春的关系這么好,当年考解试时,两人也是死对头啊! 他隐隐猜到了,赵玉书从果州调来池州,做了一年司马进了朝廷,估计后面是周春在操作,赵玉书妻子既然是临漳县人,十有*是周春的亲戚。 李延庆笑了笑,沒有多說什么,他看一圈房宅,问赵玉书道:“這座官舍如何?” “這是最好的一座,卑职当然喜歡,不過听說是抽签拿宅,卑职希望自己运气好一点。” 李延庆倒不知道還有抽签一說,他回头向刘方望去,刘方连忙道:“卑职只负责建造,建造好后移交给吏部,具体怎么分配,卑职不管。” 周春在一旁笑道:“为官舍分配問題,省寺台各方都吵成一团了,差动手打架,最后知政堂协商后决定,一律不准私分,用抽签的办法来解决,吵闹也平息下来。” “莫非官舍不够住?”李延庆又问道。 周春摇摇头,“官舍是够了,問題是大家都想住好房子,如這座官舍,左边是池塘,還有一座亭子,阳光也充足,起间的官舍,风景要好得多,谁都希望抢到這座,怎么办呢?” “原来如此,看来只有抽签较公平了。” 李延庆還想帮赵玉书一把,把這座官宅分给他,不過周春一說,李延庆便打消了這個念头,這种分房問題太敏感,稍有不公,自己笼络官员的一番苦心前功尽弃了。 “什么时候开始抽签?”李延庆又笑问道。 “年初开始登记了,听說這個月底开始抽签,大家都很期待,說了多少年了,终于等到這一天。” 李延庆又去了菊园和荷园走一圈,這才结束对官舍的视察,返回知政堂。 李延庆的官衙紧靠知政堂,是原来的门下省官衙,现在改名为监国堂,李延庆同时兼任都天下兵马大元帅,所以监国堂還有另一块牌子,兵马大元帅府。 李延庆刚到官衙前,主薄曹叶便迎了出来,“启禀殿下,王都统、刘都统和吴都统都到了。” “請他们稍候,我這過去!” 李延庆回官房换了一件衣服,這才向议事堂走去。 自从李延庆去年出任监国摄政王后,西北军也进行了重大改组,首先便是军政彻底分开,不再设立经略使。 京兆军依旧存在,都元帅依旧是李延庆,不過下面六卫升格为六军,六個一级统制也升为都统制,刘錡、王贵、曹性、吴阶、刘子羽、汤怀皆升为都统制,掌控西北三十万大军。 這次是王贵的十万精锐大军调来江南,同时,六位都统制也会分批前来京城述职,第一批是王贵、刘錡和吴阶三人。 李延庆走进了议事堂,三位大将一起站起身,李延庆笑着和三人拥抱一下,“分手半年,感觉像昨天還在一起喝酒,時間实在過得太快了!” 王贵笑道:“時間過得不快,但朝廷才是翻天覆地变化大,谁能想到,我們进京述职的都统,一转眼变成了监国摄政王,都统,该让兄弟们喝口汤了!” 李延庆给他肩头一拳,“想喝什么汤?隔壁是知政堂,要不要给你也安排個位子?” 王贵连忙摆手,“知政堂咱们沒有那個本事,但至少爵位给咱们升升吧!” 李延庆点点头,“想升爵位也容易,看你们接下来的表现了。” 三人都听出了李延庆话有话,异口同声问道:“要打金国了嗎?” “现在不好說,明天给你们一個正式答案。” 随着政务一头渐渐稳定下来,接下来李延庆要着手对军方的整治,他要的是各军方大将对自己的绝对效忠,目前显然是办不到,除了西北军外,天下還有四大都统,岳飞、刘光世、韩世忠以及张浚。 不坐其位,不谋其职,现在李延庆坐了监国摄政王的位子后,才终于体会到武将掌握军权的弊端,如李纲、宗泽等人掌握军权,他们无论如何会效忠朝廷,他们失去了军权也能脱将入相,开始另一段辉煌人生。 而武将不行,他们无法挤进官集团,失去军权等于失去一切,所以他们才会把军权看得那么重,不肯轻易入朝,不肯接受朝廷调动,想法设法实现财政自立,久而久之,成了事实的割据独立。 不過掌握天下军权只能一步步来,急不得,不能指望十天半個月能把天下军权抓到手。 李延庆沉吟一下又问刘錡道:“李云贵的事情如何了?” 刘錡摇摇头,“金国承认李云贵在大同府,但他们說和西夏之间有保护协议,所以李云贵不会交给我們。” “看来金国不想走张觉之路,也好,给我們一個进攻大同府的绝好借口。” 刘錡已经明白過来了,“监国是打算从大同府着手嗎?” 李延庆淡淡一笑,“你们不觉得拿下大同府,可以抄燕山府的后路嗎?” 刘錡三人对望一眼,都精神为之一振,看来還是要打金国。 大同府确实是個毒瘤,同时威胁着夏州府、陕西路和河东路,這颗毒瘤肯定要拔掉,但怎么打,李延庆却要全盘考虑,作为摄政王,李延庆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而不仅仅只是出征打仗那么简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