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4 惜分飞

作者:阿堵
锦夏朝隆庆四年,涿州地震。所幸强度并不大,多数人家有惊无险。其中范阳郡有一户苏姓人家,从老宅震裂开的夹壁裡寻出一本书来。這本书对行外人来說不算什么,却在士林引起了一番比地震强度大得多的震动。

  這本书名叫《涤尘洗心录》。作者是苏家這一代的曾祖,苏拂苏涤尘,号洗心斋主人。苏涤尘年轻时候曾做過御库执事,专管大内字画收藏,后来见局势动荡,便辞官隐居在家。這人是個深藏不露的品鉴高手,一生经手過目的名作珍品不知凡几。老来便把毕生所见所闻记录下来,這就是《涤尘洗心录》。

  苏涤尘生活的年代,许多前朝大家之作保存完好,加上御库执事职务之便,多少先贤字画有缘亲见。因此,這本书上详细记录了很多百年后人们梦寐以求追思神往却无缘目睹的作品。這些作品,或者已经在战火中被毁,或者随所有者深埋于地下,又或者拥有者代代相传,秘而不宣。在這本书被世人閱讀之前,人们甚至根本不知道它们的存在。

  苏家子孙如今做的是绸缎生意,并不如何看重這本凝聚了先人心血的书。听說范阳太守乃是喜爱舞文弄墨的风雅之人,干脆送给了太守做人情。太守大人得到這本书,召集手下幕僚考证了一番,证实它确是苏涤尘亲笔实录。得意之下不免在亲朋同僚之间传阅,好此道者争相抄录,于是天下皆知。

  此后几十甚至几百年,收藏字画的人们都在孜孜不倦的搜求《涤尘洗心录》上列出的作品,甚至有人以此为毕生目标。這本书的发现,给当时刚刚有点疲软的字画收藏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堪称临仿业内具有歷史意义的一件大事。

  這一切,江自修、王梓园自然知道。而圈在彤城王宅正在一心一意学画画的小丹青還什么也不知道。

  過完年丹青就该十岁了。個子长高了不少,细瘦细瘦的。王宅决不苛待弟子,就是不知道饭都吃到哪裡去了,成天像竹竿似的支着。小时候天真淘气之余那点惫懒狠厉的神色,经過两年严格系统的绘画基础学习,慢慢被一种沉静的书卷气所取代。可惜丹青這种有气质的样子保持不了太久。多数时候你以为他很有气质,其实他不過是在模仿纯尾师兄的木讷迂腐,或者瘦金师兄的故作潇洒,聊以取乐而已。

  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丹青很有点不以为然。像他這样的天才,何必从一笔一划开始?被王梓园劈头盖脸一顿好骂。沒收了笔墨纸砚,把他关在“如是轩”裡整整半年,别的什么也不用干,只要他把三個高及屋顶的書架上所有的卷轴画册统统看一遍。

  丹青放下最后一张画,从“如是轩”裡失魂落魄的走出来,坐在槐树底下发呆。其他师兄弟们完成了一天的功课,在他面前来来去去。师傅吩咐過了,大家都不要理他。于是大家很有默契的晚饭也沒有去叫他,任他呆呆的坐到太阳落山,月亮东升。

  “喏,吃吧。”水墨走到丹青面前,递给他一個夹着肉的馒头。

  丹青慢慢把目光投向那個馒头:“姿态丰腴,体势凝重,具摇曳之美而无倾覆之危……”

  恰逢生宣经過,一掌拍醒丹青:“小子走火入魔了吧?這是肉夹馍,不是杨贵妃。”

  “多谢师兄,我要见师傅去了。”丹青跳起来往“如是轩”跑去。

  “他是多谢我打得好嗎?”生宣拿過水墨手裡的馒头咬一口,不解的问道。

  王梓园正在收拾被丹青铺得到处都是的各类卷轴画册。看见他进来,顺手抓起案上锦纹花石小笔架扔過去,叱道:“還不来帮忙!”

  丹青笑嘻嘻的一抄手,接住笔架放到案上,道:“师傅,這可是中秋节东家特地从京裡捎给您的,摔坏了看您心疼。”东家指的是江自修。头半年江慎正式宣布退休,由儿子完全执掌江家大业。

  王梓园心裡实在喜歡這個入室弟子,有时不免忘了维持形象,以致丹青有点不逊起来。也曾经板起脸教训一番,然而内心裡偏偏又有几分舍不得這种不逊,于是往往色厉内荏,不了了之。今日从店裡回来,看铺得满地满桌的范本,人却不见了,心知丹青必有收获。耐着性子等了半天,這小子却等天黑透了才来,真是岂有此理!

  于是丹青架起松木人字梯爬上去,王梓园在下边一本本一张张分门别类递给他,师徒俩一边收拾一边說话。

  “师傅当初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师傅自然不用說,我总想我爹已经很好了,若是到了鸣玉山人那样的境界,可不知道還能高到哪裡去,现在我懂了。”

  “哦?”

  丹青侧着头想了想,似乎是在考虑该怎么表达:“造化万物,本身就千姿百态,变化无穷。而人心更是飘忽不定,捉摸不透。各人眼中的世界,化而为心中的世界,再化为笔下的世界,实在是无穷无尽,美不胜收。這些日子以来,我常常有這种感觉:翻开一本画册,脑子裡轰的一声,原来可以這么美,這么令人感动!心想這已是画中至境。可是過不了多长時間,就会发现别的人,别的作品,又开出了另外一片天地。我心裡一时激动得发狂,一时又沮丧得想哭。”

  王梓园听到這,抬起头。丹青脸上显出一种交织着沉醉向往和迷茫惆怅的表情,一下子好像长大了好几岁。

  王梓园缓缓道:“凡夫俗子看画,不過是欣赏這一幅的山水花草,美人楼阁,抑或是迷恋一人一家的笔墨韵致。殊不知绘画之所以引人入胜,乃是对世间之美的无限探寻。造化人心合二为一,生出多少妙丽风姿。”

  “对世间之美的无限探寻……”丹青重复着师傅這句话,眯着眼睛咂摸了一会儿。忽然挎着脸說:“可是师傅,古人讲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一個人的资质、精力都有限,别說推陈出新了,就是追上前人的水平都难上加难。我以前沒有看過這些画册,自己胡乱涂鸦,倒也自得其乐。可是现在,总觉得不论我见到什么想到什么,早已有人替我画出来了,真的很郁闷啊。”

  “唔,受打击了。”王梓园心想,“哪裡用得着推陈出新那么累。至于追上前人,以你的资质,绰绰有余了。”看丹青两條腿在人字梯两旁晃来晃去,两只胳膊支着下巴,一张脸皱巴巴的,心底深处泛起一阵凄凉:這個孩子,已经完全被点燃了追求艺术理想的热情,然而终有一日要被浇個透心凉。狠狠心开口道:“历朝历代,都不乏天纵奇才,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具数家之长,开一代新风。世上的事,沒试過怎么知道?”

  過了正月,丹青正挥毫泼墨和工笔“十八描”缠斗不休的时候,从京城来了两個执事,到古雅斋取一批货,也把弟子们的近期习作挑一些带给东家去看,同时带走了五個人,是章草、熟宣、紫毫、焦叶和飞白。他们将到京城总号学习半年柜台上的事情,然后派到各地分号去做事。

  江家各地分号的伙计大部分都是本地招聘。像這样从学习字画的弟子中淘汰下来去柜台的,因为签了终身契约,又教养了几年,既懂行又忠心,往往能成为心腹干将,甚至升为掌柜、大执事也不是不可能。因此,前途還是很可观的。只是毕竟是淘汰下来的,面子上未免难堪。何况這些孩子真心热爱书画,去了柜台,便不允许人前动笔,這番心思也只能割舍了。

  临别之日,十四個孩子十分不舍。毕竟朝夕相处几年,和亲兄弟沒什么两样。离开的五人中飞白一向与丹青友善,到了分手的时候,泪汪汪的抱着丹青不松手。他年龄最小,生的清秀可爱,性子活泼率真,丹青早已把他当作弟弟看待。這一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心裡很有些担忧,又不知从何說起。从袖子裡掏出张一尺见方的画来,递给飞白:“为兄沒有什么可送你的,這個留给你,以作来日之思吧。”

  飞白听得他文绉绉的故作老成,与平日大不相同,忍不住破涕为笑,接過来一看,画的却是两個人和一條狗,正是当日两人突发奇想,要训练阿黄逮鸟的情景,心中一阵感动。再看那画面不過寥寥几笔,然而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又觉黯然。有时候,人和人的差距真让人灰心。

  转眼看到画的右下角矜着小小一方白文篆字印:“看朱成碧”,问道:“你不是沒有印嗎?”

  “這是過年水墨师兄送的。”

  “师兄可真偏心。”

  “這是第一次用呢,就送给你了。”

  生离死别,丹青年纪虽小,却早已见惯。虽然過后总能恢复,但当时那种槌心之痛却不能减少分毫。命运的无常、人生的残酷,让小小的丹青充满了无奈与愤怒。他沒有办法,只得无师自通,学会了用忘却解决問題。

  很快,他看起来就像忘了這次分离,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的重新投入到绘画学习中。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