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守春
二月二龙抬头,莫叫懒龙压着头。
虽然程诺孤儿一個,但還保留着前世正月裡不理发的习惯。也不是他不想理发,只是舅舅实在太多,又待他不错,自然也就尊重了這個习俗。加上二月二龙抬头的寓意不错,便将理发的日子固定在了這一天。
大清早,李老三就从外面找来了一位走街窜巷的剃头匠来上门理发。
“先生,您這是准备剃什么样的头发啊?”一边說话,剃头匠一边将工具拿出来:“新式的分头、背头、平头,不說精通吧,但绝对拿得出手。”
看着摆放整齐干净的工具,剃刀、梳子是认识的,但最后拿出来的篦子程诺就看不懂了。
指着這东西,有些疑惑:“這篦子是干啥用的。”
“那個啊,是给那些老人扎辫子用的,怎么着,您也要扎一個嗎?”
“别,师傅就给我来個普通的平头就行了。”
不多要求,鲁勋先生同款就行。
程诺又不是保皇派,留個西瓜头梳個猪尾巴干什么,况且他们的皇帝溥义都带头剪了辫子。
不過這位师傅的手艺确实好,理完发又刮脸、掏耳朵,给头、面、颈、肩来個一條龙按摩服务,看着瘦瘦的,手劲可不小,晒着冬日温煦的太阳,整套下来特别舒服。
最后一算账,价钱還挺合适。
在去往北平大学的路上,李老三在前面蹬着三轮,回头问道:“先生晚上回来吃饭嗎?”
“下午沒课,回去会比往常早一点,今天大小算個日子,家裡准备做什么?”
“嘿嘿,就等您這句话了,咱们吃龙耳龙须龙皮還有龙子。”
“還有這說法?都快来個全龙宴了,老李你快說說都有啥?”
李老三呼着热气,咧着嘴笑道:“龙皮是炊饼,龙耳是水饺,面條是龙须,米饭是龙子,差点忘了,還有一個烧饼撒上芝麻,那就是龙鳞饼。”
程诺听完一怔,随即大笑:“老李啊,那是不是我回去买点卤鸡爪,就是龙爪了?”
李老三则一本正经的摇摇头:“那是凤爪,不能混着用。”
两人說說笑笑,一路上倒是十分有趣。
到了北平大学门口,看着不时有学生老师经過,都在给程诺打招呼,李老三突然感慨:“先生啊,当初我還想为您抱屈,以您的本事绝对能去当官,干嘛去当個教书先生,现在确实是想明白了。”
准备扶着把手下车的程诺,听到這话后又坐了回去,笑道:“咋啦老李,這可不是你的风格啊,让你多识俩字都不肯,今天突然明白什么大道理了?”
“嘿嘿,先生這一码归一码。”李老三扭過头,憨厚的笑笑:“我就在想啊,這人好比就是只蚂蚱,再厉害蹦得再高,小孩把你抓住用绳绑着腿,咋弄都不行了。可蚂蚱一多,飞天铺地的乌压压一片,成了蝗灾见啥吃啥,谁也奈何不了,大事就成了。您說我說的在理不?”
“话糙理不糙,老李可以啊。”程诺不禁感慨:“啥都别說了,回去赶紧识字,让妮蛋儿学完教教你。”
“得,先生您還是杀了我吧。”
看着李老三离开的方向,程诺在欣慰的同时,突然思路发叉,联想到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人民的吃饭問題。
转身找到了科学院的郭守春,也是他找到的唯一一個愿意来的农学硕士。
“老郭,忙着呢?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
正在桌子上俯首看资料的郭守春仰起脖子,扶了扶眼镜:“怎么了老程,今天不是二月二么,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程诺双手合掌拍了一下,斜坐在桌边:“对了,就是這后半句话,大仓满小仓流,最近這几天是农耕的重要日子,有沒有兴趣跟我一起下乡,考察一下农业情况,实践出真知嘛。”
郭守春闻之立马将书本合上,站起身来高兴道:“好啊,咱们什么时候动身出发,我早就想去田间实地考察一下。”
教育改革虽然激进了些,但就目前来看還是出了一些成就的,尤其是报名北平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多,部分学校也开始模仿起来。
程诺在欣慰高等教育的同时,也在担心基础教育。毕竟高等教育做的再好,沒有底部支撑,那也是空中楼阁。
民以食为天。
尤其是乡下的娃娃,不大年龄就得出门干活,一年到头也就双草鞋穿穿,靠着给地主家放牛才過得下去。
肚子都吃不饱,让這些家长送孩子去学习,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农业也是一件长期工程,选种育种至少得花上几年功夫,越早推行越好。
虽然程诺也知道,对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土豪分田地,但問題是他沒有這個能力,只能留给伟人。
既然封建土地所有制、小农生产和人口過剩都是目前根本无法解决的問題,那么农业科技的改良与推广便成为突破眼前困境的最好办法。
进行农业科技改良与推广,提高作物产量,既受到地方统治势力的欢迎,也不触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且地主等既得利益者因为拥有大量的土地,推广新的农业技术,尤其是推广作物良种,比较容易增产增收,推广成效较大,也能受到农民的欢迎。
外敌入侵、军阀混战、政局动荡、经济拮据等等,程诺知道這個时代充满了重重問題,但他也知道這些不是他不做的理由。
工、农加上教育,就是他想要做的。
程诺点点头:“精力有限,我們就围绕着北平周边先初步调查一下,摸摸亩产,看看他们是怎么耕种的,当然作物先以小麦为主,等我們人手多了再考虑其它作物。宜早不宜迟,你收拾一下我們就走。“
“好,我带上速写本,碰见有价值的植物也采集一些标本。”
其实還有一個考虑,那就是提前布局也能应对一战后列强农业产品的倾销。
随着他们后面实力的恢复,洋面等会大批量倾销到国内市场,导致农民不得不廉价出卖农产品,而此时的小麦亩产量才不過100斤左右,也就后世的十分之一,根本应付不了這场危机。
谷贱伤农,丰收成灾。
加上天灾人祸,地主家也沒余粮。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