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新年祭祖 作者:未知 這顿年夜饭吃得压抑无,胡家一家四口谁也沒有吭声,李延庆匆匆刨完一碗饭,吃了两块腊肉,便拾起一袋骨头道:“大叔,我先回去了。” 胡盛点了点头,“明天早我可能沒法陪你跑步了,你自己跑吧!” “我会的!” 胡大娘又连忙给他盛了一碗饭菜,让他晚饿了吃。 “谢谢大娘!” “庆哥儿!”胡大娘追了出来。 “大娘還是什么事?”李延庆停步问道。 胡大娘平静地对他說:“大娘知道你是個懂事的孩子,但有些人情世故你不懂,今天看到的事情对谁也不能說,甚至对你爹爹也不能說,记住大娘的话了嗎?” “大娘放心吧!庆儿心裡明白着呢。” 李延庆端着碗一溜烟便跑回家了,刚把骨头扔给大黑,李二李三又跑来找他去放鞭炮,李延庆一個人在家无聊,便跟着他们一起去了。 這一夜,李村家家户户都在欢声笑语,到处是鞭炮声响,李延庆尤其受欢迎,每家每户看见他都要把他拉进去吃块腊肉,啃块骨头,连李二李三也跟着他沾光,口袋塞满了糖果。 但胡大叔家却十分沉寂,天刚黑,家裡的灯便熄灭了。 李延庆站在草垛望着胡大叔家,心感概万千,胡大叔家是一個小小的缩影,一叶可知秋,大宋的动荡岁月要来了。 ...... 五更时分,李延庆又起来跑步了,他穿過树林,沿着永济渠向南奔跑,此时永济渠已经完全冰冻,大大小小的船只都被冻在水,很多长年在船生活的漂人也临时搬到岸,搭起一個個窝棚,等待着春天来临。 今天是大年初一,按风俗,家家户户都要祭祖,连這些生活贫苦的漂人也不例外,他们在窝棚门口摆香烛和一点祭品,把祖宗的灵位牌也摆放,几乎每個窝棚前都在忙碌祭祖。 李延庆一口气向南跑了二十裡,南面便是另一個小镇张集镇,二三十户人家,规模要鹿山镇小得多,只有一家破旧的客栈,四周也是大片树林和草地。 今天只有李延庆一人跑,未免有些不习惯,他一边跑一边东张西望,此时是冬日的五点左右,天還沒有亮,天空星光璀璨,空气格外透彻,将大地撒了一层朦胧的银色。 官道已经有了几個稀疏的行人,和平时相還是少了很多,毕竟今天是大年初一。 李延庆忽然在路边一丛灌木旁看到了一根挑着酒葫芦的哨棒,他的脚步迟疑一下,慢慢行走,紧接着在草地看见了一個人,是昨天那個汉子,他竟在這裡睡觉,小包袱枕在头下,范阳帽则盖在脸。 這汉子身不是沒有钱,向南走一裡,便能到张集镇投宿,可這人宁可在野外睡觉....... 李延庆见他脚动了一下,便不敢再多想,加快步伐向北跑去。 今天当然不用学,但卯时正,也是清晨六点整,李氏家族要开始祭祖了,父亲再三叮嘱他不要迟到,李延庆看了看星光,心估算一下,此时离卯时应该不到一刻钟了,他来不及回村子,直接向鹿山镇奔去。 新修好的宗祠原来大了不少,但格局并沒有变,建筑和从前一模一样,主要是院子变大了。 祠堂内外此时已经挤满了数百名李氏族人,鹿山、潜山、村和松河四房的族人都赶到了宗祠,县裡的族人也赶来了,甚至還有一些族人是从外地赶回来。 李氏家族人丁兴旺,短短百余年便从四個男丁繁衍到三百余人,這也是大宋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一個缩影,孝和乡近一半的村子也是在近五十年内才逐步出现的。 祭祖還沒有开始,族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只有参加筹办祭祖的十几名族人格外忙碌,进进出出川流不息。 這时,李延庆看到了父亲李大器,他坐在门口负责登记,被十几個族人包围着,虽然父亲看起来有点疲惫,但满脸红光,兴致很高,這也难怪,他已经被家族冷落多年,今年终于得到了重视,他心当然十分舒畅。 李大器也看见了儿子,他用笔指了指院子,让李延庆先进院子去玩,他实在太忙,過来打個招呼的時間都沒有。 李延庆走进院子,院子裡挂满了灯笼,亮如白昼,和外面一样挤满了族人,只见在老槐树下坐着一個三十余岁的男子,被一大群少年和年轻人包围着。 “你们不知道,京城满地都是钱,十贯钱对我們可是两三年才能攒下来,可对京城人来說,是一顿饭钱。” 周围人一片惊呼,人人眼都露出羡慕之色,李延庆知道這人是谁了,是潜山村的一個族人,叫李冬冬,听四叔李大光說,好像在京城开了家茶馆,在李氏宗族属于混得不错的人,他也是刚从京城赶回来祭祖。 李延庆也好地挤在一群少年,听听京城的见闻。 “到清明时节,倭瓜刚刚市,一对新鲜的倭瓜,咱们這裡卖多少钱?” “最多十钱!”一名少年接口道。 “可你们知道京城卖多少钱,一对刚市的新鲜倭瓜要卖三十两银子。” 周围人再次一片哗然,李枫激动得挥手道:“那我們赶紧把倭瓜运過去卖,岂不是发大财了!” 李延庆忍不住冷笑一声說:“两三天后十钱也不值了。” 李枫认出了李延庆,脸一红,连忙把脸转過去,装着沒看见他。 李冬冬笑道:“這個小哥說得对,京城人是图個面子,三十两银子的倭瓜也沒有几家人买得起,有大户人家买了后也不吃,而是用红绳子系挂在大门前,表示他们有钱,买得起新倭瓜,過几天倭瓜铺天盖地市,一对也六七。” 這时,李贵铁青着脸从正堂走出来大吼,“时辰要到了,开始排队吧!” 二三百人当然不可能全部进正堂拜祭,只有少数年长的族人才能进堂拜祭,其他人都在院子裡拜祭,甚至十二岁以下的孩子连院子都进不了,只能站着院外。 院子裡乱成一团,大家寻找各房队伍,李延庆却准备溜出去,既然十二岁以下不能进院子,他当然也要出去。 這时,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李延庆一回头,却是刚才的李冬冬,李延庆连忙躬身行礼,李冬冬笑眯眯道:“我要谢谢庆哥儿的春联,写得真好啊!连京城都沒有那么好春联,可惜我知道得太晚,否则今年能赚一笔小钱了。” 李延庆明白他的意思,便笑道:“我今年大概写了七八十幅吧!把它们抄下来,明年不可以赚钱了嗎?” 李冬冬的眼睛笑眯成一條缝,這是個好主意,這小子头脑自己還灵活,也是個做生意的料。 他想了想便道:“正月初五,我家裡要摆几桌酒,到时庆哥儿也来吧!我請你坐主桌。” “我怎么能坐主桌?” “先不管位子,你来是了!” 李延庆也有一些想法,正好和這位冬叔沟通一下,便笑着答应了。 這时,李佑挤了過来,“庆儿,你怎么在這裡,我到处找你。” 李冬冬连忙给族长行礼,李佑却不理他,把李延庆拉到一边,“等会儿你也进主堂拜祭,若都保正說什么难听的话,你别理他是了,一切由我来做主。” 李延庆便知道族长兄弟又为自己闹矛盾了,便道:“族长忘记我說的话了,大祖之事千万不能招摇,族裡人多嘴杂,一些闲言碎语若传到官府耳,会惹出事端的,我還是在外面吧!既不坏家族规矩,也不用担心大家议论。” 李延庆說得很有道理,李佑一时有点为难了,他是担心大祖之灵不高兴。 李延庆便取出童子会的魁首铜梅递给他,“把它放在供桌,大祖不会怪罪族长了。” 李佑大喜,還是李延庆想得周到,他连忙接過铜梅道:“依你,你在院裡子拜祭,别出去了。” “族长去忙吧!我知道。” 李佑嘱咐两句便匆匆走了,李延庆却一转身向院外走去,在院子裡拜祭還是要磕头的,他才不愿意呢!還是在外面更加自在。 更重要是,李延庆急着要回村了,在路看见的那個汉子始终让他放心不下,他必须要赶回去提醒一下胡大叔,那汉子并沒有离开汤阴县。 ‘咚!’宗祠内一声钟响,卯时正已到,祭祖仪式开始了,李延庆便趁机离开了宗祠,撒腿向李村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