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一身青衫,還像是曾经在村裡的模样。但是此时他神采飞扬,再不是当初那個病怏怏的躺在床上的少年了。
罗素一瞬间有些晃了晃神。還是罗小虎叫了声二哥,她才反应過来。
赵母走過来笑道,“大丫,辞儿回来了。”
罗素笑着对赵辞点点头,“今日也赶巧,都去田地裡忙活了。只怕待会族长就要领着大伙回来呢。”
赵辞赶紧道,“今日大家都忙,我正要去田地裡看他们。”
“這可不行,可不能把咱们赵大人给晒着了。”赵二娘笑着阻道。罗素也道,“若是果真闲不住,帮着把這些鱼给弄出来,待会买家可就要来了。”
“這怎么会有這么多鱼。”江楼饶有兴致的围着水桶看。裡面的鱼都不大,筷子长,但是却都很鲜活的在水桶裡跳动。让人看着欣喜。
罗素這才发现這還有两個外来人呢。
赵辞连忙介绍把两人介绍给了罗素。
罗素笑着见了礼,心裡暗衬看着這两人有些不简单,不像是赵辞說的普通的富家子弟。不過人家沒用表明身份,她也只当做全无察觉罢了。反正她小叔子带来的人,总不会害他们便是了。
此时日头正高,外间有些热了。罗素招呼着众人进去,准备把水井裡面的酸梅汤给拿上来招待人。那位叫做李哲的公子却偏偏提出要去田地裡转转。
赵母倒是不想让客人们去田裡折腾,這可是北都城来的,精贵人呢,可不比村裡人,要是晒坏了可咋办?
李哲翩翩有礼,宛若书生,“夫人有所不知,我从未在乡下待過,這次也是特意来见识一番农家生活。此次又恰好缝着田裡丰收,也想去见识一番。”
提起田地裡的丰收,在场的人都笑眯了眼。赵二娘道,“既然贵客要去,便让人领着去看看便是,反正待会他们便要回来了,正好一同回来。今日是第一天收稻子,正是热闹的时候呢。”
赵母见赵辞也笑着点头,便也同意了,只让罗素给他们准备草帽。
因着到底是男客,罗素也要避讳一些,便也沒跟着,只让赵林领着他们去田地裡,又吩咐几個孩子不要捣乱。
赵林表面上答应的好好的,等出了自家的大门,就拉着罗小虎在前面蹦跶,拉着赵辞和李哲他们說话。
“二哥二哥,我待会给你烤鱼吃。咱家今年的鱼可肥了。抓出来靠着吃,特别新鲜。”
“待会去摸点鸡蛋出来才好呢,也能烤着吃。”罗小虎吸了口口水。
两個孩子說着无心,李哲却听着有意。
他从进了這個村子开始,便察觉到這裡的不同了。他曾经也去见识過一下乡下人家。村子裡都是草棚破屋,地上满是狼藉。村民们面黄肌瘦,脸上毫无生气。更甚者,一些孩子们衣不蔽体,嗷嗷喊饿。
先头听了赵辞的一番话,他心中也是有疑虑的,并不十分相信。
但是因着知道赵辞的性子,所以便信了七八分,一路上,他也想過這样的地方。有這样多的粮食,必然是不挨饿的。
吃饱饭,对于這些百姓来說,就是顶好的事情了。
然后今日却让他又有了一番认识。
這個赵家村,村民们住的是青砖大瓦房,地上干干净净的,随处可见碎砖铺平的一條條,横贯在村落裡。眼前所见的不管是老妇人還是孩童,衣服便是旧的了,补丁也是少的。十分干净。而且各個面露红光,孩子们机灵可爱,刚刚甚至看着几個小胖墩。眼下這几個孩童张嘴闭嘴的便是烤鱼吃鸡蛋。這說明孩子们的食物不止充足,而且還很丰富。
這哪裡還是他所认为的紧紧是吃饱穿暖。
他知道,這個村子一定還有他不知道的东西。
几人到了田地裡,族长早就得了信儿,领着几個族老過来迎接。
又是一番热泪盈眶的寒暄后,赵辞便问起了今岁收成。
“好着呢,這次咱们是抽签来的,全村的人一起做,按着抽签的顺序来做。如今半天時間,已经收了好多了,過两天也都能从田裡收上来了。”
“老人家,這裡果然民风淳朴。”李哲忍不住感叹道。
老族长知道這是北都城来的贵公子,有些局促的笑道,“哪裡哪裡,赵城媳妇說了,咱们村裡人要富就一起富,都過好日子。可不能让那些沒有壮丁的孤儿寡母過苦日子呢。反正也就是搭把手的事情,大伙也沒分的這么清楚。”
赵城媳妇?李哲面露疑惑。赵辞微微勾唇,“是家嫂。”
“原来如此,能有這样的想法,倒是以为奇女子了。”李哲想起之前赵辞說過的,這种农桑的事情都是他那位家嫂的功劳,他原還有些怀疑,如今看着這族长都对那人十分推崇,看来果然不假。
老族长笑道,“赵城媳妇那是沒话說的,”他竖起大拇指,“是這個。”
几人正在說话,田地裡又吆喝起来。原来是一块田的稻子收完了,正让人去放水抓鱼呢。
李哲看過去,只见一群人正冲到一片稻田裡,挽起裤腿就下了田裡。手一抓,往上一拿,就看着一條鱼在手裡甩尾巴了。
江楼也是個闲不住的,看着這個场景,也把袖子一撸起来,“公子,我也试试去。”說完就把鞋子给脱掉了,往田地跑去了。
李哲虽然有心热闹热闹,却也更关心此次前来的正事,领着赵辞去看已经收上来的稻子。
看着田埂上已经捆绑的整整齐齐的稻穗,他眼睛一亮,伸手抽了一支出来,看着颗粒饱满密集的稻穗,他激动的手都颤抖了一下,“文度,你所言不虚,這,這果真和本王以前看過的稻子不一般!”
北都城裡面有皇家官田,每年昭武帝都要领着皇子皇孙的去田地裡劳作一番,也算是体擦民情。所以李哲对于稻子也是很熟悉的。
而且他知道,北都城官田的稻子,按时大农官亲自督促种下的,看顾的可谓是尽心尽力。为的就是让官田裡的庄稼长的好,让皇帝看着龙心大悦。
他原本对官田裡面的庄稼十分满意的,但是如今看着赵家村的稻子,只觉得,那官田裡的稻子相差的简直十万八千裡。
“文度,光這一株稻穗,就比本王曾经见着稻穗要多收好几倍了。果真是這样,果真……”一向稳重的李哲,此时也忍不住激动起来。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這意味着什么。
大周要强盛,要打败突厥,最缺的就是粮食。
百姓要富足,最缺的也是粮食。
而如今,這改变天下人命运的粮食,就在他李哲手裡捏着。如何能够不欢喜不激动。
赵辞在边上沒說话,心裡却已经明了,大周百姓的日子,将会开始改变了。想起此时待在家中的那人,他心裡一暖。
這人日后,终究是再也不用仰仗任何人了。她终究是能让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让所有男人自叹不如。也包括他。
因着赵辞等人的归来,赵家村又赶着丰收,中午的一餐也极为丰盛。不止把之前各家各户送来的鸡给弄了几只,罗素還弄了一头半大的猪,做了一直烤猪。
江楼坐在院子裡考着自己亲自抓上来的鱼肉,考好了之后递给了李哲,李哲却摆摆手,靠在椅子上盯着院子裡来来往往的人。
“公子,這裡真是不一般啊。我刚回来,趁着机会到处瞄了瞄,可算是见识了。這哪裡是村裡啊,我看家家户户過的跟地主一样的。家家户户的房子旁边都盖了個鸡舍,可养了不少只鸡了。還有咱们刚刚进村子的时候看的黑压压的一片房子,那可不是住人的,都是养猪的。我看都有几千头猪了。”
江楼边吃着烤鱼,边說起自己看的那些事情。江楼這些年也是跟着李哲走南闯北的,各种世面见了不少。只這样的村子倒是第一次看到。
李哲抿着嘴沒說话,過了一会儿,才道,“他们還盖了族学。”
“族学,那有什么稀奇的,我們江家也有族学呢。”江楼对于這個倒是不稀奇。反正他自己也不是爱念书的,所以对這种东西不大在意。
李哲却摇了摇头,“你吃不饱,穿不暖,会让家中的子弟去念书?”
“自然不会。”
“那若是只能吃饱穿暖,家中沒有多余的钱粮供日常花销,你可会送子弟去私塾?”
“……应该不会吧。万一哪天不够用了怎么办?”
李哲笑了笑,“所以赵家村盖了族学,你觉得這說明什么?”
“会不会是赵文度高中之后盖的。当官的,总能弄点银子回来帮衬族裡的。”江楼理所当然道。
“不会,至少赵文度不会。我刚刚也打听了一番,這族学是在高中之前便盖下了。”
江楼吃惊,“這村裡的日子看来過的真是不错啊。”
岂止是不错。
李哲笑着眯眼,“午膳后,他们還要去田裡。待会准备好笔墨纸砚,本王要送一幅田园之乐送给父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