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請客吃饭
火锅饮食文化,在我們国内有着千余年的歷史,深受广大南北方人民的喜爱。
想想在寒冷的的冬天,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在屋裡吃着火锅聊着天,配上窗外的纷雪,怎么看都是件美事。
火锅除了這個较为广泛的名字外,在全国各地還有别的叫法,如“打边炉”、“锅子”、“暖锅”等等,不過叫“涮锅子”的,貌似出了北平城就沒几個了。
按照老北平的做法,涮锅的羊必须是一点膻味都沒有,首选北边集宁产的小尾绵羊中的羯羊,即阉割過的公羊。
一只羊身上能涮的還很有限,只能是上脑、小三岔、大三岔、磨裆、黄瓜條這五個部位,总共下来不到十五斤肉,肉质细嫩,瘦中還带着肥,這嘴巴那叫一個刁啊。
就這么点肉,可不能随便卖,要不然店家得赔死。
往往是把羊肉冻上后再去拿刀片,按照20厘米长,5厘米宽的尺寸,大小均匀,半斤肉给你片出四五十片来。
至于厚度,跟街头兰州拉面师傅的刀工相比,只能說是有過之而无不及。
程诺的嘴可沒這么尖,最多也就能吃出来膻不膻,新鲜不新鲜,对他来說吃什么部位都大差不差。
吃肉么,自然是量大管饱最好。
直接招呼客栈伙计,要了两斤羊肉,羊脑、羊腰、羊宝也都各自来点。
再问问能不能上点肥牛,结果那伙计一脸懵逼。
不得已,程诺继续解释,手裡也跟着比划。
“肥牛啊,就是肥瘦相间的牛肉片。”
随手拿筷子夹起一片羊肉,接着說:“大小厚度跟你们這個差不多。”
伙计恍然大悟,拱手连连道歉:“先生您這么說那我算明白了,只是对不住了,咱也是第一次听說肥牛這俩字,店裡实在是沒有,要不我把掌柜的請来,让后厨给你现做一份?”
是了,忘了肥牛的来历了,這时候别說我們国内了,连他的起源地美利坚合众国都還沒有把它创造出来,這时候上哪吃去。
前世到九十年代,肥牛才经美国、日本传到香港,最后由香港传到内地,后来在全国各地落地开花。
想到這,程诺连连摆手:“师傅不用麻烦店裡掌柜的,就把我刚才报的端上来就行了。”
“得嘞。”伙计应允,把毛巾往肩上一甩,小跑离开了。
程诺笑笑,看到对面的李老三有些局促,打趣道:“老李啊,再给你一次机会,要不你看看你有什么想吃的。”
李老三坐着本来就不踏实,一听這话立马又站起来了:“先生,真不用這样,我在家真的都吃過了。”
程诺佯怒:“真的什么都不点,那我明天可不坐你的车了。”
“這哎。”李老三重新坐回来,见实在拗不過去,犹豫了一下,說道:“要不,先生您给我来碗‘摸鱼儿’吧,俺就喜歡這個,您刚才点的那些我长這么大都沒吃過,万一吃不惯别浪费了。”
“摸鱼儿”虽然带着“鱼”字,可实际上跟鱼沒半毛钱关系,就是一种形状像小鱼儿的面食,同时也叫“溜尖儿”或“剔尖儿”。
做法也很简单,绿豆面配上白面。加入鸡蛋清、食用盐和适量水,和成软面。
那拨鱼儿专用的铲子或钎子,趁着水开往锅裡拨成小條,如同鱼跃。
不同于晋省做法,老北平的鱼儿比较细,同时会在铲子和钎子后面带個小铁环,随着有节奏的拨鱼儿,能发出清脆的响声,食客听起来也是一种享受。
等到拨鱼儿煮熟后,捞出過凉水就可以吃了。
根据個人喜好,可以炸酱,也可以加卤,绝对是算得上平民美食。
程诺对這道面食還是大致了解的,知道再逼下去也不好,便点点头,重新喊過来伙计,加了份大碗“摸鱼儿”。
国人向来喜歡在饭桌上搞社交拉关系,对于程诺二人也同样适用。
随着程诺的几次招呼,李老三也逐渐放开了,除了那碗摸鱼儿外,主动下几片羊肉开始吃起来。
“老李,味道還合口嗎?”
“合口,合口,咋吃都沒問題。”看程诺停下筷子,李老三也赶紧放下来:“先生您别光看我,這么一大桌子您得赶紧吃呀。”
拿筷子指着满桌子的菜,程诺笑道:“哈哈,這是给咱俩点的,這不還有你呢。”
李老三不依,放开后也跟着开玩笑:“那哪成啊,尝尝味儿就行了,万一吃多了喜歡上了,日后咋办。”
“好說,想吃了我再請你就行了。”程诺两手一摊,开玩笑解释道:“以后我再找你坐车,只請客不付钱,你看怎么样。”
李老三脑袋扭得跟拨浪鼓似的,赶忙拒绝:“使不得啊,家裡好几张嘴等着我养,少拉一天就得多饿几顿,說出去腰杆子都得被人戳断了。”
俩人就這么我一句你一句的聊着,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程诺在问,李老三在回答。
通過询问,程诺也算是对老北平城有了初步的了解,以后真要是独自出门不至于路痴两眼一抹黑。
除了這些,程诺還比较关心李老三的家庭,知道家裡除了他和嫂子外,還有個小子和姑娘,大概七八岁的样子。
而且乡下還有個老娘要伺候,只是他们在北平城住的房子也是租的,实在是沒法再多一张床给老娘。
說来說去,从民风民俗到饮食起居,最后程诺在心裡由衷感慨:
“這老百姓過得叫什么日子啊。”
酒足饭饱之后,程诺观察到李老三几次想在袖子裡掏东西,咽了咽口水又都给停了。
对于這個动作,程诺可太了解了。
不是有句话叫做:饭后一支烟,赛過活神仙。
看周下无多少食客,又沒前世那么严的禁烟令,便笑道:“我不介意,想抽就抽吧。”
李老三憨厚的笑了笑,掏出烟枪点着后猛吸两口便赶紧放下收好:“嘿嘿,让先生您看笑话了。”
俩人又简单聊了几句后,程诺請伙计将饭菜打包,又加了几個菜让李老三带回去。
临走分别看到门口卖糖葫芦的小贩還剩下几個沒卖完,招呼着买了俩给李老三。
“给孩子们买的,又不是给你老李买的,拒绝沒用,天都這么黑了,赶紧回去吧,估计嫂子都等急了。”
连哄带劝,总算把李老三送走了。
不過程诺也沒有急着进屋,而是走在街上,漫无目的的闲逛着。
一晃都快除夕了,虽然老百姓手裡沒多少钱,可那种年味是藏不住的,远方不时传来的鞭炮声更是让他恍惚。
前世有多少年沒感受過了。
這时一個小朋友跑過来,直接递给他一個正在燃烧的滋花。
“先生,這是我爹让我给您的,祝您新年快乐!”
說着便咯咯直笑,蹦蹦跳跳的离开了。
等唱喏回過神来,就只看到了一個男子牵着孩子的背影,不多时便隐沒入人群。
“小朋友,祝你们也新年快乐呀!”
說完也边甩着滋花,边以幼童独有的咯噔跳往前走,脸上的笑容由衷散发。
就在本月,《文学改良刍议》已见刊,北平大学迎来了她最重要的校长,《甲寅》会创刊,北平箭杆胡同6号院也将迎来《新青年》。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